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重点要观察角和耳朵。纯种的大足黑山羊,角又扁又弯,耳朵窄且细长,还往前面伸,塌下来的肯定不行。”通过多次送黑山羊“选美”,周政掌握了选种、养羊的要领,这次选美大赛,他养的一只黑山羊在赛羊会上获评“羊王”。
“以前的‘赛羊会’都是评委评,大家看。如今,前来参赛的养殖户也在下面私下‘点评’,大家说的都挺在理,他们已经都懂行了。”张家骅说。
融合农文旅延长产业链
通过多年引导,大足黑山羊保种、选育、养殖等工作已常态化开展,2020年,大足区存栏种羊达到15.3万只,为2004年的28倍。这一年,大足黑山羊传统养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全国唯一被认定的山羊系统。
与此同时,大足黑山羊的产业化发展也在稳步推动之中。
临近春节,重庆腾达牧业公司(以下简称“腾达公司”)餐饮旗舰店人潮如织,除了品味烤全羊、羊肉串等美食外,顾客还顺带购买了羊杂米粉、红烧羊蹄、香辣羊排等预制菜产品。
近年来,腾达公司的带领下,大足黑山羊已跳出传统单一养殖,向食品加工、餐饮等二三产业延伸。2020年,腾达公司打造了大足黑山羊餐饮旗舰店,同时推出自热羊肉米线等4个系列产品。
“我们推出的熟食产品还可以与大足石刻旅游业结合,作为伴手礼供游客选择。”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黄德利说。
一些高校也围绕大足黑山羊定制推出各类预制菜产品。例如,西南大学食品加工学院为大足黑山羊开发了预制菜产品,比如羊肉米饭、羊肉米粉等,并在自热型的基础上新增了冲泡型,食用更加便捷,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大足最初用于保种选育的“赛羊会”,如今也逐渐从一个养殖技术推广活动,演变成一场乡村“嘉年华”。前不久大足举行的黑山羊品牌推广活动,推出了大足黑山羊美食地图,涉及棠香、铁山、三驱、龙水、石马、玉龙等乡镇街道的14个点位,烤全羊、羊肉汤锅、羊肉米线、羊肉串等黑山羊美食应有尽有。众多活动,带动了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大足区黑山羊存栏量近20万只,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而在未来的黑山羊全产业链布局中,大足还有诸多规划。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区黑山羊养殖总量要达到30万头,对于饲料的需求势必要增加。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未来大足将牵头组建川渝黑山羊产业联盟,在饲草种植加工、选育选配、疫病防治和产品加工等方面一同开展研发,提高综合效益。”大足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