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令人难忘极不平凡:
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聚焦“三篇文章”,聚力“七个加快”,承压前行、负重攻坚,牢牢稳住经济社会大盘,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干中有为、稳中有进”的发展答卷。
主要指标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同)增长7%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7.5%、10.1%、4%、2.0%
经济、改革、民生等工作连续3次在全市“一把手”例会作交流发言
成绩单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0个共建项目完成投资55.5亿元,55项年度标志性事项(项目)顺利推进。
2对接落实国家“两重”“两新”和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推动全区经济向上、结构向优、态势向好。盛泰光电先进封测、重汽专用车迁建及升级改造、重庆工程学院(二期)等116个重点项目投产投用。
3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6家、“专精特新”企业47家。23家企业纳入“科创资本通”上市后备库,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2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科技型企业298家。
4深化大足石刻保护研究利用,丰富“日月辉映、繁星闪烁”文旅产品体系。石刻景区购票游客141万人次、增长20.9%,门票收入突破1亿元。举办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首届航空嘉年华等文旅活动20余场。
5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一批具有“大足辨识度、重庆影响力”的标志性改革成果加快形成。大力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园区开发区由8个压减至2个,国企压减法人19户、减亏16户、扭亏14户、实质性退出融资平台11户。
6积极推进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落细“5513”创新举措,城乡互促共荣进一步走深走实。改造老旧小区52万平方米。新(改、扩)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干线道路45.2公里。
7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功迎接中央第三轮、市级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严格落实“河湖长制”,麻杨大沟河等5条河流实现“岸上能看景、下河能游泳”目标。新建市级绿色工厂2家,新增“无废城市细胞”30个。
8“一企一策”“一债一策”强化债务管控,政府综合债务率下降24个百分点。推动棠华府等5个房地产项目纳入“白名单”、获得贷款2.9亿元,完成“保交房”2154套。
9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龙岗一小人行天桥、水毁设施修复、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等19件重点民生实事如期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建设运营社区老年食堂13个,新增婴幼儿托位615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9%。
2025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区委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落地见效和超常规宏观政策机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任务书
1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用足用好上级增量政策,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消费基础作用和民营经济主力军作用。
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投资活力,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推动投资放量增效。加大谋划争取力度。扩大重点领域投资。增强工业投资“主引擎”作用,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30个,促进88个重点工业项目投资放量,确保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积极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平稳增长。提质吾悦广场、昌州古城、大足印象等消费集中地,焕新国梁路、滨河路等特色商业街区,持续完善夜经济场景。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创响“1224”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更大力度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推进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三年行动、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新发展民营企业2200家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35家、“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
2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焕新实施“三大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扎实推进
“246”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加速延伸智能网联新能源专用车和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链条,支持凯瑞、骏驰等新能源专用车新车型研发制造,提速台铃二期、焯煜高端铸造等项目建设,投用绿源智能化绿色工厂及五星钻豹电动车、青宇宸汽车零部件等项目。持续推动光电产业延链补链,加快提升盛泰光电先进封测产能,积极推动无人机、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下游领域应用,光电产业产值增长16%以上。促进现代五金产业“智改数转”,示范打造五金产业数据中心,“五金产业大脑”接入企业达到800家以上,实施数字化及智能化改造项目20个,创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新培育设计驱动型企业5家。
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270家、1900家以上。加快适应招商新形势,强化以制造业为主的招商工作,努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虎口夺食”。
3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始终牢记“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重要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
实施圆觉洞综合性保护等8个项目,升级改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推进中小石窟保护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加强大足学学科建设,加快《巴蜀石窟全集》《中小石窟考古报告》等编辑出版。推进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持续创响“资足常乐”品牌,全力推动大足——安岳石窟艺术周末游等主题游径。
深化大足石刻“五山”联动开放。加快创建龙水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精心推出一批特色旅游线路。
力争规上文旅企业达到45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推动文旅基础设施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升级“快旅慢游”设施网络,优化线上线下文旅惠民便民服务。
4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紧扣服务全市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提升开放能级和经济外向度。聚焦融入全国“七大交通走廊”和全市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成渝中部交通枢纽,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成渝高速扩能改造(大足段),启动重庆都市圈货运铁路环线(大足段)建设,推进永大高速、大安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渝蓉高速石门山、高升互通规划建设。落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全市“邮运通”试点,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寄送、配送成本分别降低50%、30%以上。
