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针对高端人才,举办国家级培训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大足石雕技艺传承与创新艺术人才培养)培训班,培育大师级石雕艺术工作者30名;近年来,围绕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雕客技能人才培育,培养四川、贵州籍工匠400余人;针对低收入人群、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采用“岗位+培训+就业”的技能培训模式,每年开展工艺品雕刻工培训300余人,累计培育并成功就业创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超过2000人。二是实岗锻炼。采用“高校+园区+企业”“岗位+培训+就业”的培育模式,考试合格后颁发技能等级证书和劳务品牌证书,共计发放雕刻类证书2000余张,并纳入劳务品牌数据库统一管理。三是大师传艺。与四川美术学院、云南腾冲珠宝学院等高校合作,培育中、高级人才,以及与陈毅谦等国家级大师合作,重点培育高层次人才,每年可以培育中高级雕刻人才500人以上。
周前云表示,接下来,大足还将持续发力,提升大足雕客劳务品牌价值,带动更多人就业增收。一是园区带动,集聚发展。围绕区内重点产业,建设劳务品牌园区,包括国家级电商孵化园、市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大师工作室等,为劳务品牌从业人员提供创业指导、融资对接、共享车间等一站式服务。集聚各类专家教授一百名以上,为劳务品牌产品的研发、设计、销售助力。二是技能培训,提升动能。将劳务品牌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全区工作重点,围绕建立一批大师工作室、评选一批带头人队伍等“五个一批”培训体系,年培育中高级技能人才3500人以上,今年有两名大足雕客获评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三是龙头引领,提升质量。实施劳务品牌中小企业“苗圃”“育林”“参天”梯次培育行动计划,培育规上企业20家以上。四是聚焦品牌,讲好故事。构建宣传矩阵,实施品牌推广专项计划。赛事方面,每年举办美学杯文创设计大赛,组织工匠参与全国石雕技能大赛、“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选树一批工匠典型。邀请网络达人宣传,讲诉大足劳务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