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龙水湖总第610期 >2024-11-29编印

报告文学集《大足漫记》之二十七
农文商旅连环画石刻之乡风景汇
刊发日期:2024-11-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布谷夫
  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拉开大幕,老百姓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观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心愿自然萌发,越来越强烈。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视察四川时,就强调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于日理万机中身体力行,带头登雨中黄山、观大足石刻。国内的旅游业迅速兴起,“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成为国人生活的时尚。
  大足旅游业的发展历程至少经历了高起点——不温不火——全域发力、重新火爆的三个阶段。2024年11月15日,重庆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大足隆重举行,四套班子一把手、市委常委和有关领导悉数参加,市长主持会议,市委书记发表讲话。一个全市性、高规格的大会在远郊区县召开确属鲜见,说明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成效显著,须知重庆还有3个区县分别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旅游区、金佛山景区、五里坡景区。
  地处神州西南部的大足城乡融合发展、农文商旅发展,对全国的县域都有一定的标杆示范作用。
  城乡融合发展——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既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大足在2019年就成为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也是必需的担当。发挥城市带动乡村、乡村服务城市双向奔赴功能。经过5年的成功实践,按下快进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

大足旅游业成功实现“惊险一跳”
  大足因为享誉全球的大足石刻,作为全国首批甲级旅游开放县,是四川入境旅游的三条黄金线路中,长江三峡国际旅游黄金线的起点和重要支点(当时大足县和长江三峡景区所在的县不属计划单列市重庆管辖,1983年、1997年先后划入原重庆、新重庆)。从改革开放伊始至重庆直辖的近20年中,大足是大四川(含重庆)的旅游“明星县”,操各种方言的中国人与多种肤色、相貌的外国人,蜂拥前来大足参观石刻,盛极一时。一个小细节:笔者求学的80年代,四川生源从省外大学毕业的文科生数量很少,多数分配在大城市工作,一位高中同学(非大足籍人)从南京大学法语系毕业,作为外语翻译人才,分配到大足工作属人尽其才,这也印证了大足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之“火”。
  大足石刻始终是旅游的热点,既是大足的头块招牌,也是重庆旅游业的金字招牌。但曾经“不温不火”,因为条件的改变和限制,大足石刻的价值未得到公众的充分认识,也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简言之,主要受制于交通、经济和宣传因素。
  大四川交通的历史欠账较多,发展难度大、成本高,难得的首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在90年代中前期(重庆直辖前)开通后,大足在川东(四川、重庆拆分后称渝西)地区“掉角”了,在渝西“老八县”(现为“八区”)中最后通高速公路,在交通上被边缘化了。从重庆主城到大足城最“费力”,到大足城旁边的宝顶山石刻景区,交通上相对更不方便。特别是首条成渝高速公路开通前,基本上是“大足一日游”的状态,游客两头“摸黑”,天不亮就乘大巴出发,赶到大足吃午饭,到宝顶山石刻(大佛湾)转悠一圈就赶紧上车,回到重庆已经天黑了。在必经的老成渝公路不堵车的情况下,往返一般要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如果乘火车走成渝铁路,还得到邮亭转车,候车、乘车更要忍受辗转之累。当时大足石刻的旅游产品很少,顶多是印有石刻形象图案的书签之类。游客在大足几乎不消费,根本拉动不了经济。大足的旅游与经济、文化发展似“油水关系”。在全国旅游业发展风起云涌之时,大足以单一的传统观光型景区石刻景区为“龙头产品”,难以与之匹敌,市场竞争力大不如前。
  那些年,上级、兄弟单位的客人来渝,往往提出参观大足石刻,笔者作为小毛头经常客串向导,次数多了就产生审美疲劳,何况看不懂、没兴趣,若有其他人陪同,便干脆坐在宝顶山石刻景区外看书,也节约门票费。
  湖光山色的龙水湖因为大足县、双桥区“各管一段”,几乎闲置,独自忍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寂寞。大足的乡村除千篇一律的自然风光,也无景可观,何况当时的乡村道路真叫“路难行”。那时无资金打造景区,宝顶山石刻以外的“四山”尚未对外开放,大足便只有一个“看点”。
  交通“血脉”不畅,作为“骨骼”的经济就发育发展缓慢。为支持我国第一家重型军用制造企业——四川汽车制造厂的发展,1975年从大足县划出一小块成立双桥区(8年后,大足划归重庆),是重庆市的“飞地”。因为地理位置原因,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双桥受益,大足受屈。从邮亭下道口即到双桥,到大足城还需要1个小时。不含双桥的大足,现代工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县。
  旅游业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知名度经济”,名气大才能人气旺。当时,大足的旅游宣传很传统,以线下的城市营销、广告营销、活动营销为主,成本高、影响小。
  交通不畅、经济不振、宣传不力,要想大足石刻越来越火,在当时的条件下的确是强人所难。矗立在大足的菩萨们有的是耐心,已等候几百上千年,再等几年十几年又何妨?
