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A8:舞剧天下大足北京首演·特别报道总第626期 >2024-12-23编印

用舞蹈艺术演绎大足石刻
刊发日期:2024-12-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主演团队定妆照

主演团队定妆照

  

孟庆旸扮演的媚态观音
主演张翰剧照

□新渝报记者邓小强
12月21日晚,舞剧《天下大足》正式在北京首演。用舞蹈演绎博大精深的大足石刻,是一种新颖的活化文物、解读石刻的方式,观众翘首以盼多时。当作品面纱揭开时,现场不少观众反映“感到满意”,他们从中看出了大足石刻雕刻工匠身上的孜孜以求创精品、顽强不屈写奇迹的精神,特别提劲。
  综合观众反映来看,东方演艺集团精锐尽出倾力打造的舞剧《天下大足》,是一部诚意十足的佳作,是大足文化推陈出新的又一座高峰。


  让浪漫的想象具象化

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蕴含了“慈、善、孝、义、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近年来,为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标,大足拍摄了大足石刻4K、8K电影,开发了大足石刻旅行家盲盒手办等系列文创产品,均取得了不俗效果。这一次,大足区联合市委宣传部,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尝试用舞剧这种日渐热门的艺术方式来活化大足石刻,重新演绎大足石刻文化。
  为确保这次演绎能大获成功,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启用热门舞剧《只此青绿》的班底,精心打造舞剧《天下大足》。
  编导团队两次来大足实地采风,不仅直观感受大足石刻文化特征,还采访了当地诸多大足学研究专家,深刻领会大足石刻文化内涵。站在气势恢宏的大足石刻崖壁下,团队成员既心生敬畏,也感到困惑:精美的石刻会说话,大足石刻要表达的内容很多,如何抓住它的魂,用一部1个半小时左右舞剧来诠释其核心要义?
  经过反复研讨,编导团队最终决定聚集和呈现大足石刻世俗化、生活化的一面,讲述一个有温度、有人情味,让观众有强烈代入感的故事。
  “大足石刻的建造时间跨度大,有五万尊造像,十万个文字,规模如此宏大,要讲好它的故事,难度很大。后来我们慢慢梳理出创作方向,那就是对‘天下大足’进行诠释。天下是由无数个小家汇聚起来的,有姓名记载的46名大足石刻雕刻工匠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他们是平凡人,但是平凡铸就伟业,他们的故事就是天下大足的体现。我们通过这部舞剧在致敬46名大足石刻工匠的同时,也是在致敬每一位平凡铸就伟业的人。”舞剧《天下大足》总编导张雅琦介绍。
  《天下大足》讲述了流民小福来到大足,被石雕工匠接受,随后拜师学艺,接着经历生死,最后励志图新雕琢大足石刻的故事。在了解大足石刻文化的观众看来,小福的原型有很多,宝顶山石刻建造工程主持人赵智凤应该是其中之一。故事中出现的养鸡女、吹笛女、大力士、小学徒、和尚等人物,都来自于大足石刻造像。一些观众评价,整个故事既是对历史的还原,也是对观众浪漫想象的具象化呈现。
  “我看了《天下大足》舞剧,看到了宋代人生活的画卷,和我想象中的比较契合,感受到了古风古韵,这种中国美学令人沉醉。”北京市民戴娟说道。

  
让舞台效果尽善尽美

要讲好《天下大足》故事,故事既要讲得通,要入情入理,舞台表现效果也要“剧力十足”。
  为实现这一目标,东方演艺集团做了诸多部署,包括使用实力演员,首次使用部分道具等等。
  此前合作带来舞剧《只此青绿》的实力派演员张翰、孟庆旸,再次被委以重任,担纲《天下大足》主演。事实证明,他们不负众望,贡献了超高水准的表演。
  在视觉效果上,《天下大足》道具组也推陈出新,首次启用了超大屏幕作为舞台背景。大屏幕播放视频的时候,与舞台上演员们表演融为一体。当大屏幕关闭的时候,又是一面超大的镜子,舞台上演员们的身影出现在镜子中,在明暗光线、雾气等道具的配合下,就营造出了一种亦真亦假,既在地面,也在天上的视觉图景,令观众眼前一亮。
  《天下大足》的大场面也让观众大饱眼福。当密集的巨石群从天而降的时候,观众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当男演员们合力拉动绳索的时候,观众感受到了坚韧无畏的气概;当数十名演员整齐划一带来群舞的时候,观众看到了古人生生不息的精神。宋代时期,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进入高峰期。《天下大足》演员的服饰众多,都复现了大足石刻人物造像,个别人物服饰还加入了时尚元素,变得更加赏心悦目。可以说,演员们带来一场大型服装秀,让观众一次看个够。
  另外,《天下大足》的原创音乐也极具辨识度,与剧情结合十分紧密,给不少观众带来了美妙的享受。“音乐让人入戏,氛围感很强。”多位观众说道。

