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天下大足总第627期 >2024-12-24编印

追寻大足石刻题记匠师
刊发日期:2024-12-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佛安桥三教窟文氏工匠题记。

佛安桥三教窟文氏工匠题记。

图片1

图片1

  

石篆山文殊普贤龛文氏工匠题记。(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新渝报记者毛双张玮
  前不久,在雅安市首届雕刻劳动技能大赛上,大足选手苏中明凭借石雕作品《悟》荣获二等奖,为“大足雕客”的名号再添光彩。而传承了大足石雕技艺的“大足雕客”和他作品的亮相,不禁让人好奇,千年前的匠师与大足石刻之间的故事,那些“作品”背后的创作者又是何许人也?
  “关于大足石刻匠师并没有专门的文献记载,今天已知的信息主要是根据石窟造像中的题记得出来的。”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员李小强说,唐代、五代的大足石刻中,迄今未见有匠师人名的出现。
  北宋初期,在大钟寺遗址出土的圆雕陀罗尼经幢上出现了匠师的人名。这件佛顶尊胜幢,残存幢身中部,高0.48米,八面形,每面皆刻有文字,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其中一面出现有“镌作文昌,男惟简、惟一”字样。因此,文昌及文惟简、文惟一,是大足石刻发现最早的匠师署名题记。
  文昌的署名拉开了大足石刻匠师造像署名的风气,对其后大足石刻雕刻作品中出现署名影响深远。在北宋时期,匠师除文昌之外,还有文氏的后代文惟简、文惟一、文居用、文居礼、文居安等工匠。北宋后期,在北山出现有伏姓工匠雕刻署名,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伏元俊和其子伏世能,镌造了第155号孔雀明王窟、第176号弥勒下生经变相、第177号泗州大圣窟等。
  “南宋是大足石刻匠师署名的高峰时期,尤其是在绍兴年间。”李小强说,根据石刻上的署名题记,文、伏二姓匠师后代继续在大足雕凿,期间也出现有其他姓氏的匠师。比如,北山第137号维摩图,是大足石刻极为少见的阴刻壁画,绍兴四年(1134年)由李大郎重摹,罗复明刻于北山。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调查和研究梳理,大足石刻题记中频繁出现的文氏家族有22名匠师,17位匠师皆在大足石刻中有署名,共计6代人。他们雕刻的地方以大足为主,在四川安岳、资中、泸县等地也有署名的雕刻作品,延续时间有200年左右,在国内石窟乃至于中国雕刻史上都是一道独特的景致。
  “文氏家族世袭六代在大足一地雕刻,题材、技艺等多方面具有家族传承的特点。比如,佛、道、儒三教造像题材皆有雕凿,一些造像题材,在几代匠师手中都有雕凿。”李小强说,在供养菩萨的雕刻上,尽管这类造像在具体形式上没有严格的规定,但文氏家族子孙先后在大钟寺、石篆山、石门山雕刻的供养菩萨,皆手捧花盘,说明这一图像在文氏家族内部是有所传承的。
  此外,作为大足石刻匠师家族另一主要代表,伏姓家族在大足一地雕刻的匠师有6位,他们的题名出现在北山和舒成岩石刻。伏姓在北山的造像为佛教造像题材,伏元俊、伏世能父子开凿的造像题材有孔雀明王、弥勒下生经变、泗州大圣;观音坡造像有伏小六造地藏、引路王菩萨……从伏姓匠师雕刻题材来看,佛教和道教造像题材皆有。
  宋代的匠师名字前,大多有一些籍贯、称谓等的文字,尤其是文氏匠师。文氏匠师们除了署名和籍贯之外,还往往加上独特身份的称谓,如有“镌作”“镌作匠人”“攻镌”“镌作处士”“处士”等,如佛安桥三教窟中有“东普攻镌处士文孟周记”。其中,“镌作”“攻镌”都是对自身行业的自称;“处士”是对清高之人的雅称。
  “文氏匠师们在雕刻完工的这些造像龛窟中如此署名,不仅体现出自己在此行中的地位,也表明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体现出一种自我人格意识的觉醒。”李小强说。
  尽管南宋时期大足石刻匠师署名题记风潮盛行,但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之后开凿的宝顶山石刻,目前未见一则匠师署名题记。一代高僧赵智凤精心设计、苦心经营宝顶山70余年,如此浩大的工程,仅凭赵智凤一人绝无可能完成。史料也记载赵智凤云游回到大足之后,“命工首建圣寿本尊殿”,可知宝顶山有工匠的参与。那么,史失其载的匠师究竟是谁呢?
  对此,李小强根据在约1179年至1249年宝顶山石刻营造时期,大足境内极少有石刻营造,以及大足宋代匠师活动考察、匠师署名情况来看,认为以文、伏家族及其弟子第为主的匠师,极大可能是宝顶山石刻营造的重要力量。
  至明清时期,石刻造像虽仍在继续雕凿,但是匠师题名相对较少。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题记中的匠师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他们所雕凿的大足石刻,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矗立在巍巍崖壁之上,和这些造像一起传世的还有那鬼斧神工般的雕刻技艺。
  时至今日,大足地区依然活跃着许多石雕艺人,他们有一个新的名号——大足雕客。为了更好地发展大足石雕产业,大足区还建立了大足石刻文创园,目前已引进中国西部石雕石材产业园、雕刻艺术文化产业园、大足美学国潮珠宝产业园等20多家重点企业,协议引资57亿元……
  不仅仅是雕刻技艺的传承,千年前大足石刻的匠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还有匠人精神,一代又一代大足人,秉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前行、不断创新,为大足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