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渝周刊·龙水湖总第605期 >2024-11-22编印

报告文学集《大足漫记》之二十六
圆“禾下乘凉”大梦结乡土改革福果
刊发日期:2024-11-22 阅读次数: 作者:布谷夫  语音阅读:
  

□布谷夫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饿过肚子,又怎能品味到大米的香甜?世界上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儿童因饥饿或营养严重不良而夭折;中国历史上因为饥荒而导致农民大起义、改朝换代的例子,不胜枚举。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一粒粮食能救活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成为一个朴素的真理。
  中国人民衣食无忧数十年,现在依旧有不少人误以为中国从来都丰衣足食。若觉得查阅历史典籍费事,就从文学作品中去感受吧:“……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的《蒿里行》真实地描述了东汉末期老百姓的惨景,催人泪下;姚雪银的长篇小说《李自成》描写明王朝覆灭过程最成功,揭示了朱明江山倾倒的重要原因是陕西、河南等地的大饥荒;当代作家刘震云笔下1942年的中原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当然,对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多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有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个镇建起“米”塔!“米”形楼高10层,约300立方米,如果真用大米砌成,大约需500吨即100万斤。它虽然没比萨斜塔高(55米),也没伽利略那样伟大科学家来做那个著名的基础物理实验而闻名于世,但仍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与此地结下百年情缘!
  这位农业科学家究竟有多伟大呢?英国媒体在分析中国快速崛起“不可思议”的原因时,在科技层面将目光聚焦在三位关键人物身上,认为这三位科学巨星是改变世界的科技传奇!排在首位的是这位农业科学家,其次是“氢弹之父”于敏、“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他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于1973年研制成功世界第一种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稻谷产量,既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又惠及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从而享有“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崇高荣光!
  他从这里起步,守望田野、奉献一生,为人类粮食安全、生存发展居功至伟!当年他没来得及蹲在这里搞试验,但他的“禾下乘凉”品种在这里实验取得成功。“米”塔的确有比肩比萨斜塔的底气、底蕴!
  说起“一粒米的故事”,读者知晓那位伟大的农业科学家就是袁隆平先生(1930.9.7—2021.5.22)!
  谷雨时节,高亢悠扬的拾万山歌《西山神歌》响彻云霄,微风轻拂,田野绿浪翻滚,恍若置身于东北大平原的稻禾海洋里。地气升腾,稻花乡里,萤火虫星星点点,蛙鼓声声,在茎秆似小树、穗粒累累的齐人高田垄中,你会疑惑,这究竟是华北平原的青纱帐还是华南平坝的甘蔗林?今夕何夕?此地彼地?

昔日布衣农学子 来年人类稻谷神

  心随景移,让我们来到大足区东南部的拾万镇。此地明朝属石院(当地方言,“院”发音“万”)里,相沿得名拾万。清朝属拾万里,宣统元年(1909)置拾万乡,1993年撤乡建立拾万镇,总面积48.8平方公里,人口近3万。
  拾万位于巴岳山下、淮远河畔,东北与万古镇接壤,东邻铜梁区西河镇,南与玉龙镇相连,西抵石马镇,北毗金山镇,三环高速横贯6个村,开通的下道口距场镇仅800米,距渝蓉高速大足东下道口18公里,有“十分钟大足、二十分钟重庆主城”的交通区位优势,桥梁众多,村道四通八达。境内有“一山一河一坝”:巴岳山横亘11.2公里,有森林、林地3.5万余亩;淮远河等6条溪河横贯18.8公里,仅淮远河的流域面积就有10平方公里;黄木沟等两座小II型水库常年绿波;万亩良田,浅丘平坝,风调雨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水稻种植提供了优越条件,盛产水稻,五谷丰登,素称“鱼米之乡”。
  地下矿藏资源富集,已探明有煤炭、石英砂、陶瓷黏土、石灰石等,年产石英砂10万吨以上。生物资源丰富,植物有125科364种、动物有35科67种,森林覆盖率55.5%;桫椤园、香樟古柏林和白云寨森林公园尚为处女地。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矿泉水、温泉未开发;中硒以上土壤面积达37平方公里,其中富硒土壤13.4平方公里。已建成20个提灌站,大部分田块能排能灌。
  拾万以稻油、稻渔为主导产业,是重庆市粮食生产先进镇、大足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核心区之一。坚持围绕隆平文化、农耕文化、乡愁文化,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隆平五彩田园综合体,精心打造乡村振兴样板间、科技兴农示范区、国家级研学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拾万摘得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镇、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镇、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重庆市首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镇、重庆市文明镇等荣誉。长虹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将军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隆平五彩田园被列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重庆市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和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1952年冬,巴岳山下的这片村庄迎来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之前身之一)即将毕业的江西籍大学生、后来用高产稻谷拯救了国家和百姓的袁隆平先生。小袁为群众尽早分得土地,当时冒着严寒到田间地头丈量土地、统计,推进土改。虽然仅有3个月,但出生于书香、官员之家的小袁通过与土地亲密接触,了解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他们的疾苦、奉献、质朴,与大足的乡亲们结下深厚感情,发誓要用知识帮助他们辛勤劳作后吃饱穿暖,吃上白花花的大米饭!
