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夫邹雨桃
通桥街道以原大足县元通、土桥公社各取一字为名,前身为通桥乡、通桥镇,2014年撤镇设街道,位于大足区东南部,距大足区行政中心20公里。通桥是双桥经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枕国家级森林公园巴岳山,南接龙滩子街道、双路街道,西连邮亭镇,北毗龙水镇、玉龙镇。
龙水湖的主体在玉龙镇,东南部与南部的部分在通桥境内,所以到通桥似走进“万顷湖光千古梦,舟行碧波画中游”的江南烟雨中领略山水相拥的瑰丽神奇。通桥幅员面积21.97平方公里,户籍1.4万人、常住约3万人,人口净流入率超过100%。通桥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集产业高地、职教基地、康养胜地、民生福地于一体的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示范地。
通桥的传统工业有相当长历史,主要是小五金、铁制农具、煤炭、采石等。改革开放后,机械、汽配、五金等配套产业链风生水起。2011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后,通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瞄准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优势开始显现。作为双桥经开区向北发展的经济主战场,通桥经过十年的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农业小镇蝶变为大足的工业重地、科技创新高地。现在主要以工业制造为主,拥有工业企业112家。双桥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公安战训基地、消防救援大队、大足区人民武装部,双桥经开区市民文化中心、体育馆、中央绿地公园、千叶中央广场、重庆工程学院、重庆电信职业学院、重庆中医药技师职业学院及双桥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坐落通桥。通桥,逐渐发展为双桥经开区政治、文化、商贸和旅游的热点。
特色工业成型 实体经济发力
双桥经开区工业底蕴深厚,曾为中国三大重型汽车制造基地之一,著名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厂区在今龙滩子街道,现为全国重要的“三线”建设工业遗址)作为大足现代工业的开山鼻祖,为双桥和大足注入全新的工业发展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基础。通桥已形成以智能光电、汽车及零部件、五金制造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现有科技型企业3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5家。
智能光电产业以盛泰光电、佳和光电等公司为龙头,20余家相关企业集聚电子信息产业园。其中,盛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在深圳创立。重庆公司于2018年4月在通桥成立,总投资20亿元,注册资本3.06亿元,占地161亩,安置就业近1700人;已形成重庆(总部+基地)中心、深圳(研发+销售)中心、江西+印度制造基地、台湾研发中心、新加坡研发中心及美国办事处的总体布局,集CCM摄像模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为手机摄像模组、非手机摄像模组研发生产,摄像头模组年出货量2.6亿颗。目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汽车、医疗及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航天航空等领域,是华为、荣耀、华硕等品牌的主力供应商,合作伙伴包括华为、OPPO、比亚迪等知名品牌。2023年,CCM摄像头模组出货量居全球第五位,笔记本电脑摄像模组出货量居全国第二位。重庆公司作为全市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两大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顺利通过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先后获评重庆市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双百企业、制造业百强等,成功入选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入选全市重点培育拟上市企业,于2021年12月22日完成辅导备案,并确定2024年12月30日作为IPO基准日;2023年,完成产值41.1亿元,比上年猛增68.05%。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拥有以重庆凯瑞特种车、双腾机械制造为代表的企业20余家,2023年,汽车类产值超过通桥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其中,重庆凯瑞特种车公司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16年整体搬迁至通桥街道辖区内的双桥经开区中国汽研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365亩,有职工4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四分之一。从事环卫、工程物流等专用车三大类十大系列、40余个品种、100多个规格产品的研制和销售,拥有下料成形、机械加工、结构焊接、表面喷涂、车辆总装等生产线多条与主要生产设施设备500多台套,其中大型专用设备50余台、数控机加工设备50余台、焊接设备270余台、试验检测设备40余台,可共享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检测试验设备1400余台,具有年产各种专用整车7500辆、专用设备1万套的能力。建有重庆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先后获得国家专利22项,通过GJB9001A、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C”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清洁生产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获得重庆市政府颁发的“重庆市产品标准奖”。
