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宇
近期一档聚焦婚姻百态的离婚综艺节目《再见爱人》火爆出圈,也让黄圣依和杨子等节目嘉宾频繁登上热搜。黄圣依称想离婚三年了。而杨子则表示,在外人面前他们的婚姻状态是成功的,但实际上是一地鸡毛。曾经看似甜蜜的天仙配是怎么了?着实令人唏嘘。节目一经播出,迅速在山城重庆乃至全国掀起热议浪潮,引发了人们对婚姻、家庭等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如今的婚姻,究竟还能否维系那份美好与向往,成为萦绕在人们心头的疑问。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24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2024年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474.7万对,离婚登记196.7万对。与2023年三季度的结婚登记569.0万对相比,结婚登记量同比减少了94.3万对,较2023年同期下降了约16.6%。创下近年来的新低。
2024年三季度重庆结婚登记为11.8万对,相比2023年三季度重庆结婚登记对数14.2万对,减少了2.4万对,下降幅度约为16.9%。而重庆在2022年和2023年的离婚率全国排名中,均在前三之列,属于离婚率较高的地区之一。
与之相伴的是,不婚主义、单身生活等观念在重庆年轻一代中被更多人所接受。重庆结婚率的持续下滑预示着单身群体规模可能会继续扩大或者保持在较高水平。
而结婚率的低迷,仿若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生育率下滑、新生儿数量萎缩,人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重担加重,对多个行业的经济发展产生冲击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立足巴渝大地,回望山水之城的烟火日常,人们不禁叩问,为何越来越多的重庆年轻人对婚姻的脚步愈发踌躇,当代婚姻的魅力是否正逐渐消逝?
想结婚,奈何可望而不可即。
“不是不想结婚,是真的找不到合适的。”“结婚成本太高,没钱。”这可能是一部分向往婚姻的重庆单身人士的心声。
当下,需求匹配的偏差让两颗心难以精准对接,适婚男女比例的失衡使得竞争加剧,自我认知的迷茫让择偶方向模糊,经济的窘迫与时间的匮乏成为前行阻碍,无力承担家庭责任的担忧更是如影随形。诸多因素交织,像一道无形高墙,将许多憧憬婚姻的重庆人挡在了围城之外。
就拿重庆本地来说,大龄高知女性凭借丰富学识与独立精神,在择偶时不愿将就,她们穿梭于繁华都市的写字楼间,追求事业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伴侣的精神共鸣与生活品质要求颇高;而农村低收入男性受限于经济条件,难以满足婚姻的物质需求,他们多扎根乡土,为生计奔波,在婚姻市场上竞争力不足。这两个群体数量庞大,在婚姻之路上似乎成了“老大难”。
结了婚,却发现性价比很低。
“钱我自己挣,饭我自己做,衣服我自己洗,本想找个人一起遮风挡雨,结果发现风雨都是这个人带来的。”当在婚姻的围城里叹气的重庆夫妻们静下心来,审视婚姻带来了什么的时候,越来越多人认为婚姻的性价比太低。
伴随女性意识的磅礴觉醒,山城妹子们在职场拼搏,实现经济、思想与人格的全方位自立,婚姻不再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为了生存保障不得已而为之,情感的滋养成为核心诉求。男性群体呢,一方面期望伴侣善解人意,营造温馨的家庭港湾,“老婆孩子热炕头”;另一方面盼着能一起分担经济压力,操持家务、养育子女。然而,当婚姻无法承载这些愿景时,质疑便悄然滋生,婚姻存在的意义究竟何在?