  时光荏苒,68年后已界耄耋之年的袁老深情地说“大足是我工作的第一站”。
  2017年10月,大足区、拾万镇的同志有幸拜访了袁老(两次中的头一次),向他汇报设想和请求,得到他的肯定与支持,袁老主动提及1952年底至1953年初自己在拾万参加土改,对大足石刻、邮亭火车站和土改的一些细节记忆犹新。
  2018年9月,重庆首届五彩水稻节暨袁隆平重庆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在拾万镇举行,袁老亲自录制祝贺视频并发来贺信。
  袁老时刻关心着拾万的发展,先后四次为拾万题词:“拾万稻米香·百姓奔小康”“拾万香·香万里”“重庆隆平五彩田园景区”“大足硒锶·拾万硒锶”,鼓励拾万发展。重庆隆平五彩田园景区是全国唯一以袁老名字命名的景区,他一生只为景区亲手题名过一次。
  在袁老的亲自关心和推动下,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于2021年7月19日,在拾万挂牌成立。这是拾万科技含金量最足的金字招牌!此时,袁老与我们永别已58天,他没能看到、没能在视频上宣布挂牌仪式开始!也许,这是他对从事的伟大事业的最后嘱托、最后遗愿!
  袁老作为杰出、卓越、伟大的农业科学家,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为解决全球性的饥饿问题,开辟出前无古人地的新路。他终生守望田野,不仅改变了稻谷,更播种了希望,收获了人类对他的无比敬仰!他成就等身、荣誉等身:共和国勋章,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终身成就奖,亚太种子协会(APSA)杰出研究成就奖,改革先锋奖……
  2021年5月22日,袁老逝世当天和随后一段日子里,网上对先生的赞誉和缅怀“霸屏”,成为民心自发举办的超级“国葬”!当天出现一条“新闻乌龙”——先生杰出的大脑停止思考前几小时,有人预先公布了噩耗!网上顿时哭声、骂声一片……撇开主观上抢新闻、赚流量和客观上对先生大不敬(这是骂声的缘起)等因素,也反证了人民多么关注先生的健康平安!