  菩萨们天生丽质难自弃。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大足石刻极高评价,是“天才的艺术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代表了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批准大足石刻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内在质量和艺术价值看,与敦煌莫高窟(1987年)相比,这一天确实来得晚了些。迟来的暮春也是春天,照样花红柳绿、万紫千红!继大足石刻之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分别于2000年、2001年获得这一殊荣。
  大足石刻成为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作为美术、宗教、历史、文化等多学科的综合体,对普通人比较“高深”,看热闹往往看了个寂寞,或看了个一头雾水。因此,进行通俗性研究、通俗性宣传,特别是通俗性、大众化、文学性表达,古为今用,服务现实,启迪未来,十分必要,进取空间非常大。
  良机来了!随着渝蓉、重庆三环、南大泸、大内这四条横穿大足东西南北的高速公路相继开通,成渝城际铁路通车,大足的交通“爆炸式”巨变!一跃成为成渝地区的“枢纽式”腹心地带、交通要道!大足区内的交通建设如火如荼,面貌日新月异。客观上吃了周边区域交通大变样亏的大足,20多年后终于享受到交通大飞跃的红利,为经济、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注入无穷活力!
  成渝高铁中线正紧锣密鼓建设,并且在最核心的宝顶山石刻景区旁边专门设站,很快将实现全国各地的游客与宝顶山石刻景区“亲密接触”。
  在此前后,行政区划的大调整使大足的发展如虎添翼。2011年底,双桥区与大足县合并成立大足区,其辖区范围恢复到1975年之前大足县的状态。双桥区小而精、小而富,与大足县合并前的人均GDP、财力高居重庆各区县榜首。1+1>2的叠加效应十分明显,大足区发展工业有了良好基础,双桥地域持续发展有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和人力物力。大足区获得农工商融合、文旅融合发展的优越条件。
  随后,更大的战略机遇来了!春风浩荡。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大战略决策。成渝经济走廊上的所有区县均受益,大足的地理位置则十分“理想”,处于腹心地带,属于重要战略支撑点,左右逢源,占据天时地利。其中,双桥所处地段独特而优越,交通发达,被誉为“成渝之心”。
  大足区委果断作出战略调整,提出“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和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大足”的战略定位,奋力实现国际文旅名城、特色产业高地、城乡融合示范三大宏远目标。目标明确,内涵丰富,指向明确,按图施工,成效凸显。
  大都市远郊区的主体为乡村,工业为组团式、插花状布局,美景在乡村,特色游玩吃住在乡村;农文商旅融合发展,重头在乡村。大足在乡村振兴的宏大战略中,抓住了牛鼻子,锲而不舍,扎实苦干,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日月辉映繁星闪烁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大足根据“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总体思路,把建设国际文旅名城作为终极目标整体谋划推进,全力构建农文商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持续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笔者偏偏滔滔不绝地“炫富”大足的旅游资源。拥有旅游资源单体329处,其中大足石刻、龙水小五金和龙水湖为AAAAA级旅游资源,大足石刻为AAAAA旅游景区,“重庆最美公园”香国公园、棠香人家为AAAA级旅游景区,昌州古城、大有田园、雍溪里、老家·观音岩为AAA级旅游景区。龙水湖旅游度假区拥有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水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五星级温泉等“国字号”旅游资源,是市级旅游度假区;高品质的隆平五彩田园、十里荷棠等休闲旅游精品景点10余个。公园众多堪称“公园博物馆”,拥有香国公园、龙景湖公园等城市公园20余个;乡村公园上百个,生态公园、湿地公园、遗址公园及各种产业园、文创园成为城乡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是美化乡村的一颗颗明珠。
