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滩水库
濑溪河香国公园段 新渝报记者黄舒摄
□新渝报记者余佳
聚焦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安全保障,完成大足区水网建设规划编制,整治改造河道14千米,新建供水管网99.54千米,解决和改善7.5万人供水保障问题;移民后扶6个镇实施蚕桑产业,年产值超1.2亿元,带动库区3400余人致富……
2024年,是大足区水利局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一年。在大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局上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真抓实干,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水利画卷。从水网蓝图的精心绘制,到重点项目的有力推进;从乡村振兴的深情助力,到安全屏障的坚实筑牢;从大足水利人的不懈努力,到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每一项工作都彰显了大足水利的新作为、新成效。
精心布局
水网蓝图展新姿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旱涝同防同治,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快联网、补网、强链,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建设大足区现代水网,为现代化新大足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和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构建大足水网之“纲”——以四河一网一心为纲。“四河”是指濑溪河、窟窿河、淮远河、太平河。四条河流流域面积占大足国土面积的94%,承担了大足供水、防洪、生态等重要功能任务。“一网”为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及规划的长征渠及其先导工程和玉滩大灌区组成的骨干引调提水干网。“一心”是指渝西唯一的大型水库和大足的核心水源,玉滩水库。四河一网一心,构成了大足内调外引、多源调控的水网主骨架。
织密大足水网之“目”——以防洪保供兴灌为目。依托水网主骨架,构建防洪通道,畅通河道水系,实施河库连通、河渠连通及小型引调水工程和灌区建设,实现区域水量调剂和水资源配置,逐步织密城乡防洪、生产生活生态供水之目。
打牢大足水网之“结”——以水库闸坝塘堰为结。大足水库、河流闸坝、塘堰众多,承担着调丰补枯、拦蓄调节洪水的重要作用,是水网建设的重要节点。在充分利用现有水库、闸坝、塘堰的基础上,结合水网多目标功能,开展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水库、塘堰建设、改造,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打牢水网之结。
这一水网格局的构建,为推动构建现代化水利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2024年,大足区水利建设项目具体落实成效显著,推进了玉河水库扩建、跃进、上游、龙水湖、胜天湖水库灌区、中敖水文站提档升级、水毁修复及小型水库雨水情大坝安全监测等20个水利项目建设,大部分项目的主体工程已顺利完成,有效提升了水利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深化治理
河湖安澜护家园
“大足区地处沱江、涪江的分水岭,境内无大江大河,无过境水量,人均水资源仅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大足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缺水与污染并存,一直以来是大足区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筑牢安全屏障,大足区水利局严格落实水库、山洪灾害危险区等各类责任人的职责,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并积极开展防汛调度演练和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在2024年的“7·13”强降雨过程中,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科学应对,确保了安全度汛。此外,针对连续高温天气,大足区水利局建立了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的农村供水保障管理体系,通过水库联合调水等方
式,有效保障了农村供水安全。
在深化河湖长制方面,大足区水利局积极组织召开各级河长会议,推动各级河长切实履行职责。全年各级河长累计巡河3.5万余人次,上报并办结河道事件1374个,办结率高达96%。同时,大足区水利局还积极与周边区县开展合作,共同推进跨界河流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大足区水利局将271个取水户纳入取用水计划管理,实现了取用水户计量率和在线监测全覆盖。在制定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方案方面,该局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全年共现场监督检查取水户22余户(次),及时发现并整改了存在的问题。此外,大足区水利局还加强对水资源费征收的监督检查力度,全年征收水资源费326万元,做到了应收尽收。通过多角度监管和规范取水用水措施的实施,大足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水资源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惠民富民
水利助力兴乡村
在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中,大足区水利局以实际行动践行“惠民富民”理念,通过党建引领,强化产业扶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水利动能。特别是在支持移民后扶产业发展方面,大足区水利局为大足区蚕桑产业的复兴与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
大足区拥有千年的栽桑养蚕历史,是唐宋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在国家“东桑西移”产业发展战略及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大足区水利局积极响应,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助力蚕桑产业焕发新生。大足区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亲自挂帅,担任“桑+”联合党委书记及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指导组和联合支部,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桑+”产业顺利推进。
在大足区水利局的精心规划和组织下,大足区蚕桑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全区蚕桑种植规模已达2.2万亩,其中大中型水库库区种植面积占据了1.2万亩的显著份额。60座集约化、标准化的立体大蚕养殖车间和2座标准化、数字化的小蚕繁育中心,共同构成了大足蚕桑产业的坚实基石。这些现代化的养殖设施,不仅提升了蚕桑产业的效率和质量,更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目前大足蚕桑产业的经济新效益已经走在了重庆市前列。仅2024年,就实现共育小蚕产值180余万元、大蚕养殖产值3000余万元;同时,在种植养殖各环节,吸纳各村移民群众就地务工达5000多人次,发放各类工资1500余万元;现有川渝周边9个镇25个基地加入“桑+”产业联合体,种植规模突破2万亩,桑蔬基地产值1000万元,带动联合体产值达1.2亿元。移民群众通过就近务工、土地流转租金、合作社分红等每年人均增加纯收入5000元以上,有效助推库区乡村振兴、移民致富发展。
水利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国家安。2024年,大足区水利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水利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和管理。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布局,一系列重点水利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不仅提升了区域防洪减灾能力,也改善了水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下一步,大足区水利局将坚定不移地围绕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目标,持续推动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加快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进度,确保玉滩水库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的先行先试任务顺利完成,为区域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和运维,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责任,确保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