  人世间已无袁隆平。他已化作夜空中耀眼的星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心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袁隆平星”(8117 Yuanlongping),让人们可以随时仰望星空,瞻仰缅怀。
  拾万千方百计种好水稻、做强农业,使乡亲们从田里挖出金娃娃,就是对袁老最好的怀念!他们追寻着袁老的足迹开拓前进,深化与国家杂交水稻重庆分中心、大爱种业的合作,开展水稻新品种研发试种工作,建成巨型稻、优质水稻、高产水稻等杂交水稻育种基地500亩,开展172个水稻和30个玉米、蔬菜新品种试验,6个水稻品种参加重庆联合评比,其中“C两优0078”“爽两优353”两个品种进入重庆市区域试种。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实施“中稻+再生稻”示范600亩,力争亩产超过2000斤。
  中国西部瞻仰袁老的神采,拾万是最好的选择,袁老在拾万“无处不在”!为提升隆平文化IP形象,先后实施了袁隆平主题墙绘、卡通雕塑、“米”形观景台等项目,开发出一系列有隆平元素的旅游商品、文创产品,每年的五彩稻田图案融入隆平元素。启动建设禾之梦隆平文化中心,包括水稻分中心实验室、袁隆平陈列馆、水稻博物馆等功能,将袁老的科学家精神代代相传。
  一生逐梦,万家粮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精神在拾万得到生动体现。进入拾万,首先缅怀袁隆平先生,这是每个会感恩之人的基本素质,拾万提供了这样难得的平台。

中国农民丰收节 五彩田园是主场

  拾万乡亲牢记袁老的叮嘱,把万亩良田建成名副其实的“大足粮仓”。藏粮于地地不荒,藏粮于技心不慌,春播夏长,秋收冬藏。步入拾万,草长莺飞,白鹤翱翔,田园风光迷人、牧歌悠扬,一派丰收景象。
  拾万种植优质水稻1.6万亩,产稻谷1600万斤。“稻田+”成为拾万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密码。稻虾主导产业成为五彩田园之后另一张名片,按综合种养的要求改造提升、建成综合种养基地8000亩,让业主“拎包入住”。现在,年产小龙虾达300万斤,销售产值超亿元。受益于拾万冬季气温高、无冰冻期,稻田养殖的小龙虾主要是早春虾,与湖北、湖南等小龙虾主产地错季发展,集中在1~4月大量上市,比其他地区早两个月,肉质饱满紧实,口感微甜,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价格最高时每斤大虾可卖130—140元。
  除了疫情肆虐的2022年,拾万已连续举办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每年的9月23日秋分,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表演、乡村美食品鉴、特色农产品展示和农民体育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传递丰收节日喜悦,活跃农村消费市场,每年引流游客30多万人次,成为主城都市区游客回归田野、放松身心的绝佳选择。
  丰收节的大舞台,重庆隆平五彩田园是最有特色的核心部分,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包括万亩稻渔观光体验区、隆平五彩稻田观光园、稻香乡愁文化体验园、袁隆平农业科技展示园、稻屿渔民宿庄园、淮远河原乡风情园。已建成500亩五彩大地景观、300亩五彩农庄、杂交水稻科普展览馆、米型观景台、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长廊等项目。当前,正着力推进禾之梦·袁隆平文化中心(包括袁隆平陈列馆、水稻博物馆、专家实验室、容纳1000名学生的研学综合服务基地)、袁隆平雕塑、稻小米游乐园、传统手艺“创客工坊”、稻家民宿、特色餐饮等。
  稻田艺术化极富创意,非常新颖,打造艺术稻田。一幅300亩的稻彩画,由紫、红、黄、白、绿5种颜色水稻构图,每年都创作一幅袁老的经典人物画像,缅怀袁老、致敬袁老;创作一幅大足石刻艺术经典造像,坚持把大足石刻艺术种在田间;抓取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创作一幅代表时代主旋律的大图。
  在拾万,3—4月赏油菜花,金色花海,流连忘返;6—10月看五彩水稻,万紫千红,心旷神怡。游客们可以在各季节感受五彩缤纷的乡村风格、别样风情。
  每年五彩稻田的图案都绘有精美的袁老形象,面积数全国第二大。为保证图案精准,每棵秧苗的位置将经过卫星定位。这就是高科技助推农旅产业的明证。
  此外,拾万拓展出“新五彩”:打造五彩瓜果林木,引进五彩花卉在公路沿线、景区小坡栽种,建设五彩步道跑道,实现四季五彩、处处五彩。做道简单的算术题:五彩田园+五彩瓜果林木=拾彩拾万。
  游山玩水,“游”了美景田间色,还要“玩”得开心又满意。景区里配套打造相应的游玩设施。小坡上、稻田间植入了水上网红桥、水上攀爬、滑坡、亲子水车等网红游乐设施,颇具乡村特色,更具有浓郁乡愁的记忆体验。