  大足用“日、月、星”来概括、描述农文商旅融合发展格局,即“日月辉映、繁星闪烁”。
  “太阳”——大足石刻景区。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品牌优势,聚焦“文化朝圣、康养清修、研学交流”主题,突出宝顶引领、“五山”联动、城景融合,“点、线、面”整体推进宝顶山景区提档升级,联动周边共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深入实施大足石刻数字活化工程,加快推进宝顶山-北山快速通道等旅游环线建设,让游客更方便快捷地领略千年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做靓大足石刻金字名片。
  “月亮”——龙水湖旅游度假区。深挖巴岳山、龙水湖“山水”资源,瞄准“欢乐龙水湖、养生巴岳山、幸福嘉年华”的旅游业态,盘活龙水湖温泉水世界、大龙湾酒店等资产,建成水上运动中心、茶隐小镇、三线建设文博公园(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长河矿山公园等系列文旅项目,陆续投用房车露营基地、精品酒店、特色民宿等设施,常态化举办龙水湖半程马拉松赛、西子湾国际露营节、湖畔沙滩音乐节等节会赛事,加快构建“全景式、全天候、全家福、全方位”的旅游产品体系。
  “繁星”——乡村景区景点。坚持立足文化资源本底、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小镇焕新”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乡村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性、独特性、吸引力上做文章,集中资源打造出隆平五彩田园、棠香人家、雍溪里古镇等景区景点,建成宝顶、玉龙、三驱、石马等特色文旅小镇。实施“增星”“添A”“快旅漫游”等计划,打造出一批名景、名街、名镇、名村、名店、名品等,建成一大批主题酒店、精品民宿,推出更多“两日游”“多日游”精品旅游路线。“乡村游”堪称一绝,把特色产业(特色农业)做成了旅游资源,产业园区、基地琳琅满目,多姿多彩!各种田园风光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无限风光在险峰。绝美的自然风光往往在人迹罕至之处。普通的风景名胜区若缺少文化底蕴,就有点像淡盐水或白开水。大足的文旅资源禀赋强大,人文积淀深厚。首先,大足的“五山”石刻自不待言,散布在其他镇街的石刻看不完、看不厌,欣赏“石刻拾遗”也有收获。“石刻之乡”名副其实。五金文化传承千年,革命文化源远流长,三线精神赓续传承。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11处,其中国家级8处、市级11处;还有可移动文物821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2项(宝顶架香庙会、大足石雕)、市级25项,区级92项。建成国家一、二级博物馆和国家一、二级文化馆及国家一、三级图书馆各1座,美术馆1座,27个镇街309个村社区实现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文旅产业方兴未艾。现有文旅企业3126家,其中规上37家。建成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大足石刻文创园,3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旅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现有旅行社30余家,宾馆、酒店、民宿等229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4家。特色民宿属于亮点,但星级饭店仍较少。渝蓉高速实现大足与重庆、成都直线通达,成渝高铁大足南站离龙水湖旅游度假区仅10分钟车程,建设中的成渝中线高铁设立大足石刻站,15分钟到重庆、半小时到成都即将实现。吾悦广场、大融城购物公园等综合体满足游客一站式吃喝玩乐购消费需求。
