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614期 >2024-12-05编印

培育创新主体 厚植发展动能
——今年以来,大足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认定101家、新增科技型企业211家
刊发日期:2024-12-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新渝报记者陈安林
  科技创新是大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也成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近日,记者从大足区科技局获悉,今年以来,大足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认定101家、创历史最高,新增科技型企业211家,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双倍增”目标完成率评价结果连续三个季度列A档。

成效特点
企业“量”“质”齐升态势“高”“新”特点更加凸显

  自去年大足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以来,全区创新氛围更加浓厚。从数据来看,2023年大足区全社会研发投入19.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75%;今年1—10月完成技术合同登记6.92亿元,同比增长51.2%。
  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呈现出“量”“质”齐升态势,“高”“新”特点更加凸显。今年,大足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认定101家,累计达到256家;新增科技型企业211家、累计达到1745家。其中,今年新认定的101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领域的企业占比达88%;新增的211家科技型企业中,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占比达63%。值得一提的是,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综合实力发展尤为迅猛。今年前三季度,大足区规上企业中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已达228个、占57.7%,位于全市第3位。

“秘诀”助力
构建“苗圃”“育林”“参天”梯次培育体系

  记者了解到,构建梯次培育体系是大足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持续壮大的“秘诀”。“近年来,大足持续迭代‘苗圃’‘育林’‘参天’梯次培育体系,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培育机制,突出抓好小微科技企业孵化、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成长,不断壮大企业主体地位。”大足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全区企业培养的体制机制。
  盛泰光电是大足培育企业成长的代表。落户大足6年以来,盛泰光电从最初的年营业额2800万发展到40亿,从数字化车间发展先进级智能工厂。在成长过程中,大足区以服务企业专员、“企业吹哨·部门必到”等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如今企业正在筹备上市,有关部门坚持“一企一策”,精准扶持、量身打造,助推企业早日上市。盛泰光电只是大足区服务企业的代表之一。去年以来,全区共帮助企业解决难题208件。

未来发展
细化任务推动创新主体实现跃升

  “到2027年,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双倍增’”,分别达到2500家、400家以上。”近日召开的大足区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为大足未来创新主体明确了目标。这也是大足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崛起的科创高地必须实现的“五大跃升”之一。
  如何推动创新主体实现跃升?
  在数量方面,大足区将继续深入推进“苗圃”“育林”“参天”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等专项行动,确保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年均新增认定达标。此外,还要争取更多国家级平台分中心、联合实验室、研发基地落户,到2027年,国家级孵化器、省部级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
  在质量方面,整体来说,大足区将加大对企创新扶持力度将持续加大,强化知识产权、人才流动、金融支持、市场准入等服务部门联动,帮助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高校优质科研需求,为企业创新提供系统性、针对性、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同时,大足还将推动创新要素向种子企业集聚,让他们能够有条件、有机会取得更多技术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