通桥拥有五金制造中小企业30余家,从事钢材加工、扣件加工、农具加工等,但开山流体机械公司一枝独秀,标志着通桥的五金制造产业迈上新台阶。
开山工业园于2010年落户通桥,是开山集团公司(股票代码:300257)在西南地区设立的唯一生产基地,包括重庆开山流体机械公司、重庆开山压力容器公司,目前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压缩机及压力容器生产基地,园区生产的产品以25%的市场占有率,居云、贵、川、陕、渝地区空气压缩机类产品首位。开山流体机械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专业从事压缩机、鼓风机、真空泵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是国内一流的流体机械制造商,通过GCCA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大足区工业税收进步奖、大足区重点税源奖、大足工业二十强、大足区工业企业十强等荣誉。企业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建立流体机械研发团队,2018年3月成立流体机械研究院重庆分院,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革新,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生产力水平和质量的跨越式提高,成功研发的磁悬浮系列空压机、鼓风机、真空泵,具有无油、节能、低噪和易维护等优点,市场前景广阔;拥有发明专利7项、外观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
通桥还设立有市级电子信息中小企业集聚区,位于双桥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9家。
校企优势互补 产教深度融合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通桥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提升的职教发展方向与“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原则,积极推动高校与华为、阿里巴巴、腾讯、沃尔玛等国内外一流企业和盛泰光电、凯瑞特种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瑞佳达科技公司、重庆简信云信息技术公司等重庆本土优秀企业合作,推进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以“互联网+教育+产业”为基础的产学研协同发展之路,着力打造“职教基地”新名片,打造辖区内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产业+就业”良性循环体系,加快构建“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织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学徒制、工学交替式学习,实现从学生、学徒到准员工、员工的身份转变,推动用人、育才精准匹配。
境内现有重庆工程学院、重庆电信职业学院和重庆中医药技师职业学院。
重庆工程学院是以工学为主,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职业学院,现有6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专科学生1.28万人,以“信息技术+”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开设有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25个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属于热门。双桥校区累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4万多名“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动漫游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入选重庆市首批示范性众创空间。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是为电子信息、大健康、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现有9个二级学院36个专业,在校学生1万余人。坚持走“校企联合、教产结合、工学结合、知能融合”的办学道路,引企业进校园,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专业入行业,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就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先后与华为、重庆广电集团、重庆航铁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全面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专业集群并形成专业集群效应,已建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电信服务与管理3个市级骨干专业。