  大足物产丰富、特产众多,烹饪技艺代代相传推陈出新,美食已成为一种文化:古老的歌谣,眼前的风景,未来的滋味。各镇街的特色美食不管是“佳肴”还是名点,令人眼花缭乱、口舌生津,成为吸引各地美食家到大足观光旅游的一块招牌。2023年大足区举行(镇街)晒文旅和晒产业、产品活动后,2024年晒美食活动能成功吸引全国网友关注、称赞,绝不是偶然。“食在重庆,味在大足”成为现实。
  步入大足,公益广告和茶杯、茶垫、水壶等大量文创产品上,往往印有“精美的石刻会说话”这句神来之笔。
  举世公认,世界石窟艺术的珠穆朗玛峰在中国,最高水准的集大成者在大足。对世界石窟艺术的起源、传播、发展和成就,笔者在宝顶(镇)篇《守护世界石窟艺术巅峰绝唱的千年宝地》已有概述,本文再简要说明四点:
  一是大足石刻弥足珍贵。世界十大石窟艺术有6个在中国,大足石刻雕刻的时间最晚,雕刻的精美度与人物的生动性均属最高水准。只有大足石刻在南方,南方多雨潮湿无法与北方少雨干燥的气候相比,但仍然相当完整地保护保存下来了。克孜尔石窟遭遇德国强盗灭顶之灾式的洗劫;敦煌莫高窟在尘封数百年后被发现、打开后,仍被英法俄日美等国强盗掠夺和破坏的文物数以万计;云冈石窟在历史上遭遇战火兵僰的破坏;龙门石窟遭到唐武宗“灭佛运动”的大破坏和民国时期的民间盗毁,破坏严重。大足石刻属于“原生态”,实属不易!
  二是大足石刻的分布很广,遍布乡野。除相对集中于“五山”,雕刻水平很高的摩崖造像见于诸多镇街,成就了大足作为“石刻之乡”的美名,艺术的普及化程度非常高。比如,“茫茫沙漠里的绿洲”“浩瀚沙漠里孤岛”敦煌莫高窟就集中在一处,是建筑、泥质彩塑、壁画的综合体;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相对集中在一个地方。
  三是需要为大足石刻以正视听。克孜尔石窟远在西北边陲,在新疆的西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国交界处附近,要去参观极不容易,而且体量较小,特别是被破坏严重,因此默默无闻,许多人闻所未闻。既然连克孜尔石窟也公认为世界十大石窟之一(当然包括大足石刻),为什么中国人讲中国四大石窟只有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呢?报刊、网络和自媒体,几乎异口同声。让人费解。它们地处黄河流域,大足石刻在长江流域,这是黄河流域优越感的体现吗?就像“欧洲文明中心论”一样浅薄无知。不应该啊!从历史进程看,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也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开端;龙门石窟继承衣钵;大足石刻把石刻艺术推向顶峰,也是绝唱!从世界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看,大足石刻(1999年)在龙门石窟(2000年)、云冈石窟(2001年)之前,麦积山石窟至今尚未获此殊荣。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应一视同仁,否则讲“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实属空话。提“中国六大石窟”更恰当。
  第四,再说“精美的石刻会说话”。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不分年龄、学识、经历,不分国内国外背景,都能接受,并留下深刻记忆。
  把“精美的石刻会说话”拆开看,“精美”揭示石刻的艺术、科学、历史和人文等价值,“石刻”表达在中国石窟中的唯一性,“会说话”则说明既会说大足话、重庆话,也会说中国话、世界话,是与世界的等高对话。
  可引发人的强烈共鸣和好奇心,为什么石刻会说话?会说什么样的话?使人有强烈的一探究竟的欲望。“会说话”就是会讲故事,会讲大足石刻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可依此开发出基于大足石刻的大量精彩故事,以故事传递文化,以故事浸润人心,以故事吸引流量。“会说话”就是有话说,奠定了大足石刻在世界石窟中的地位和价值,学说与研究。研究保护传承石刻文化,世界必须充分听取中国的声音、大足的说法,这是中国的文化自信、大足文化自信。“会说话”就是倡导人人都当“宣传员”,懂大足历史文化,讲大足故事,传大足声音,造大足影响。同时进一步完善讲解话语体系,让讲解者讲得丰富、多元、准确,让听讲者听得有滋有味、入脑入心。