  
让大足石刻走向世界

  舞剧《天下大足》对于重庆文化界而言,意义重大。它是用舞剧方式诠释重庆文化的首个作品,属于重庆文化创新性表达的“破题”之作。
  “我认为,舞剧《天下大足》不仅是重庆文化界的‘破题’之作,从表演效果来说,算是‘破圈’之作,而让石像活起来的表现方式,也是文物‘破壁’之作。”重庆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四级调研员曾子健表示。
  舞剧的特色是抒情,在诠释石刻之美、文化之魅,引发观众共情方面,舞剧《天下大足》给观众留下了美好印象。
  “我以前听说过大足石刻,只是没下定决心去看一看。这次看了舞剧《天下大足》,让我对大足石刻心生向往,我准备最近去一趟重庆,去实地参观大足石刻,看看它究竟有多么神奇。”北京观众白超告诉记者。
  《天下大足》北京首演现场,观众反响热烈。更多观众希望在自己的城市看到这部新作。根据演出计划,舞剧《天下大足》将在国内多个城市巡演,预计将在2025年全年演出100场。毫无疑问,这将极大地提升大足石刻的知名度,促使大足石刻文化走向世界,走进亿万观众。
  《天下大足》上演后,其周边的文创产品也在陆续开发推出,而同名的影视作品也有望问世。“舞剧《只此青绿》市场火爆后,我们随后拍摄了同名舞蹈电影。如果观众反响强烈,市场认可度高,也不排除将来拍摄舞蹈电影《天下大足》的可能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看 点


舞蹈动作高度艺术还原让造像走下崖壁走上舞台

“太美了!”当媚态观音出现的那一幕,现场剧迷纷纷发出了惊叹。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形象由人气青年舞者孟庆旸领衔演绎,用高度艺术还原的形式,让崖壁上的造像,走上舞台。
  “观音这个角色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庄严和神圣的,当我穿上演出服装,希望自己能够真正沉浸在状态中,让自己的整个状态去向角色贴近。”孟庆旸表示,为了找到这种状态,每次在排练扮上观音形象后,都会有意识地让自己进入到一个沉稳、平和的心态,绝不嬉笑。
  据介绍,演员们的舞蹈动作和造型都是对造像的高度艺术还原,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剧组专门给演员们请了相关的专家来抠细节动作。
  同时,舞段中很多动作是在高台和舞台光影效果中的单脚站立,十分考验舞者的平衡能力,为了达到最稳定的效果,演员们甚至把练习融入了日常生活中——等待时也会闭眼单腿站立练习稳住身体重心。
  “当你来到大足石刻,当你看到这些造像,感受会变得很微妙,难以用语言来形容,这种感受,恰恰适合用演员的肢体去传达。”该剧制片人吴杉认为,每个人都会对大足石刻所传递的内容有自己的解读,“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剧场看一看舞剧《天下大足》,走到大足看一看这些造像,这时就会有自己的理解。”


