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记者毛双
实习生宾振宇通讯员姜好
“咳咳咳”“阿嚏”……最近这段时间,办公室、电梯、公交里,时不时就能听到咳嗽、打喷嚏的声音。有的人还有乏力、发热的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大意,这可能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流感。
冬季是流感高发期。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了解到,去年12月以来,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每日接诊量明显增加,日均接诊量100余人,较11月增加一倍以上。其中,感冒、流感的接诊占到门诊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普通感冒和流感有哪些区别?流感如何防治?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商建东。
注意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
前不久,市民李女士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以为是普通感冒,她便到药店买了一些感冒药,但吃了药并没有缓解,甚至还出现全身疼痛、浑身乏力的症状。李女士随即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她感染了甲流。之后,她吃了几天药便好了。
“感冒和流感的症状很像,所以在没做检查的情况下,两者不太好区分。”商建东说,普通感冒和流感都有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
即便如此,两者之间还是会有一些区别。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往往全身症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
商建东说,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比如手触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再接触口鼻也可引起感染。
“弄清楚到底是感冒还是流感很重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用药。”商建东说。
警惕甲流的并发症
“甲流有一定自限性,但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商建东说。
8岁的丰丰前段时间出现咳嗽、发热的症状,家人带他到社区医院拿了感冒药,但高热的症状仍然反复出现。随后,丰丰被家人送到医院检查,被诊断感染甲流,并引发了肺炎。输液治疗几天后,病情随即好转。
“没想到甲流还会引起肺炎,千万不能大意。”丰丰的奶奶余女士说。
商建东提醒,判断孩子情况严重不严重,体温的高低没有必然相关性,但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孩子软绵绵的,嗜睡、趴在家人身上不动,醒过来的时候精神也不好,没过一会儿又睡着了。尤其是体温退了以后,还是精神不好的,这一部分孩子要非常小心。因为像坏死性脑病这类并发症进展是非常快的,需要立刻送孩子就医。
“感染流感后,每个人的症状不完全相同。”商建东说,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一周内基本都能恢复。流感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肝炎、脑病、脓毒性休克等。
其中,肺炎是流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一些重症病例中,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可能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尤其是对于部分特定人群,如60岁及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等,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这些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或存在基础疾病,一旦感染流感,往往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对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这些人群要早诊断早治疗。
注射疫苗与日常防护相结合
针对如何预防流感,商建东表示,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在接触病毒时有效减少感染的几率或减轻症状。”商建东说,老人和小孩如果没有疫苗禁忌症,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因为流感疫苗需要2—4周才可以产生保护性抗体,所以一般会建议在流行季节来临前一两个月接种。
但同时,商建东提醒,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流感,但是由于流感病毒经常发生变化,即使之前得过流感或接种过疫苗,也不能保证完全免疫。
因此,除了打疫苗之外,还要注意做好日常防护,养成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等良好习惯,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加强日常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合理搭配膳食,保持规律作息与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此外,商建东提醒,家庭中如有人感染流感,可以通过规范佩戴口罩、分泌物等用袋子收集包裹、经常洗手减少接触公用物品等措施降低传播风险,同时尽量避免与家中老人和婴幼儿接触,做好环境通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