  也许,还有助于让大足石刻真正“活”起来、火起来,这也是“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的生动实践。

乡村经济活起来 旅游观光火起来
  大足的乡村振兴成就有多大,成群白鹤如何展翅翱翔,田园风光多靓,生态环境多美,粮油生产多稳,特色产业多么丰富多彩,瓜果、蔬菜、药材、花卉多么琳琅满目,稻田里的鱼、虾、蟹多么活蹦乱跳,池塘里鹅、鸭游弋得多么悠闲自在,白乌鱼怎样练习跳龙门……这是一本颇具童话色彩的精美连环画。
  这些在发展经济、强村富民贡献多大,若再用数据概括会很枯燥。就用《大足漫记》已刊发文章的标题作连环画式表述吧:
  《渝西大地那颗璀璨的“龙珠”》(龙滩子街道),《“大足的西藏”在蝶变》(季家镇),《山乡强产业,农家焕新颜》(高升镇),《田园风光伴钟声,千年佛仙赞盛世》(石马镇),《湖光山色赛西湖,唯美小镇透赤红》(玉龙镇),《香甜边城,林产宝盆》(高坪镇),《物华天宝看珠溪,鱼米之乡小江南》(珠溪镇),《千年昌州府,千年大足城》(龙岗街道),《山水新城古韵长,生态宜居海棠香》(棠香街道),《神僧应无恙,当惊故里殊》(智凤街道),《红绿白黑关不住,高粱小镇弥乡愁》(回龙镇),《花都四季馨香远,梨园川剧锣鼓喧》(雍溪镇),《大足石刻揭幕地,物阜民丰宝贝多》(铁山镇),《世界锶都,贡茶原乡》(古龙镇),《三百载书院飘墨香,九龟山风景如画廊》(龙石镇),《蕞尔小城肚量大,嘉树绿荫工业风》(双路街道),《山水孕育六合风,佛手牵动农文旅》(金山镇),《帝师故乡耕作忙,石刻文创薪火传》(三驱镇),《古老驿站焕生机,工业大镇谱新曲》(邮亭镇),《红色情缘初始地,资源整合实验田》(国梁镇),《米香菜鲜桃花林,梅红竹绿武术乡》(宝兴镇),《智造之城横空出世,城乡融合初领风骚》(万古镇),《圆“禾下乘凉”大梦,结乡土改革福果》(拾万镇)。
  待发表的三镇街为:《忠臣故里火龙之乡,四特产业蚕桑称王》(中敖镇),《现代职教培养工匠,突出工业打造高地》(通桥街道),《五金之都红火恒久,百业兴盛宏图大展》(龙水镇)。
  大足的农文商旅融合发展,卧薪尝胆,苦练内功,终于迎来旅游业百花竞放、争奇斗艳的今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4年大足的旅游市场特别是假日旅游市场的发展动力十足、发展势头强健:前10个月全区接待游客3337.5万人次(约为全区常住人口的38倍,全年约46倍),旅游总收入19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3%、17.92%;其中,接待境外游客5.3万人次,同比增长1.81倍;接待过夜游客76.1万人次,同比增长6.2%。
  需要补充说明:2023年,大足石刻游客量、门票收入比2022年分别增长3.57倍、4.31倍。在这个高基数上,2024年前10个月分别同比增长13%、8.8%。国庆黄金周游客数量首次超过10万人次,这对大足具有突破性的重大意义。
  先透露了理想的结果,再回顾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对标市场需求,不断丰富文旅产品服务体系。实施大足石刻景区提升工程,做实“五山联动”,实现“五山”首次全面对外开放,建成投用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展示中心,8K数字球幕《大足石刻》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上线“云游·大足石刻”元宇宙数字景区,帮助游客实现指尖上逛“五山”。推出“慧游大足”智慧文旅平台,旅游景区智慧化体系入选全国科技助力旅游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做足“山水文章”。加快推动龙水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聚力建设“欢乐龙水湖、养生巴岳山、幸福嘉年华”,推出西子湾假日营地、山泉阳光沙滩等消费新场景;以获批全市首批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为契机,常态化办好低空经济嘉年华活动,发展飞行表演、飞行体验、湖畔通航露营等“文旅+低空”新业态。推动“串珠成链”,实施“增星添A”“快旅慢游”等计划,提档升级隆平五彩田园综合体、如梦荷棠·山湾时光等特色景区景点,宝顶小住、古佛学堂等精品民宿开门迎宾,棠香人家成功创建4A级景区。
