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渝周刊·新芽总第630期 >2024-12-27编印

老屋翻修记
刊发日期:2024-12-27 阅读次数: 作者:大足区双路第二小学六年级三班余官苼  语音阅读:
  

大足区双路第二小学六年级三班余官苼

  “爸,去哪儿呀?”
  “到老家修房去。”
  噢,我这个跟屁虫当然得去啦。
  啊!有三间瓦房的屋梁坍塌了,野草疯长,藤蔓乱钻,连葛根也从石缝里跑到厨房来了,没掉落的瓦梁,摇摇欲坠,让人心惊肉跳,特别是烟囱,长满三七藤,还东歪西拐。爸爸打趣地说:“我和你二爸离家二十多年了,城市化也近二十年了,再不回来看看,你公公的基业就快成废墟了。”
  我当然嘟囔犯难:“看爸和二爸怎么变出个新房来?”
  楼梯向舅婆借的,天刚微亮,6点18分,说干就干。“这些瓦都不要了,直接扔在坝子里。”爸爸告诉二爸。他俩就用两双手,收拢四五匹瓦就朝紧挨老屋后的灰坝子甩,“刷刷,刷刷……”瓦不断地从房顶上飞向坝子,又“嘭嘭,嘭嘭……当当,当当……”在地上撞成几大块,碎片翻飞,尘土飞扬,这样周而复始,不间断不停息。二爸本来腰椎就不好,时不时地伸伸腰。
  5个多小时过去了,太阳正当头顶,汗水在脸上流淌,浸透了衣衫,二爸的汗水掉眼里了睁不开,又没带帕子,就索性抓住衣衫角揩了一下眼睛。我一看忍不住大笑起来:“大花脸,大花脸……”二爸禁不住笑,挽起衣袖用干净的手臂又揩了几下,大花脸不见了。爸爸猫着腰,一起一伏,拆了又甩,甩了又拆,一声不吭,一身灰尘,大概劳累让人不想吱声吧。
  下午,是撬格板和挪檩子,小的短的就往下面扔,太大的要两个人一起抬着往坝子放,由于老房墙体老旧,人走在上面颤颤巍巍的,很难走,必须处处小心,时时留意。火辣辣的太阳晒红了爸爸和二爸的手臂,更晒浮松了老屋顶的尘埃杂灰,在毒毒的阳光的炙烤下,每撬动一块,肮脏尘土漫天飞舞,飞到头上脸上衣服上,飞进耳朵里眼睛里鼻孔里汗水里,全身没一处干净的。爸爸的脏鼻子,二爸的脏额头,再也引不起我好奇地傻笑了。“太阳公公,你行行好,你到云里去歇歇吧……”我心里不住地祈祷。我第一次体会到,劳动是不一样的,跟在家扫扫地、在学校擦墙壁完全不一样。
  “嘭”的一声,爸爸脚下的一块砖滑到屋里去了,随即是爸爸的左脚踝卡在了一根格板和墙体之间。二爸说时迟那时快,用一根木棒撬开格板,爸爸把脚费劲地抽了出来,擦伤了红红的一大块,血珠点点,粒粒饱满。“爸爸你……”我禁不住叫了起来。爸爸嘿嘿一笑,拿出一支红霉素软膏:“没事,只要这样一涂一抹,消炎止痛,哈哈!”我扑哧了一声,我真不知是高兴还是难受,总之,我的眼里涩涩的,像飞进了渣滓,也终于体会到“到老家修房去”不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语,更是一句要付出艰辛劳动的号角。
  爸爸大口大口地喝了半盅凉开水,又爬上房了。二爸是个乐活人,边干活,边噘着嘴吹口哨。
  夜幕降临,所有的格块和檩子都整齐地堆放在了老房子靠竹林的那间屋里,亮亮的月牙儿斜斜地挂在天空,归巢的鸟儿不再吵闹了,老屋的几堵墙体静立在夜空下、月色中,似乎在默默期待着主人的梳妆打扮。婆婆打来了洗手水和洗脸水。“明天盖房的材料就要进回来了,是龙水高桥坝的,你二爸请了珠溪的工匠,他们盖房有十多年的经验了,我和二爸也帮着他们干。”爸爸跟我说着话,边擦脸边漱着口,“吃饭前,得把钻进嘴里的灰尘清理出来。”
  第二天,在材料未运到之前,爸爸和二爸把老屋周围的排水沟打理了整整一个上午,一锄一铲,手提肩挑,干净宽敞的排水沟蜿蜒着与舅婆的排水沟连结在了一起。
  不到一个星期,规整新鲜的格条檩子相依相偎,散发着天然木材特有的木香味,瓦蓝瓦蓝的琉璃瓦如梦如幻,徜徉在蓝天白云下,煞是好看。
  这一切的美好,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

点 评
  文章充满着朴实的劳动之美,在艰辛之中融入着快乐的元素。在家乡的土地上,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生活的奇迹。无论是在田间辛勤耕耘的农民,还是建筑劳作的普通人、手工艺人,他们都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大爸二爸通过诚实劳动让老家充满生机,收获的果实——焕然一新的老屋。这种劳动精神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大家明白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收获美好的未来。家乡的劳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值得赞美和传承。

(指导老师余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