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628期 >2024-12-25编印

2024有个关键词叫“县飘”
刊发日期:2024-12-25 阅读次数: 作者:罗义华  语音阅读:
  

□罗义华

  在即将告别2024年之际,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著称的《新周刊》,对2024年进行了大盘点,其中有一个关键词叫“县飘”,引人注目。
  啥子叫“县飘”?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在县城“飘”的意思。是指那些倾向于在小城镇或县城安家落户、而非繁华都市的年轻群体,用以描述这一代人不同于传统城市定居模式的流动性生活方式。
  率先提出“县飘”概念的《新周刊》总结了其特点:活着的宗旨就是自然醒;不背房贷,在大城市只能租一个鸽子房的钱,能在县城租一个带院子的独门独户;享有“不带妆”的自由,女士最先抛弃高跟鞋,男士最先放弃打领带;路痴友好,出门不必依赖导航,不必计算最优路线;不点外卖,不用看美食点评APP,总会找到几家属于你的“食堂”,一落座老板就知道你要吃什么……
  2024年,县城的魅力被重新发现,“县飘”是一种可进可退、充盈自在的状态。
  2000年,《新周刊》提出“飘一代”,聚焦北上广的打工人;2017年,有了续集“飘二代”;2024年,“县飘”开始成为当代年轻人向往的生活。
  “飘一代”是理想主义者,天真,向往诗和远方;“飘二代”是现实主义者,务实,活在当下,不再盲目追求“大城市”;“县飘”则是两者的结合体,既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也追求人生旷野。
  “县飘”之所以流行,有县城产业、基础设施、文化、商业发展完善的原因,也有观念转变的因素。大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忙忙碌碌,压力山大,小县城不堵车,烟火气浓郁,有满满的松弛感。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游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工作,追求自由、灵活和自主的生活方式。
  2024年,一位38岁“北漂”11年的杨女士结束了“北漂”生活,以每月2000元包吃包住的费用住进了吉林一家养老院。她的“县飘事迹”瞬间登上热搜,阅读量达4400多万,评论8400多条。杨女士在北京从事编剧工作,由于经常熬夜,去年生病住院一个月。“北漂”卷不动的杨女士出院后,决定辞职找个没去过的地方调养身体。
  类似杨女士的例子还有不少,凡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漂”的人,当然有很多找到机遇、事业成功的人士,但与所有这些“漂”在大城市寻求机遇正在奋斗路上的人数总量相比,平凡者还是占绝大多数,但他们有梦想、有追求,奋斗过、拼搏过,青春无悔,人生无怨。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843个,除去977个市辖区,有1866个县域单位。到底哪一个是“县飘”的理想之城,恐怕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
  “县飘”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城市更有性价比。”也许,在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失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