  其次讲好故事,持续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文创出新。加快推动大足石刻文创园建设,推出文创产品400余种,《丽人行》《大足狮》《大足小工匠》等文创产品连续3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金奖,石刻旅行家手办盲盒、笛女牌石刻纪念版入选“中国好礼”。节会出彩。精心办好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你好中国·美丽大足”全球推广周等文旅节会赛事活动,成功举办7届环龙水湖马拉松赛,获中国田协银牌赛事和自然生态特色赛事“双牌”认证,龙水湖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营销出圈。携手我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推动千手观音、西方净土变等经典造像1:1上线游戏世界,引起网民极大关注,大足石刻荣登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百强榜第六位。会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创作舞剧《天下大足》。联动单霁翔等文化大咖推动《万里走单骑》《诗行长江》等知名节目走进大足,与董宇辉联手开展“与辉同行”大足专场直播活动,全网曝光人次超8亿。
  第三是融入重大战略,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联结点。本着“一体化”和“高质量”的发展理念,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携手共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化机制联动,深化文物共护。编制完成《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重庆片区)总体规划》,《巴蜀石窟全集》完成第一卷样稿。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项目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川渝石窟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基地落户大足并挂牌。深化项目联建。共同发布成渝古道巴蜀石窟文化旅游风景旅游线路。深化交流联络,携手举办节会和展览等,彰显“成渝地·巴蜀情”“资足常乐”区域品牌标识。微纪录片《我们的故事》获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知识类”二等奖,《我们的故事》《镌刻千年的巴蜀印记》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第四是突出惠民有感,共享文化繁荣发展成果。《爷爷的画卷》获中国西部民歌歌会铜奖、重庆山歌会三等奖,《船工号子》以全场最高分获全国渔歌邀请赛“北部湾金奖”。舞剧《天下大足》列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名单》。民间传统非遗节目《鲤鱼跃龙门》、石雕作品《牧牛图》均入围第十七届“山花奖”。非遗文化赓续传承项目不断扩容壮大。红岩重汽博物馆成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红博》宣传刊创刊印发。大足13项非遗亮相《非遗里的中国》,话题阅读量累计22.3亿。
  突出保护第一,全力守护千年石刻文化根脉。强化依法保护,推动重庆首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文物保护与公益诉讼协作、文化遗产生态司法保护等机制,创设“文化遗产检察官”制度;发动全民保护,启动1007位“大足石刻守护人”全球招募计划和107万大足人当好“大足石刻守护人”行动;建强文物修复医院等保护平台,抓实保护项目,其中千手观音造像保护修复工程开创我国大型贴金彩绘不可移动石质文物修复的先河,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创新截水帷幕、地面疏排水、竖向泄水等技术措施。
