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记者谭显全
近年来,大足区龙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认真落实“5513”创新举措,深化农房规划建设全周期规范管理服务“一件事”改革,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龙岗街道严格执行“十到场”服务机制,重塑审批流程,突出集约用地,强化数字监管,统筹风貌管控,保障建设质量,实现农村自建房安全规范、乡村风貌整体提升。龙岗街道北山雅舍因此成功入选全市2024年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项目申报名单。
优化农房建设审批流程
龙岗街道聚焦迭代升级,优化农房建设审批流程。建强指挥体系,成立领导小组,明确6名相关办、站、所、中心人员,承担农房建设申请审核审批、施工监管、风貌管控等5项具体工作,制定龙岗街道农村宅基地建房审批一套表、材料清单以及审批一站式服务流程图,梳理优化10项流程,细化有房无证、继承、分家、离婚等8类农户建房清单目录,推进农房审批事项程序化、标准化、模板化。
同时健全审批机制。坚持以“一件事”思维加强上下联动和多跨协同,探索实施农房建设联合会审机制,将村民小组、村(社区)、街道逐级申报审批优化为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联合审查和现场选址定点,减少中间环节,大幅缩减办理时限,避免群众办理建房手续层层“闯关”,有效解决群众“多头跑、重复跑”等问题。优化后,从农户申请到审批结束最快可在20天内办结,缩短10天时间。
如今,龙岗街道已全面实施农房建设全程代办,配备村(社区)代办员12名,负责农户申请、许可证办理、产权登记等业务全程免费代办,办理事项115件,代办率达96%,户均跑动次数由6次降至1.5次。
打造农房建设管理样板
龙岗街道着力示范引领,打造农房建设管理样板。优化用地布局。组织各村(社区)根据自身定位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实际需要,立足乡村本底条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完善辖区全域全要素村庄规划,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布局的优化。整合零散建设用地39处,规划集中居民点建设用地19.1亩。
打造建设样板。在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布局的基础上,以明星新村建设为契机,充分考虑农户、农地、农房、环境、产业等因素,完善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同步推进污水处理、道路、水电气讯、文体设施等配套完善,实现农房规划合理化、建设集中化、设计优质化,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美丽宜居的新村风貌示范点,引导农村建房向“小”“微”居民点逐步集中。
实现全过程监管。龙岗街道严格执行农房建设“十到场”全过程监督制度,动态建立68个在建农房管理台账,做到底数清、过程明。坚持“人防+技防”,全覆盖安装在建农房AI监控,实时了解在建农房动态,对未佩戴安全帽、脚手架搭建不规范、移位建设等6种情况进行自动抓拍预警和提醒,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坚持常态化安全巡查,村(社区)代办员每天巡查一次,确保所有在建农房安全施工、质量保障、建设规范。截至目前,共开展巡查229人次,发现并整治安全隐患12处。
推动农房风貌整治提升
龙岗街道加强统筹管控,推动农房风貌整治提升。特别是强化农房风貌管控,依托“区农房风貌管控指引性标准”,充分考虑外观风貌、户型结构、功能布局、群众意愿等因素,深挖“慈善孝义廉”石刻文化、农耕文化和地方建筑传统符号,制定《龙岗街道农房风貌管控指引性标准》,以米白色、米黄色为建筑主色调,精心编制建筑形体、色彩、屋顶、墙体、门窗和装饰等农房建设参考要素,统筹管控农房整体效果。
细化农房图集运用。基于上级部门设计的“宜居型、乐居型、安居型”农房图集23套以及群众农房自主设计图集10套,按照“一村一品”,指导各村将选定的农房图集列入村规民约,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指导新房建设。截至目前,完成新建房屋25户,均采用农房建设设计图集建造,推动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巴渝村景。
深化农房环境整治。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按照“一户一策”,深化建筑庭院、景墙、绿化等整治提升的指导性样式,累计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围栏等350个,在涉农村(社区)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点6个;通过比拼、积星,评选美丽庭院35户并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