持续拓展开放平台集聚辐射力,建设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加速电商平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直播经济、网红经济,持续打造“五金网货产业带”。推进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支撑区建设。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外资量稳质升。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积极吸引利用外资。
5打造更高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突出重点、改革实效,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活力。
加快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建设拓面提质,取得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进展、新突破。提升城市运行智能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三级治理中心贯通实战能力。
巩固拓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成果,激发国有企业、园区开发区发展活力,激活“沉睡”资产资源。深入推动区属国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园区开发区改革。深入推动资产盘活变现。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农村“五合一”综合改革。
6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迭代优化“提质、扩容、强核、融圈”行动,坚定不移推动“一中心四组团”向心发展、协调发展。
全方位融入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科学编制分区规划近期规划(2024—2027年),实施城镇开发边界评估,按需编制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构建开发保护“一张图”。健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建筑等活化转化利用机制,确保成功创建市级历史文化名城。
提质大足石刻文化城建设。高水平建设高铁站“城市门户”,实施高铁站换乘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加快推进昌龙路、宝北路连接段等道路建设,开工荷棠小区、盛世华庭、天宫河等安置房项目,加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提升项目前期工作。提升经开区城市功能品质。推进龙水、万古、三驱场镇“城中村”改造,加快金凯国际(二期)、天成星荟等安置房建设,投用大足石刻文创园“粮仓1958”众创空间项目。
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实现城市治理效能整体跃升。打造宜居环境。改造老旧小区31.9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5万平方米以上。建立数字化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机制。
7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四千行动”,努力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纵深推进现代农业“七化”发展,加快构建生态特色产业体系。提档升级大足黑山羊全产业链,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现存栏20万只以上。打造2万亩“稻渔”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基地,新增大足冬菜5000亩、产品销售额增长20%以上。
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工厂”等新形态,新增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家以上。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和治理,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改、扩)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农村公路安防设施100公里、农村电网170公里,天然气入户3000户,改造农村厕所2000户。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粮食稳产保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3万亩以上、产量42万吨以上。
8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加大“九治”力度,全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最美底色。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实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
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全力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万亩,新造(改培)国家储备林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50万株以上。
严格能耗强度约束,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新增绿色工厂2家,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5%。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新创建“无废城市细胞”30个。
9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切实加强政府债务、房地产、经济下行等重大风险防控,坚决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持续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持续防范化解经济下行风险。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筑牢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领域防线。抓实抓牢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实抓牢重点领域安全执法监管。抓实抓牢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深入贯彻《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一体化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大足、法治大足建设。多措并举化解矛盾纠纷。
10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兜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公平有质量、温暖有良知的人民满意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实施“三医联动”改革工程,推动健康服务资源和要素合理分配、有序流动、互通共享。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落实党建统领“885”工作体系,全力推动“四型政府”建设重点任务落实落地,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尽责有为的人民满意政府。
●厚植法治之基,建设透明规范的法治政府。
●聚焦改革之要,建设开拓进取的创新政府。
●践行为民之本,建设实干担当的服务政府。
●弘扬清廉之风,建设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
文字整理:新渝报记者熊雅雯
绘图:李荣茜
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村里建起了万头养羊场。
家门口就业,离土不离乡。
城市路网越来越密,南下北上,通达八方。
家庭医生上门,甚是暖心。
村里的合作社,让农民鼓起“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