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要闻总第644期 >2025-01-16编印

大足连续两年压减支出5.4亿元有何深意
刊发日期:2025-01-16 阅读次数: 作者:罗义华  语音阅读:
  

□罗义华

  1月15日,大足区人民政府区长徐晓勇在区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工作回顾”中指出,深入纠治“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紧要非刚需支出2.2亿元,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在去年的大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2023年,严格贯彻“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三公经费”、一般性项目支出3.2亿元。自此,大足区政府连续两年压减支出达5.4亿元。
  从贯彻“过紧日子”要求,到深入纠治“四风”,其落脚点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的客观需要。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这意味着党政机关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贯的、长期的、常态化的工作要求。
  “坚持过紧日子”并非意味着少办事、不办事,而是要求在有限的资金内多办事、办好事,“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对肩负着加快高质量发展艰巨任务的大足区来说,连续两年压减支出5.4亿元,就意味着民生福祉的增量,一加一减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2024年,大足区累计办理“川渝通办”“跨省通办”事项12.4万件,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3650人,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12.8万人次;改造老旧小区52万平方米,老旧住宅加装电梯70部,更新老化城市燃气管道228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0.2万平方米;持续深化农村“五合一”综合改革,建成高标准农田9.3万亩;新(改、扩)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干线道路45.2公里;完成301个问题点位排水管网改造,整治提升77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国考、市考断面水质持续达标,提前清零77个农村黑臭水体,完成河流生态修复49.5公里、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修复246亩;实施人工造林5000亩、退化林修复2万亩。
  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方面,龙岗一小人行天桥、水毁设施修复、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等19件重点民生实事如期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建设运营社区老年食堂13个,新增婴幼儿托位615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9%;发放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资金4.7亿元,巨灾保险实施救助708户……
  从一个个没有表情的数字背后,我们看到了大足区政府一颗滚烫的爱民之情、为民之心,“以人民为中心”从政府的报告中落实落细到了充满烟火气的寻常巷陌里,人民群众的生活中。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群众的认同感更加强烈。
  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目的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就意味着更多的真金白银投入到为群众服务上去,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为了大足永不满足,迈开大足永不停足。在新的一年里,徐晓勇在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足将继续从严从实过紧日子,大兴简朴之风,反对奢侈浪费,严防“跑冒滴漏”,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紧要非刚性支出,把政府节约的每一分钱用于办好民生的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