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632期 >2024-12-31编印

央视春晚主题啷个又用生僻字
刊发日期:2024-12-31 阅读次数: 作者:罗义华  语音阅读:
  

□罗义华

  最近,央广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了晚会主题和主标识,名曰:“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一位熟人在阅读这个主题时,读成了“已已如意”,一位语文老师说他读错了,他不服,认为是正确的。后头又是查字典又是虚心请教,费了半天劲才搞清楚了“巳巳如意”的正确读音是
  幸好此位仁兄没有将之读成“jijiruyi”,因为“自己”的“己”的长相也与之酷似,就像双胞胎,就是亲妈也会搞错。
  这说起来像是一个笑话,不就是认一个字吗,何必这么认真呢?
  须知这一个字可是一年一度亿万国人盼望的央广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中的内容,其关注度高是自然的。该主题一经发布即冲上了热搜,“巳”字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央视文艺对“巳”字和主标识还进行了解读:巳,象征着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将两个“巳”字对称摆放,则恰似中国传统的如意纹样。双巳合璧,事事如意,这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曼妙的创意链接,既准确又生动,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央视春晚主题用生僻字又不是第一次。2024年的主题是“龙行龘龘,欣欣家国”,曾引发了一波查字典的热潮。2025年的春晚主题又活用了“巳”这个生僻字,也激发了许多人了解“巳”的读音和含义的兴趣。
  经央视文艺的解读,我们明白了2025年春晚主题的丰富含义,真是让春晚的策划和编导们费尽了脑筋。
  这种生僻字,对于大多数非专业的人士来说,无疑是陌生的存在。在汉字的队列中,它们属于较为冷门的一员,平常鲜见于日常交流与书面表达中。犹如央视文艺解读的那样,主要是着意于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度挖掘,希望通过这些“冷门”的汉字,引起公众对汉字的进一步学习了解,探寻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实际效果却似乎与初衷产生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吐槽的观众认为,面对这些生僻字,感觉不是欣赏其文化内涵,而是困惑不解,文化浅的人还需要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查阅,才搞得清楚读音和含义,这无疑增加了传播的难度,影响了对节目的欣赏。
  现在的生活节奏在加快,信息传播以“秒”计,从春晚的主题到节目内容,其通俗性与普及性也同样重要。生僻字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春晚与观众形成了一种“隔阂”,而不是预期地抱着字典去探寻传统文化。
  春晚自1983年首次举办以来,便成为了除夕之夜广大群众不可或缺的一顿文化大餐,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电视晚会,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寄托着中华儿女对新年的美好期盼与文化弘扬的一份情谊。曾经一些大量精彩的各种节目并不因春晚的结束而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恰恰相反,一些节目如小品、相声等中的语言,多年以后人们还难以忘却,甚至成为“金句”流传“江湖”。
  “要什么自行车呀,要啥自行车”“恭喜你,都会抢答啦”“别信广告,看疗效”“我这颗心呐,哇凉哇凉的啊”“恭喜你答对了,猪也是这么想的”“这个世界太疯狂了,耗子都给猫当伴娘了”……精彩的例子不胜枚举。
  春晚好不好,最终是由亿万观众来评判。但那些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寓教于乐而艺术性强节目,观众是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