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648期 >2025-01-21编印

市人大代表李长洪:
加强青少年心理疏导人才培养
刊发日期:2025-01-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今年的重庆两会中,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李长洪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出加强青少年心理疏导人才培养的建议。
  李长洪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重庆市不断在强化制度保障、加大关爱力度等方面下功夫,推动重庆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然而,当前青少年普遍面临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旺盛,这就对心理疏导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需加强、专业心理治疗医师队伍发展不均衡、心理服务专业人才总体供给不足、社会心理服务人才能力参差不齐。”李长洪说,这是我市青少年心理疏导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的四个短板。对此,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首要任务需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精神医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和心理学类拔尖学生培养力度。持续推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ABC等级培训与能力认证。支持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攻读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硕(博)士学位。
  其次,要建立医教融合的心理服务人才培育制度。通过教育和卫生部门“理论培训+医院见习”的方式,全市培养专业心理服务人才。鼓励行业组织整合教育、医疗等专业资源,面向社会开展青少年心理疏导人才培养工作。建立重庆市青少年心理疏导专业人才库,明确入库出库标准,实施动态管理。
  同时,还要注重挖掘培养社会沉淀的心理专业人才。摸排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具有心理学背景或持有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底数,按照自愿原则组织参与专业培训,提升心理咨询服务能力,组织动员其就近就便参与青少年心理疏导服务。
  最后,还要注重加强专业人才激励。畅通心理教师职称评定通道,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每年各区县评聘的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中要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各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评选中有专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继续实施精神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逐步将医疗系统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管理体系,畅通职业发展渠道。

据七一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