  拾万不时举办乡村趣味定向赛,结合特色地标和户外趣味游戏,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锻炼,一起体验打糍粑、转风车、滚铁环等农村戏耍事,享受趣味无穷的亲子时光,还举办专业的全国性定向运动赛,打造户外运动品牌。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拾万五彩田园及周边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金色花海芳香四溢。积极探索节会经济新业态,蹚出乡村振兴强村富民新路径。以“赏菜花美景,品稻虾美食”为主题,把“大足冬虾”品牌营销与赏花经济相结合,把节会举办时间贯穿油菜花期,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营、集体实施、群众参与”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今年成功举办了首届稻虾菜花文化季,24天接待游客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6万元,摊位招商收入1.5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农民务工增收13.6万元,还有力拉动拾万及周边场镇餐饮、住宿、娱乐消费和农产品销售,旅游总收入400余万元,实现人气指数、经济收入“双丰收”。艺术稻田风景独好,金色花海好戏连台,其“三创新、三变”的有效做法值得广大乡村借鉴、效仿。
  创新节会形态,变走马观花为赏花消费。节会时间更长:突破“筹备几个月、热闹一两天”的传统办节模式,提升游客沉浸式体验与消费层次。游玩场景更美:通过连片种植、延长花期等手段,集中打造500亩油菜花海,在花海中创设丰收谷垛、三峰天幕、荷兰风车、打卡景观、花海露营等场景,让游客徜徉花海美景。游客体验更足:面向全市招引亲子娱乐、围炉煮茶、特色小吃、龙虾美食、文创DIY等项目,举办蔬菜套圈、投壶射箭、动物萌宠、龙虾垂钓等12项体验活动,线上售价19.9元,让游客既观赏油菜花海,又品尝鲜香诱人美食,参与亲子活动,体验农耕文化,欢度乡村时光。
  创新办节方式,变“政府独奏”为“多方合唱”。市场运营办节:把办节主导权交给市场,招引专业团队成立本土文旅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办节。企业负责营销、招商等市场运作,村集体负责场景营造、秩序维护和组织协调,分工协作、收益共享。群众参与办节:发动本地群众参与卡点值守、环境保洁、物料收运等景区服务,增加群众务工收入,带动群众吃文旅饭、走农旅路。搭建百姓舞台,承办全区移风易俗现场交流、大足中学师生远足研学、“三八”妇女节等文体活动,组织群众与游客自编自演文娱节目,把民俗文化、研学活动融入节会。联动产业办节:组织本地稻虾业主参与钓虾、品虾、赛虾、售虾促销活动,带动小龙虾销售5.2万斤。在节会现场销售皮蛋、赤松茸、黑山羊、蜂蜜、家禽、时鲜蔬果等特色农产品。
  创新节会推介,变传统宣传为流量营销。这次节会发动新媒体短视频营销,组织抖音达人探店122人次,发布云剪辑视频600条,线上直播136场,“拾万五彩稻田稻虾菜花季”在抖音、腾讯视频号播放量最高近5000万次,在抖音重庆本地生活发布的100个游玩榜单中跃居亲子游榜第15名、景点热销榜第20名。央视新闻现场直播达32分钟,引来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和重庆晨报等媒体关注报道。
  拾万走深走实乡村振兴强村富民路,与狠抓设施完善、环境营造和业态培育密不可分。农文商旅融合发展品牌。几大产业园为成为特色农业基地或生态基地。
  笛女生态园,占地1600亩,种植万州分水青脆李1000亩、江津九叶青优质花椒200亩、柑橘200亩,还有垂钓基地、盆栽水果基地各100亩。
  黄湖农业园,占地1500亩,种植有青脆李100亩、柑橘和樱桃各50亩、柠檬300亩、中药材200亩;300亩车前草、100亩泽泻与水稻轮作,千亩“粮+药”很快将变成现实。
  桫椤公园位于福利村巴岳山上。桫椤是一种古老的冰川植物,被科学界称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桫椤树茎干直立挺拔,体态优美,树顶丛生许多巨大的羽状叶片,且四散飘逸,优雅别致。
  湿地公园位于协丰社区,是集景观休闲、生态修复、纳污、蓄排水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
  建有规模生猪养殖场4个,圈舍87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蔬菜是农产品中的“大路货”。2023年,新增泡菜200多万斤,拾万本地为其提供部分新鲜菜源。
  谷雨清舍、溪山文化艺术馆是两家不错的民宿,可以小住在那里赏菜花、闻稻香,飘飘欲仙。

植物染传奇传承“三西施”生财生香

  拾万镇的主要负责同志颇幽默,问笔者是否愿意采采拾万三个西施的风。见笔者一脸懵懂的囧相,他们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三个西施指三位貌美能干、带领村民致富的妇女。作者当然乐意目睹三位巾帼“刘西施”“丁西施”“唐西施”的风采,结果闹了个乌龙。
  畅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是农民增产增收的必须途径与防范个别地区谷贱伤农、果贱伤农的有效手段。大足的镇街普遍做得相当不错,除了订单农业外,还有节会营销+流量营销,流量营销几乎是全天候的。