  组织深入研究、挖掘大足石刻的时代价值,推进石刻研究体系化,联合开展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创办全市文博系统首家正式学术期刊《大足石刻研究》;出版《大足石刻总录》等专著、图录50余本,发表论文1000余篇,考古报告《大足石刻全集》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推进文化阐发大众化。建立大足石刻数字档案,上线数字博物馆,大足石刻博物馆获评“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大足石刻进入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大足石刻研究院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进交流互鉴国际化。推动大足石刻亮相联合国“何以文明”特展、纽约亚洲文化节、进出口博览会等国际展会20余场次,举办大足学、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交流活动20余次;成功承办首届全球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发布《气候变化背景下石窟寺保护大足宣言》,全球1344家媒体报道、5.13亿人次关注,为世界石窟寺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新兴国际文旅城 正朝我们款款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大足从规划到建设、从实施到提升,都热火朝天地大干起来,最近通过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重庆文旅招商服务平台,选择合作伙伴,加快国际文旅城建设,其中包括11个大项目或较大项目。
  大足石刻文化城。位于宝顶镇、棠香街道,是一座文旅融合城、宜居宜业城、生态康养城,总投资300亿元。已投资约200亿元,基本建成商贸南厅、文创东厅、教育西厅、生活中厅,计划追加投资约100亿元,在5.48平方公里土地上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城核心区——文旅北厅,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石刻文化城市封面”;计划新增投资12亿元,用地734.5亩,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在北厅建设大足石刻文化酒店、大足石刻演艺、宝顶学堂、石刻禅意民宿群,同时布局打造场景、完善配套的设施,在周边布局“如梦荷棠·山湾时光”荷花山庄度假村、化龙小镇等多元场景,丰富文化城的城市功能和农文旅商融合的业态。
  大足石刻演艺。位于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游客中心旁,打造大足石刻景区沉浸式演艺剧场及大型精品剧目。规划总面积约10亩,建面约8000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建设具有中式浪漫、宋式美学、现代科技感的演艺剧场;围绕巴蜀文化走廊中的大足历史故事,感知大足“开山化石,励志图新”的城市精神,书写大丰大足时代篇章,打造《韦君靖与永昌寨》《开启大足石刻时代》《千年五金始龙水》等大型精品剧目。
  帝师楼演艺剧目。紧邻香国公园、昌州古城,依托大足石刻打造重庆旅游演艺新名片,培育大足石刻演艺IP。依托帝师楼(已建成)系典型的宋代楼阁建筑,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可用于商业运营面积1.2万平方米。历史文化资源厚积,位于大足城区旅游集散中心,年游客量已超100万人次。总投资1.64亿元,已完成7400万元,主体建筑美学效果已全部呈现,规划一楼、负一楼为演艺空间,二楼为商业休闲配套。计划追加投资9000万元,升级打造行进式演艺新空间,创作大足石刻演艺剧目、孵化IP及运营互联网。
  宝顶精品民宿群。地处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山水田园环绕,听晨钟暮鼓,赏月明气清,极具特色化、稀缺性。通过改造广大寺片区、厢子沟片区69栋民房,将广大寺片区打造为西部地区最具体验感的新概念禅修顶奢民宿,厢子沟片区打造为成渝双城田禅民宿体验集群。590亩项目土地已流转,总建面约1.48万平米,计划投资2.05亿元。
  南北宋街。位于大足石刻核心景区,距大足城区5公里。依托大足石刻悠久文化历史,打造集“世界非遗+历史文化+艺术创意”为特色的艺术小镇,营造购物娱乐、网红打卡、餐饮美食、研学旅游等消费业态体验场景,具有文化味、烟火味和时尚味的高品质沉浸式宋文化街区。占地约5.5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米,部分建筑已出租运营,南宋街剩余1.2万平米、北宋街剩余6000平米。总投资1.97亿元,已完成投资1.47亿元,主体建筑全部完成,计划新增投资5000万元,提档升级街区。
