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611期 >2024-12-02编印

同舟共济山海间
——共建“一带一路”绘就国际合作新图景
刊发日期:2024-12-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接1版)
  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中国向多个国家推广示范菌草、杂交水稻等农业技术,助力亚洲、非洲、南太平洋、拉美和加勒比等地区乡村减贫,促进共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以天下之利为利,以人民之心为心。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一个个“小而美”“惠而实”的合作项目,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为世界减贫事业和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顺大势所趋

  从南非开普敦驱车约1000公里,北开普省波斯特马斯堡镇一片日照充足的荒地中,一座光塔高高耸立,周围是数以万计的定日镜,以同心圆阵列铺展开去。从空中俯瞰,宛如沙漠上的一轮烈日,闪耀夺目。
  这是中国企业承建的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是南非最大可再生能源项目之一,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首个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项目,今年9月顺利实现并网发电。项目全面投运后,每年将为南非电网贡献约480吉瓦时的清洁电力,可以满足20万多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南非是最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方面合作深入,孕育了德阿风电项目、奥亚混合能源项目、中广核南非TFC一期光伏项目等一系列项目。
  红石项目南非合作方项目负责人姆托科·恩吉迪说,在南非,多个共建“一带一路”绿色项目帮助当地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填补了能源缺口,助力南非履行应对气候变化承诺。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为共建国家带来了一座座风电站、水电站、光伏电站,不仅推动各国绿色能源转型,更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
  巴西东北部塞阿拉州,由中国企业投资并主导建设的帕纳蒂光伏电站,44.6万个太阳能组件整齐排列。电站今年6月正式投产,与同月在皮奥伊州投产的马兰加图光伏电站一起组成了大规模光伏项目群。
  “这个项目是塞阿拉州的一个里程碑,让这里丰富的日光资源产出更多能源、财富和就业机会。”塞阿拉州州长迪弗雷塔斯说,电站全容量并网后,将为35万多户家庭提供清洁能源,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3万吨。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始终将生态保护摆在重要位置。从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2017-2022)》,到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再到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为上百个发展中国家培训大量环境与气候专业人才,中国致力于同各方携手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机制。
  在泰国,中泰联合承建的诗琳通大坝综合浮体光伏项目实现浮体光伏与水电设备交替或同时发电;在埃及,中国节水梯田模式成功“复制”运用,助力西奈半岛山区涵养水源;在埃塞俄比亚,中国科研人员推广“清灌育草、封育轮牧、牧养结合”的灌丛化草地生态修复与生计可持续发展模式……一批批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项目在众多发展中国家落地,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国际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满足各方可持续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领域优势,运用中国技术、产品、经验等推动绿色合作蓬勃发展,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注入不竭动力。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