  拾万新农人建有自己的乡村电商平台,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区)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扩大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这个一楼一底的“拾万优选”电商直播小院,大足所有镇街的特色产品琳琅满目,他们“代劳”,两个直播间对经营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生产企业等经营主体进行直播带货、即订即送。平台散发着泥土芬芳、青春朝气,这是年轻人就业创业的全新契机。基地所驻长虹村以集体资产(房屋)入股,五家小而强、小而活的公司加盟,干得热火朝天,其中一个负责人是九把刀公司的老总唐一,美女。
  同时,打造乡村数商平台与首批“五合一”改革生态农旅数智化平台,建成地块级耕地底图、农旅产业数据库,打通人-地-物数据链,实现农旅产业数据交互、农地资源进链交易,精心打造数字乡村。
  线下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经销商、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餐饮企业等的合作,扩大销售网络,实现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餐对接。
  拾万的皮蛋已经传承上百年,极其有名。鸭蛋是精选的散养上等鲜鸭蛋。五彩稻田建成后,他们改进传统用料。包蛋的“泥”十分讲究:采用五彩田园硒锶水稻秸秆、柏树丫、松针、茶叶和茅草碳化成灰等独特配方,加上巴岳山的泉水调制成泥。然后手工包裹鸭蛋,装入土坛窖藏,自然成熟。绝对保证健康无铅,含有微量元素硒锶,蛋体晶莹剔透呈金黄色,蛋清呈现松柏叶状花朵;蛋黄凝而不固,溏心软糯,醇而不涩,金灿灿的;口感温润鲜美、爽口不腻,真正不含铅,不涩口,不呛鼻,无氨水气味,食后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一枚小小皮蛋,既是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将军村脱贫致富的功臣,获得不少桂冠: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第四届“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铜奖,大足记忆名小吃;开始走出国门出口创汇。牵头制作这道美食的是重庆尊香园食品公司,老板是“皮蛋西施”丁义平。
  款款出场的“染织西施”刘萍,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嫁到拾万已20多年。她出生在植物染世家,其外婆、母亲都是植物染大师级人物,祖辈亲戚傅植先生(1892~1962)被尊称为“中国木棉之父”“木棉始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烽火木棉,衣被苍生”的佳话。这个故事长话短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国的主要产棉区沦陷,国际运输线几乎被卡断,特别是战场上亟需的救护医用棉花都无法保障,甚至要向东南亚国家用等重的黄金换取长绒棉。傅植发现的木棉花解了燃眉之急,成为“国家的经济源泉”“国家的宝中之宝”。云南成立木棉委员会,全省掀起种植木棉的高潮,既保障了战场急需的长绒棉,又为后方纱厂提供了优质棉源。
  世传染织,举整个大家族之力,接力传承和维护,并为国家、民族分忧解难,可敬可佩。刘萍既带来植物染的家传绝技,也带来热爱祖国、救亡图存的高贵品质,成为大足植物染技艺第五代主要传承人:丝线刺落薄布间,凝神绣起精画魂。植物染是从植物中萃取染液后对织物进行着色、印花的技艺。据《韦君靖碑》和《大足县志》记载,唐宋时期大足已盛行这项民间技艺。
  刘萍将植物染推陈出新,以大足石刻彩绘技艺为基础,融合独特的干仓发酵、天然媒介、画缋等百年家传技艺,继承和丰富了大足植物染的内涵。大足石刻研究院的专家认为,近年刘萍带动大足逐步建立的植物染色体系,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其工艺由染液制取、手工印染组成。染液通过就地采收染材,用剪切、晾晒、研磨、捶打等方式进行预处理后,再煮沸、发酵、乙醇萃取等,制取染液,加入草木灰、柠檬等天然防腐剂,使其长期保存,已开发出色彩配方119个。印染工艺包括夹缬、灰缬、绞缬等技法,保留与大足石刻彩绘类似的画缋工艺和独特的铺膜、雕刻、染色、清洗等雕膜套染工艺;画缋工艺流程乃植物色打底、辅用矿物色,最后以白灰提亮、勾边。
  目前,大足植物染建成染材种植基地200余亩、植物染坊1500平米,染织绣非遗文化博物馆(申报中)、研学工坊和抖音账号等线上线下平台1200平米,形成完备的植物染农文旅研发展链条,是大足乡村振兴重要的非遗项目和文化交流窗口,被授予“重庆市国际设计合作交流中心”大足区工作站,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参加《非遗里的中国》重庆篇、《诗行长江》《乡愁》等大型节目录制和第六届上海进博会,非遗魅力在国际市场绽放异彩。
  大足植物染具有广泛的传承基础,2024年中小学生研学突破2万人,计划2025年达到5万人,与重庆大学等10所大专院校合作培养学生2000余名。刘萍已培养村民近百名,带领大家致富。要保护好大足石刻,就必须保护好其中的彩绘技艺,大足植物染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合作。
  这时才搞明白,因为“九把刀”不是西施的温柔范儿,“唐西施”不是唐一,而是“羊儿西施”唐代会,养殖上千头大足黑山羊。彼糖非此糖,张冠李戴了。