想离婚,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为啥生活总是一地鸡毛。”“谁也不理解谁,这日子没法儿过了。”“伴侣不陪孩子,真的忍不了。”结婚是为了幸福,离婚也是。
曾经对婚姻的绮丽幻想与现实生活的琐碎碰撞,部分人自私自利的处世之道,以及对婚姻视同儿戏的态度,让众多婚内男女在迷茫中迷失方向,渐渐看不到婚姻的价值。一些人为利益所缚,或因子女考量而无奈妥协,甚至将婚姻异化为一场冰冷的交易。终或忍无可忍,或心如死灰,决心逃离围城。
不可忽视的是,婚姻绝非仅仅关乎两个个体组建的小家庭,其背后承载着厚重的社会责任,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代际传承等诸多方面紧密相连。破解巴渝当代婚姻的困境,离不开多方协同发力,共同寻觅良方。方能让婚姻重归温暖港湾,为重庆乃至全国的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持久动力。
离不开政府擎旗:精准施策,筑牢根基。
一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借助重庆本地学校、社区这两大前沿阵地,广泛开展主题讲座,邀请婚姻专家、幸福家庭代表分享经验,深度剖析幸福婚姻的密码。制作精良的以传统家庭美德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让美德之光点亮城市街角;推出高质量的电视剧、电影,用动人故事触动心灵,让正确的婚姻观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积极开展“最美重庆家庭”“文明家庭”评选,让榜样的力量激发大众对美满婚姻的向往。此外,举办具有巴渝特色的集体婚礼、婚姻文化节等活动,如在江津爱情天梯、大足石刻《父母恩重经变相》等具有特色教育意义的热门景点设置爱情家庭主题打卡点,营造浓郁的婚姻家庭文化氛围,强化民众对婚姻的敬畏与担当。利用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元平台,全方位传播积极的婚姻理念,为年轻人的婚姻之路指引方向。
二要创造更便利的婚恋条件。一方面,整合资源,搭建规范、高效、安全的婚恋交友平台,利用大数据精准匹配,定期组织趣味横生的线下交友活动,为单身青年拓展社交圈、邂逅缘分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加大对家政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推动行业标准化、专业化发展,为新婚或忙碌的家庭提供优质、便捷、实惠的家政服务,让年轻人从烦琐家务中解脱出来。再者,强化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托育等领域的投入,新建一批现代化学校,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减轻家庭教育支出与精力投入。此外,设立专门的婚姻辅导机构,联合高校、专业机构培养专业人才,面向夫妻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婚姻辅导服务。优化离婚程序,在冷静期内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婚姻辅导员,帮助夫妻化解矛盾、修复关系,提供专业指导。同时,注重保护婚姻中弱势一方权益,在财产分割环节,依据家庭贡献大小适度倾斜。
三要提供更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依托重庆的科技创新优势,打造智能产业集群,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提升年轻人的经济实力与生活稳定性,为婚姻筑就坚实经济底座。持续完善住房、生育、税收等配套政策,对新婚家庭给予一定的购房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措施等,减轻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加大保障性住房对新婚家庭的供应力度,提供稳定的居住环境,增加结婚的吸引力。同时,完善生育津贴、育儿补贴制度,优化生育保险体系,延长产假、陪产假时长,让夫妻双方有更充裕的时间陪伴新生儿成长,增进家庭感情。
离不开社会护航:拨正导向,驱散阴霾。
一是不要释放婚姻焦虑。构建科学合理的婚姻评价体系,摒弃对晚婚、不婚群体的不当压力与刻板偏见。避免过度美化婚姻而给年轻人植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客观、冷静、理性的视角看待婚姻百态,尊重个体差异化的婚姻选择,营造包容、多元、宽松的社会氛围,让年轻人能从容抉择自己的婚姻之路。重庆作为一座充满活力与包容的城市,更应在这方面走在前列,鼓励年轻人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二是消除大龄偏见。岁月更迭,每个年龄段都蕴藏独特魅力。年龄增长并非劣势标签,相反,时光沉淀赋予人们更深层次的人生智慧与精神底蕴。社会各界应摒弃对大龄单身人士的无端揣测与歧视性评价,大龄单身人士自身亦需坚定自信,笃信无论处于何种年龄阶段,追求幸福婚姻皆为天赋人权。在重庆,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区,都应倡导这种平等观念,让大龄单身人士感受到温暖与支持。
三是倡导尊重与平等。弘扬职业尊重理念,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恪守自食其力、合法合规原则,皆是光荣的中国式现代化奋斗者,都应给予尊重。积极倡导性别平等的婚姻观念,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观念,鼓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包括家务劳动、子女教育、经济负担等。减轻女性在婚姻中的负担,促进家庭关系融洽和谐,提振年轻人对婚姻的期待值与信心指数。重庆有着深厚的巴渝文化底蕴,可将尊重与平等观念融入其中,通过民俗活动、社区宣传等方式传播开来。
离不开个人掌舵:用心经营,驶向港湾。
一要先遇见更好的自己,再遇见美好的你。树立正确婚姻观,修炼独立、坚毅品质,回归内心本真,深度审视自我,锚定人生目标与追求方向。持续自我提升,在知识、技能、心智等多维度进阶,方能以更饱满的姿态投身婚姻,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要深知,婚姻本质是与自我共舞,无论伴侣何人,经营好自我方能经营好婚姻。即便踏入婚姻殿堂,亦不可迷失自我,要持之以恒追求进步,方能遇见美好,收获幸福。
二要尊重个体差异,不要试图强行改变对方。明晰婚姻内核蕴含责任、承诺、尊重和爱,建立在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清楚自己的婚姻需求,求同存异,不强求完美,尊重包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体谅。不要因自己的懒惰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伴侣身上,过分苛求,期望改变现实困境。用更加平和从容的心态,共同进步,相互扶持,共御风雨,方能让婚姻之舟行稳致远。
三要好好沟通说话,培养责任感与担当。不好好说话,是一切矛盾的根源。遇见问题不可怕,有商有量,敢于担当,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总会“车到山前必有路”的。理性看待婚姻中的问题,而不是抱怨与指责、对抗与攻击。彼此信任多一点,沟通理解多一点,真诚多一点。简单点,真心换真心。勇于担当责任,让婚姻的合作同盟关系再坚定牢固些,携手共赴幸福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