  宝顶学堂。位于大足石刻核心景区,毗邻大佛湾、千年古刹——圣寿寺,与大足石刻博物馆一墙之隔,能与景区近距离联动。计划投资约5000万元,以石刻文化为核心,打造涵盖“教育+文化+旅游+民俗+科技”的国家级研学基地。地势平坦,空间开阔,占地面积约1.4万平米,建面约5200平米,原为宝顶实验小学,操场、宿舍、食堂配套齐全,设施设备陈旧,外立面老化需对房屋结构加固、装饰装修、研学设施设备采购等。
  龙水湖度假中心。位于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北大门,紧邻龙水湖大坝,整合原联谊宾馆、周边建筑及大坝区域,打造集绝佳湖景、标志性建筑、生态轻奢品质、个性度假配套等于一体的微度假综合体。项目总占地205亩,建面2~3万平米,建成高端湖景客房、精品民宿套房及接待大厅等主体建筑空间,配套露台无边际泳池、花园式餐饮、生态钓场、休闲小岛等全龄段高品质健康度假设施,乃是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第一个重要支撑性示范项目,承担度假区住宿、会议、餐饮等重要配套功能。
  龙水湖西子湾假日营地。位于龙水湖旅游度假区东大门,距重庆三环龙水湖下道口仅6分钟车程。背靠巴岳山、面朝龙水湖,紧邻玉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龙水湖市级湿地公园,拥有重庆最大天然山泉浴场和鹰飞鹤舞的湖光山色,依托龙水湖和巴岳山独特生态资源,打造“亲水”“露营”两个爆款产品,成为西南区域山水生态营地标杆。项目总占地750亩,已完成片区策划方案,建成、运营阳光大草坪、阳光沙滩、星空泛舟营地等,计划追加投资7000万元建设房车营地、原雍山湖17+1栋建筑改造、停车场及绿化等公共配套。
  龙水湖松鹤岛提升。位于龙水湖度假区核心区域,以“中国野奢潮玩生态岛”为总体定位,通过“营造湖岛秘境、凸显环境格调、创新休闲方式、打造特色IP”,将松鹤岛打造成童话之岛、艺术之岛、野奢之岛、奇幻之岛。作为108岛中面积最大、区位最好、生态最丰富的岛屿,具备观湖视野佳、岛屿生态幽、配套基础好等绝佳优势,是龙水湖湖岛生态最靓丽的名片。总规划面积约250亩,为国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约50亩。总投资1亿元,已完成2500万元已建有穿越丛林、国学堂、CS竞技等游乐项目,计划改造提升松鹤岛原有游乐项目、游乐设施。
  袁隆平禾之梦文化中心。位于拾万镇隆平五彩田园东侧,周边乡村振兴资源丰富,有优越交通区位,距重庆中心城区55公里、成都155公里,处于成渝相向发展的战略腹地。项目依托隆平五彩田园景区等核心文旅资源,通过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戮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闪亮名片。建成后将与隆平五彩田园景区形成优势互补的都市田园产业功能区。规划面积23亩,办有土地产权证,建设文化中心建筑,包括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建设研学基地及配套建设道路环保、景观工程等。
  巴岳山“茶隐小镇”。位于玉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中,距重庆市区1个小时、成都2个小时车程。依托龙水湖度假区、玉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独特的自然资源,致力打造集茶文化、茶种植、茶研学、茶民宿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度假目的地。规划占地约750亩,计划通过资源整合精细化管理,依托现有茶园,以闲置房屋为基底,以佛学、茶叶文化为中心,深耕康养产业沃土,打造禅茶文化康养中心、云栖民宿等业态。计划新投资7.6亿元,利用茶场良好生产资源,打造茶叶制作加工基地,在传统制茶工艺基础上引进创新茶叶生产工艺,打造巴岳茶叶品牌,开通基地观光旅游线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布谷夫:本名刘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