  回头再说食在拾万。奉上喷香的米饭和各种风味美食,是拾万人好客、待客之道。灰包松花皮蛋是他们首先端出的凉菜,秧田鱼则是他们首推的“硬菜”。秧田鱼是袁老2019年指导的养殖项目。这些鱼食禾花、稻穗长大,肉质细腻鲜嫩,带有稻香味,是鲫鱼中肉质的天花板。两三年才能长成,每亩仅产100斤,甚是稀少。味型由国家级国菜大师李光远亲手指导,鲜香麻辣,成就这道顶级大厨调配高品质食材的名菜。
  拾万的富硒粽子以清香、醇厚和美味可口而闻名,深受消费者青睐。制作原料为富硒大米和三肥七瘦的黑猪肉,用盐、香料等调料调制好大米。将事先洗干净的富硒粽子叶铺好,铺上一层猪肉、咸鸭蛋、大米,然后将粽子叶仔细包裹好,放在锅中蒸煮10个小时出炉。这样煮出来的粽子味美肉鲜,让人越吃越上口。
  谷氏米线由鹅汤、烫制食材和米线、佐料组成。大瓷碗里先放熟鹅油、味精、胡椒面,再将鸡、鹅、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把鹌鹑蛋磕入碗内,再把生鱼片、生肉片和熟制的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肉食依次放入,把生肉烫熟,再放入香脆、叉烧等熟肉,最后加入豌豆尖、嫩韭菜、米线等,浓郁鲜美、营养丰富。
  大足是黑山羊的原产地和养殖高地,汤锅羊肉是各镇街的拿手好戏,各具特色,往往还分清汤、红汤两种口味,别具风味。
  大足生产白酒、啤酒,建议拾万利用好米、好水优势资源开发米酒。发挥袁老品牌效应,江西的米酒很有名;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低度酒、特色酒,上年纪的川渝人怀念醪糟酒。如果开发出“石碗(拾万)米酒”或“稻神米酒”,可能迅速一炮走红。

“五合一”改革试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拾万把农业、农村发展搞得风生水起,活力四射,是党政机关、市场主体、土地主人三方力量协调合作、共同发力的结果。但终极目标在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激活乡村发展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这就是农村“五合一”综合改革(简称“五合一”)。
  “五合一”的内涵,标准表述很简洁: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农村宅基地腾退;农村土地承包权确权确股保利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五位一体,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熟悉农业、农村的“局外人”会觉得较为抽象。
  “五合一”综合改革完全不能与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土改”)相提并论,土改是“打土豪,分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是所有权的转移,农民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五合一”则是土地使用权的让渡即有偿使用,用好用活,用出生产力,用出劳动成果,用得更加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前者是革命性、颠覆性的,暴风骤雨式的,过程是你死我活要流血的,目标是消灭地主阶级和土地私有制;后者是调整性、改革性的,和风细雨式的,具有适应性,过程是平等互利、各方和谐,不会产生地主阶级和土地私有化。
  农民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书(土地承包经营权)》,既确保土地承包权又确保稳定收益,参加劳动还有务工收入,皆大欢喜。这样,解决了土地综合整治、进行流通的大前提,为集约、节约、机械化、高效使用创造了根本条件。千百年来,农房分散、脏乱,占用土地宽而实际使用面积少,闲置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一家一户的小块土地,分界的田埂、通道和小路使大量土地资源闲置,造成浪费。通过农村宅基地腾退(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新增加大量耕地面积,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和产出能力,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腾挪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盘活闲置存量建设用地,带动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促进土地增值、突显空间价值、提升生态价值,统筹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基础设施良好、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环境宜居宜游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和美乡村。
