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记者余佳
“把自然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让更多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富起来,是我一直奋斗的方向和动力。”大足区人大代表、足韵菌香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宗明说。
多年来,大足区石马镇的青杠树林下多生长鸡枞菌、竹荪等高端野生菌菇,这些野生菌菇历来是市面上的“抢手货”,但产量低、价格高,一直难以成为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2020年,杨宗明循着这条线索,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立足本土野生菌菇资源,打造了以野生环境培植优质食用菌为特色的足韵菌香产业园。
“产业要发展,技术是关键。”杨宗明告诉记者,为实现技术突破,他先后到成都市金堂县和重庆市梁平区、城口县考察,并与金堂县、西南大学等开展合作,成功将林下食用菌种植的先进技术和管养模式引进,开发培育羊肚菌、竹荪、赤松茸等原生态菌菇产品。这些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为产业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杨宗明还带领当地食用菌产业抢抓成渝“双圈”发展机遇,2021年石马镇与金堂县联合开展首届成渝食用菌文化节,2022年该镇与金堂县竹蒿镇结盟,建立友好镇关系,通过资源技术共享,共推食用菌产业发展。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杨宗明牵头成立了大足区食用菌协会,延展集种植开发、销售推广、研学观光、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群,注册“杨四哥菇菇”“石马山珍”等特色IP品牌,开发羊肚菌、赤松茸、竹荪等高端菌菇产品,开展科研种植、科普种植、文化节等活动6场,带动拾万镇、高升镇、玉龙镇等全区7个镇街共同发展食用菌种植,实现年产值约500万元。
“以前,我们就是靠山吃山,采点野生菌菇卖卖,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石马镇石门村村民何超感慨道,“现在有了足韵菌香产业园,我们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在家门口就业,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
足韵菌香产业园不仅搭建了市场交易平台,让乡亲们能够方便地售卖自己的野生菌和土货,更重要的是,它还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每年带动50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劳务增收5000元。
看到产业园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杨宗明心里十分高兴。他说:“我从当选人大代表的那天起,就告诉自己一定要为乡亲们做点实事。现在我觉得我做到了!”
今年大足区两会即将召开,杨宗明将带来关于进一步修缮农村公路的建议。“建议中提到的每条道路我都实地走访过,村民们都期盼着早日把路修好,方便当地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杨宗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