在校内共同建成华为ICT人才培养中心、重庆广电互联网+产教融合中心、铭儒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汽车整车实训基地、接发列车作业综合实训室、轨道机车实训室、现代康复实训室等多个设施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并投入使用,为学生实验实训提供了优质条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优良校风、师风和学风,力争早日建成中国西部知名、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学院。
建设中的重庆中医药技师职业学院是集教育教学、产业孵化、健康疗养、儿童康复、公共实训、技能等级评价体系于一体的职业院校。
通桥境内的高校专业针对性很强,职业教育颇具优势,为“人才引擎”驱动通桥创新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三线”精神得传承 双桥非遗增活力
2021年12月22日,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被授予“全国重型汽车产学研实训基地”称号的当天,正式向公众开放,以8000余件(套)文献资料、1.2万张照片和228分钟视频资料讲述重庆重型汽车的发展历程,图文并茂、声光影结合,生动再现来自五湖四海的“三线”建设者自力更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呈现大足这块土地的历史巨变。
这是重庆市第一个“三线”建设的历史博物馆!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和爱国主题教育基地于一体的新兴博物馆。历经两年建成,厚重、大气,与双桥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大楼相映成趣。室外展区6598平米,展示内容包括镇馆之宝——被誉为“红岩神炮”的CQ261重型越野车。1979年至80年代初,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红岩汽车大显神通,立下汗马功劳。官兵们在汽车行驶过的山路旁立下“红岩神炮”纪念碑,这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为汽车立碑。还有当时的大力神——4000吨液压机等。室内展区6288平米、展陈线路1118米,分为四大板块:序厅和时光之门展区,重大决策展区,流金岁月、筑梦重车展区,盛世华章展区。
重汽文化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历史,后人必须铭记并传承和弘扬。无巧不成书,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被重庆市政府纳入第二批“重庆市国防教育基地”的当天(2023年9月25日)下午,笔者首次参观博物馆,内心极其震撼,泪水涟涟,当即决定创作《红岩车魂赋》,连夜草成初稿。几日后,晚上7点过突然萌发要再次还原场景的强烈愿望,便马不停蹄赶往双桥。博物馆自开馆以来,破例首次夜间开放,结果一大群操天南地北口音的参观者尾随而进。当笔者觉得可以定稿时,已是次日凌晨5点半。这篇长赋在《新渝报》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时代浩歌”“时代风景”“历史画卷”“历史石碑”“宏大叙事”“时光穿梭机”“当代教材”“警示经典”“文学盛宴”“精神洗礼”等赞誉像雪片飞来,报社用1个多月的全部副刊版面择优登载其中34篇,博物馆编辑成《<红岩车魂赋>评论选萃》。这充分证明“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和“不负使命,不愧时代”的奉献精神已熔铸为中国人民的血脉基因,将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不瞻仰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等于没到过双桥。如今,她已成为大足区培育民族精神、激扬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的重要场所,大大激发了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双桥经开区深挖红岩重汽文化历史底蕴,龙滩子、双路、通桥3个街道通力合作,依托红岩重汽博物馆,构建门类齐全、梯次合理、充分满足发展需求的重汽文化创意项目储备库,立足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创建,积极打造重汽文化创意休闲公园、重汽文创产业基地、重汽文化特色文旅城,推进“三线”建设精神与工业遗址旅游项目实现“旅游+工业”融合发展。
读者朋友见过“牙齿顶板凳”的绝活儿吗?见过一口气顶23张长凳的奇人吗?双桥的非遗传承人李洪孝苦练30余年,练就满口铁齿铜牙,这一绝技令人瞠目结舌。
2019年央视元宵佳节晚会,李洪孝向全国人民展示独门绝活“牙齿顶板凳”。这项功夫起源于唐代的“顶功”,逐渐演变为杂技。千年后的1989年,李洪孝开始学习杂技狮舞表演,擅长顶技、翻滚扑跌、手劈钢砖、飚圈、爬杆等。2012年2月16日,他用牙齿顶起23张长凳(总重138斤),坚持11秒6,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重庆的一张亮眼名片,陆续上央视、浙江卫视、上海卫视、北京电视台、黑龙江卫视、吉林卫视、深圳卫视等,参加《中国梦想秀》《中国达人秀》《春节元宵晚会》《一起传承吧》《高手在民间》《非常传奇》等节目展演……
