(上接1版)
“农产品的出口有一定的阶段性,往往需要几年时间来培育市场。”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1年起,重庆就针对各区县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突破,比如柑橘就是那个时期实现了大量出口。
到2024年时,重庆农产品出口已经开始“破土萌芽”,出口种类从2021年的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增加到如今包括土豆、腊肉、香菇、柚子、脆李、萝卜等20多种。2024年,重庆农产品出口16.3亿元,同比增长39.8%,增速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4.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
二手车出口,也是重庆近年来新兴的出口业态之一。此前,长安汽车、赛力斯等重庆汽车品牌商虽然都有自己的海外渠道,但触角也不能伸到每个地方。比如约旦这个国家,重庆车企就鲜有涉及。
但重庆的二手车出口企业却能找到突破口,将重庆造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过去。市商务委外贸管理处处长李国田就表示,二手车出口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重庆汽车品牌的贸易版图,推动“渝车出海”。
数据显示,据了解,2024年,重庆二手车出口备案企业114家,出口二手车超过10000万辆,金额超过2亿美元。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称,2024年,重庆还有不少新兴贸易产品和业态成效明显,比如全市市场采购贸易增长26%,规模在同批8个试点市场中排名前列;跨境电商交易额近400亿元;服务贸易增长6%;国家中医药、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加快等等。
不断扩大“朋友圈”助力企业“走出去”
做外贸出口,不仅要自身产品过硬,还需要做好市场与渠道。为此,重庆一直通过拓通道、搭平台等方式,扩大外贸“朋友圈”,助力重庆产品更好地走出国门,这也是去年重庆外贸出口能够增长的重要原因。大渡口区的小面产业,便是受益者之一。
去年9月,重庆市“百团千企”行动计划走进第七届马来西亚国际农业科技展,并在马来西亚当地举行了渝贸全球·重庆出口商品(马来西亚)展览会。现场,大渡口区多家企业就在现场展示了自己的小面产品。
“那次效果非常好。”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展会期间,区内小面企业吸引了近13000人次采购商参观洽谈,现场初步达成意向客户总计近80家,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马来西亚全球农业联盟、马来西亚-印度华商商会等多家代表与重庆大渡口企业签订意向代理合约,累计签约订单约280万元。
据了解,大渡口区是重庆小面产业的主阵地之一,截至今年2月,共有相关企业近百家。近年来,区内小面不少企业拿到了出口资质和相关产品认证,海外年销售已经超过4000万元。
“我们组织企业参加重庆‘百团千企’这样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推动区内的小面企业扩大海外市场。”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区内的小面产品已经可以销往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市商务委外贸促进处副处长蒲瀑介绍,去年重庆支持超1000家次企业参加了100余个境外展会,也在新加坡、俄罗斯等地举办了重庆出口商品展,达成订单近50亿美元,这些都直接助力重庆“朋友圈”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