  这项改革措施让农村的发展前景豁然开朗;实现“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有增长、建设用地有保障、各方收益有提高、乡村振兴添动力、城乡融合促发展”的目标,达到“1+1+1+1+ 1>5”的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大足区选择3个镇街的6个村(社区)试点,拾万的长虹村、协丰社区跻身其中,两个村的项目实施区域总面积9.64平方公里,在较短时间内初见成效,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五位领导来拾万调研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全域土地整治推动有力。试点区实施总面积412.9亩,新增耕地57亩,恢复耕地281.1亩,可旱改水74.8亩。编制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等4项重点工程12个子项目,2024年启动,3年实施完成,整治后耕地提升一个等级。长虹村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引导下,精心打造渝西地区整体申报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样板间”,让“五合一”综合改革的成效更大、成色更足。2024年,拾万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功纳入全市重点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储备库。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质增效。推动农田达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标准品质。试点区总耕地面积5326亩(旱地1591亩、水田3735亩)。“建管用”一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7000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8000亩,年产小龙虾300万斤。重庆隆平五彩田园纳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建成项目19个。成功创建市级研学基地,接待区外学生2万人次。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会和全国定向锦标赛,吸引游客30万人次,带动群众增收800万元。
  让土地“醒”过来、房子“活”起来,宅基地腾退稳步推进。规范农房布局,腾挪用地空间,腾退与复垦、耕种两手抓。优化乡村规划,布局微集中居民点,引导村民集中建房,为其合理居住需求、合法权益留足用地空间。
  在上述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入市。通过出让、出租、入股等方式,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宅基地腾退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归集起来,实现同权同价、就地异地入市,推动指标双向流动,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入市农民长远生计保障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已入市3宗33.96亩,其中隆平禾之梦文化中心22.91亩、科普中心2亩、重庆巨好泵业公司9.05亩;拟入市2宗39.86亩,其中星空露营基地及精品民宿22.76亩,乡村创客园(田园集市)17.1亩。
  值得一书的是,在“五合一”综合改革中协同推进旧房提升与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清理“蓝蓬顶”、无人居住的废旧房、房前屋后杂物堆、田间地头废弃物、管线“蜘蛛网”和开展农村爱国卫生活动“五清理一活动”,拆违治乱、整治旧房、新增绿化,新建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实现破院变菜园、闲地变花园、边角变果园,规范畜禽圈舍、柴棚和晾衣杆,使原本杂乱无章的区域变得整齐有序,实现居宅整洁、庭院整洁、周边整洁,形成一院一风景、一湾一风情的美景,实现“点上美庭院、线上美村落、面上美田园”的目标。3个村获评五星村庄,长虹村成功纳入2023年度重庆市“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建设。按乐居型、宜居型、安居型对核心区的建筑分类整治,结合隆平文化、农耕文化,完善村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具有大足特点、时代特征和乡愁记忆的高颜值院落、高价值村落,让美丽乡村更有精气神,央视《记住乡愁》进驻拾万,创作拍摄15天,播出后好评如潮。
  拾万的“五合一”综合改革有“力度”,产业富民有“厚度”,环境提升有“靓度”,乡村治理有“温度”,继续实干苦干加巧干,必将创造出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经验,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重庆乡村答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布谷夫:本名刘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