他参加重庆市第二届“民间文化艺术之星”比赛,荣获第一名。他创办重庆鸿骏文化传媒公司,编写一套双桥杂技教材,从杂技的发展变迁到一招一式的解析,生动、直观,还免费培训百余名学生,被重庆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市教委评为“重庆市最美校外辅导教师”,被命名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牙齿顶板凳只是双桥民间杂技表演的其中一项,双桥地区每逢年节喜庆或农家大事,都有杂技活跃在镇街乡间,成为传统习俗。表演内容包括开场“办交割”、中途小丑串场、多种类型的杂技表演等;节目主要有肢体技巧、道具技巧,有顶功、倒立、翻滚以及小型魔术、气功、高竿等10余个类型,单项节目50余个。演出中的节目顺序按分类分组、缓急交替、张弛有度地进行。表演风格具有惊、险、奇、绝、美的艺术特征,集中体现尚武好义、积极向上的杂技精神,具有以民族健康、民众风尚为追求的精神价值。
双桥杂技非遗传承人还有谢凤国、王化彪等,都获得“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星”称号。双桥杂技狮舞传习所于2012年成立,2020跻身重庆市第一批非遗传习所行列。
双桥的非遗很多,还有双桥狮舞、板凳龙、薅秧歌、石工号子、双佛寺香会、彩箱和余栋臣故事,主要涉及龙滩子、双路、通桥3个街道即原双桥区的范围,有的项目如薅秧歌、石工号子和余栋臣故事超出了这个地域范围。
双桥狮舞历史悠久、渝西知名,传承着民间狮子舞的多种玩法技艺,堪称渝西地区全套狮子舞的典型代表。双桥舞“狮子”一是为驱邪降福、消灾祛病、祈求吉祥;二是用舞狮子拜年拜祖,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家业殷实;三是为民族团结、相互沟通,游艺乡里、热闹民间。
双桥狮舞源于南方狮子形态的基础,结合地域文化氛围逐渐形成地狮子、高台狮子、耍孝堂3种表演方式,有名目、可规范。尤其是结合当地特产“楠竹高竿”形成的高竿狮舞极富特色,竿上竿下的狮子、猴子造型别致、憨态可掬。双桥狮舞具有表演技法全面、乡土气息浓厚的特色,深受民众喜爱,得以传承至今,于2011年4月被列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
“板凳龙”是一种自娱性的民间音乐舞蹈形式,以日常使用的木制长凳当作龙来玩舞,其造型有两种。一是在长板凳的一端捆上一大朵红绸扎成的“泡花”代表龙头,凳面为身,板的另一端扎上拖布(或绸缎)为龙尾造型;二是在长凳的一端捆上制作好的竹扎彩裱龙头,另一端绑上扎制好的龙尾。板凳龙的表演时间无具体规定,春节、会期以及人们休闲高兴之时皆可随意表演。
薅秧歌也称山歌、劳动歌,粗犷、通俗,乡土味特别浓厚,是为增添劳动情趣、减轻劳动的疲劳感而自娱自乐所唱的歌。大足种水稻的丘陵、平坝、河谷地区,在薅秧季节都有人唱薅秧歌。薅秧歌具有十分浓郁的乡土气息,声调高亢悠扬,响亮而尖锐。其歌曲节奏自由,高音区在自由延长音或打“咿腔”时,常用真假声演唱,在句尾或腔结尾的长音收音处,常用小幅度的下滑音装饰处理,也有少数不稳定乐句句尾的收音。其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前呼后应,声传数里、很有气势。歌词内容有唱传统段子的,但为数不多,绝大部分根据当时劳动情绪即兴编唱。
石工号子属山歌、劳动歌曲的一种,是民众在生产劳动中或为减轻劳动的疲劳感,或为协调集体劳动的动作所唱的歌曲,遍布大足有石可采的地区。常唱的石工号子有撬石号子、抬工号子、大锤号子等。其中大锤号子是石工一边打大锤、一边随打大锤的节奏而唱,声音高亢有力,声震山谷;其他石工号子多是“一人领唱众人和”。领唱者是劳动带头人,唱和者则以旋律、节奏来统一自己的动作。
“彩箱”又名水八仙,是根据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加上手工制成的道具配合特殊的表演手法的演出形式,主要在双桥及周边民间表演。3—6人表演,其中两人为主要演员,一人传递道具,一人说白(亦可不说),两人拉纱帐(亦可固定)。
据老艺人口述,彩箱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因无确切文献记载,具体年限已无从考证。这种特殊表演形式既娱乐观众,又让观众获得教益,在周边地区影响很大。但近年来因表演艺人老化,尚无年轻一代学习,导致其表演技艺及制作技艺濒临失传。
双佛寺位于通桥境内,距双桥城区两公里,前身叫“白圣宫”。据古籍记载,“宝顶卧佛头枕宝顶,脚踏泸州,手摸巴县,心在双桥,是佛中之佛,谓之双佛也”是其由来。双佛寺香会以观音菩萨为朝拜主神,以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期间的3—7天为会期,香客多达数千人,信众遍及重庆及其周边地区。香客既有团队,又有散香及架香团队,旗锣伞帐,仪式森严。
双佛寺是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的载体,包含传统文化的许多优良美德。香客通过进香的宗教体验、民俗熏陶,在弃恶从善、净化心灵、愉悦心情与培育宽容利人、和谐相处的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在丰富民间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学术研究方面,具有直接作用和重大价值。
青山养人,绿水养智,文化养神,山水之美造就了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大足文化精神,成为忠烈之士、革命英雄辈出之地。清朝末年的反洋教起义领袖余栋臣(1851~1912),上承赵峁发、刘天成等古贤,下启饶国梁、饶国模、唐赤英、杨国良等英烈,成为大足英雄谱上的重要一员。
出生于今通桥街道新民社区余家坝的余栋臣,体魁梧、力过人,性豪爽、重义气,富胆略、谙武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年代,那些披着宗教外衣的传教士享有外交特权,在神州大地上为非作歹,收罗地痞流氓、土豪劣绅入教,残酷压榨剥削城乡百姓,全国各地的反洋教斗争此起彼伏。大足作为四川反洋教的首发地,影响遍及全川40多个州县和贵州、云南、湖北等省,清廷震动,仅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余栋臣领导第二次武装起义的10个月中,清廷下发给川督及川东道的上谕就达50多份!