重庆小伙登台:自豪展现家乡历史文化

  舞剧《天下大足》的演员中,也有来自重庆的身影。
  演员阵容中,除了有青年人气舞者张翰和孟庆旸,也有来自重庆的舞者郝雪瑞。作为领衔主演之一,张翰和郝雪瑞都是角色“小福”的饰演者,两个人要相互交替着完成舞剧《天下大足》日后巡演场次。
  小福是本剧的核心角色,经历了流民、拜师学艺、历经天灾、刻石留名四个不同的情感阶段,郝雪瑞表示,丰富的情感变化让这个角色充满挑战,“我之前跳过所有的角色,都没有这个角色情感丰富,对于表演和舞蹈功底都很有挑战。”
  虽然挑战很大,但郝雪瑞依然充满信心,“我是重庆人,更了解大足石刻的故事,更了解自己的家乡和历史,我会揣摩如何用一个重庆人的心态,去演绎好这个角色。”
  作为本剧的B卡,郝雪瑞相比A卡张翰而言,登台机会要相对少一些。对此郝雪瑞认为每一次等待,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并让自己有机会去塑造一个不一样的角色,“我没有演出的时候,会认真看张翰的表演,也有一种互帮互助的感觉,这也是一种进步的方式,同时我也会融入自己的心态和状态,去塑造一个不一样的小福。”
  “把家乡历史文化搬上舞台,我感到非常自豪!”舞剧《天下大足》的整个创作和排练环节里,来自重庆北碚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舞者李嘉益都是最忙碌的人之一,因为他不仅是演员,同时还担任了舞蹈编导的职责。
  李嘉益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2021年,还在北京舞蹈学院深造的他,就参与了《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的演出,并在节目《新的天地》中担任领舞。本次《天下大足》既要演出又要编创,李嘉益表示特别有意思,“因为我学的是编导,所以能再次回到舞台上非常享受,而且我很坚定地相信,有丰富的演员经历之后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李嘉益自己也经常去大足玩,对于大足石刻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他和郝雪瑞一同表示,作为重庆人能够参与到家乡文化的传播,非常荣幸非常激动,“希望能通过《天下大足》的演出,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美丽的家乡!”


服装用色皆来自石刻展现工匠朴实和颗粒感

服化道是每部舞剧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随着首演成功,演员们极具特色的造型让外界对舞剧《天下大足》十分感兴趣。
  “我们融入了很多大足石刻和川渝文化的造型,都很漂亮,而且都是大家以前没见过的!”舞剧的造型设计贾雷表示,《天下大足》在造型上的最大特点,“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和展现劳动人民,所以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出现在剧中。”
  贾雷介绍,演员们的造型设计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时尚化的处理,“以剧中女性劳动者劳作时佩戴的头饰为例,我们采用了川渝地区特殊的编制方法,但同时我们也对头饰的造型进行了时尚化的处理,看起来非常漂亮。”
  在全剧第一个亮相的造型中,舞者佩戴上一个石人的面具,该面具包含头饰在内,体积很大,很有质感,但面具材料特殊,十分轻便,并不会影响到舞者的动作。“一切都要以舞台效果为核心考量。”贾雷介绍道。
  在服装上,舞剧《天下大足》也做足心思。
  “全剧的服装设计,我们都从重庆的人文历史中去发掘,同时,因为重庆比较热,我们在服装设计中加入了很多绳编、草编和竹编的概念。”服装设计阳东霖介绍了《天下大足》在服装设计上的最大特点,“如果说以前我们做的舞剧很多是以唯美浪漫飘逸为主,那么这部剧我们更想表达的,是如何去呈现这一批平凡工匠们的朴实和颗粒感。”
  阳东霖介绍,全剧最美的舞段是舞者们演绎的媚态观音,“媚态观音的服装配合到灯光之后,呈现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在服装的颜色上,呈现出一种从石刻崖壁上走出来的感觉。”
  阳东霖介绍,所有服装的用色都来自大足石刻,来自重庆。“大足石刻独特的砂岩的地理地貌,以及颜料剥落的感觉,这种像大地色系的感受,会贯穿在全剧中,让观众身临其境。”


成都剧迷打“飞的”看剧

  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天下大足》这部备受关注的新剧在冬至这天首次与观众见面,对于剧迷而言也如过年一般期待。记者在保利剧院看到,晚上7时30分的演出,剧迷们从下午2点开始就陆续抵达,带上祝愿的花篮和礼物,为这部新剧打call。
  “太难抢了!我定了闹钟抢票也只抢到了靠边的位置!”来自北京的铁杆剧迷陈女士说道,背后是排队进场的长龙。据介绍,《天下大足》开票8个小时后,所有剧票全部售罄。
  9时30分,演出结束。剧迷们没有离去,依然留在剧场等待演员们的出现。
  “我是专门从上海来的!”剧迷胶胶表示,自己一直热爱舞剧,并对石窟艺术很感兴趣,“看到《天下大足》官宣档期,我们就抢了门票订了机票,接下来我还要带家人朋友一起去大足玩,让他们感受这个独具魅力的世界文化遗产。”
  成都剧迷yoyo也是专程来到北京观剧,“川渝不分家,从成都到重庆很近,所以我去过大足石刻,感觉非常震撼,看了这部剧之后,我要安排日程再去一次大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