余栋臣再举反洋教的义旗,发布檄文,提出“保民革教,除教安民,剪国仇,除民害,雪沉冤,以逐异域之犬羊”和“顺清灭洋”“誓雪国耻”口号。几个月中,起义队伍发展到几万人,以龙水镇为基地,兵分三路出击:上攻安岳、荣昌、隆昌、资州、内江;下攻铜梁、永川、合川、江津、璧山;西逼成都,东慑重庆,声势浩大,震动全川。清政府极为惊恐,急募新兵十营,以四川所有兵力,又从湖北调兵遣将,“剿抚”结合,进行镇压,义军被迫退回大足西山。1912年,余栋臣被川军第一师师长周骏诱捕,被杀害后头颅悬于永川南门三日。
余栋臣领导的这场特殊、英勇的反帝斗争运动,是近代中国反洋教斗争史上有组织、有纲领、有计划的大规模反洋教武装起义,前后持续十余年,两度掀起高潮,推动了反洋教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部分消耗了清朝的统治力量,为辛亥革命一举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作出了特殊贡献。他的英雄事迹被人民和历史铭记!
绿色生态公园城 康养宜居佳丽地
以公认的“重庆最美公园”、AAAA级景区棠香公园为代表,大足的公园之多,令人叹服。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标志,能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通桥依山傍水,有龙水湖公园、龙景湖公园、九曲花溪公园、城市花海公园,还有在建中的“花境双桥”、白鹤湿地公园、儿童公园等。
双桥享有“渝西氧吧”“康养天堂”之美誉。通桥依山建城市、临水成公园、白鹤栖碧树,湖光山色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走“山、水、产、城、景、文”融合发展之路,围绕打造“生态公园城”的目标,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着力做好“守绿、护绿、增绿、用绿、活绿”,提高“含绿量”、降低“含碳量”,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使“推窗望绿、行路见荫、街角遇景”的诗情画意触手可及,绘就山水通桥生态新画卷,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打造依山傍水的康养胜地、健康幸福城,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突出建设民生福地。
依托境内重庆中医药技师职业学院、通桥卫生院,盘活巴岳西湖康养中心(巴岳西湖小区)资源,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智慧康养模式,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建立个性化、专业化的全生命周期大健康照护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健康管理能力。康养中心被评为重庆市最佳绿色生态养老地产项目、重庆市绿色生态养老地产品质标杆项目和2020健康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内设老年大学、康复基地、文化娱乐运动设施和占地600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康养中心所在的山湖社区2021年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方面,走在时代的前列。
“巴岳山上层林尽染,龙水湖中碧水如镜”的盛景,笔者在《湖光山色赛西湖,唯美小镇透赤红》中已细致描写过龙水湖,可谓“山泉清澈透百岛,景色宜人乐万家。海内衣冠络绎来,天涯毗邻共芳华”。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作为资深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库容达4个杭州西湖的龙水湖景区,经过多年打造形成旅游规模,集吃、住、行、旅、购、娱与团体会议于一体,是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松鹤山庄作为龙水湖的重要景点,位于湖心松鹤岛,环境幽古,体现一种闲情和雅致;高达30多米可观全景的松鹤楼将龙水湖全景尽收眼底;松涛茶社极具民族建筑特色;还有惊险刺激的铁索吊桥、高空速滑和以宣传龙文化为主题的“龙岛”。拥有各类游船300多艘,包括可供接待团体或会议的高档画舫船2艘、机动船5艘、小木船200艘、水上摩托艇2艘。
漫步龙水湖,水天一线间。游客可感受具有西南风情的江南烟雨,古亭长堤带来乡愁古韵;舟行碧波上,绘就“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绝美画卷;走进汩汩温泉中,体会浮生偷得半日闲的无限惬意;呼朋唤友来到沙滩浴场,一展青春洋溢的优美风姿;与山水亲密相拥,感受“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奇妙乐趣;奔驰在环湖步道,感受浪漫青春的恣意飞扬。
龙水湖景区立足“全季节旅游度假区”的总体定位,统筹做好“欢乐龙水湖、养生巴岳山、幸福嘉年华”三篇文章,打好生态、人文、活力三张靓牌,双桥努力构建山水辉映的文旅新格局,与相关镇街、部门密切合作,尽快形成“宝顶—大足城区—龙水和双桥产城景文融合发展”的城市核心区,加快把双桥地区打造成为渝西地区有影响力的重要经济增长极,通桥与兄弟镇街龙滩子、双路、邮亭必将大有作为!
(布谷夫:本名刘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邹雨桃:四川外国语大学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