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建设文旅强市迈大足总第602期 >2024-11-19编印

传承有创意 手艺展新颜
——看大足非遗的当代新活力
刊发日期:2024-11-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万古鲤鱼灯舞

万古鲤鱼灯舞

邮亭鲫鱼

邮亭鲫鱼

大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粟未希正在创作

大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粟未希正在创作

中敖火龙

中敖火龙

尊香园灰包松花蛋

尊香园灰包松花蛋

《大足小工匠》手办

《大足小工匠》手办

  

□新渝报记者张玮毛双实习生宾振宇
  非遗是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古老、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无形的文化遗产,以其传承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活”的文化形态。
  它是日常餐桌上的美食,是节会展台上的精彩瞬间,是制作精美的文创产品。它是历史的见证,是精神的赓续,是世代的守护与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足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雕、宝顶架香庙会、大足冬菜、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中敖火龙……斗转星移,创新传承,传统非遗正悄然走进现代生活,成为文旅融合的新标杆。

本土非遗资源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一座城市最深沉的记忆。大足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大足区积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坚持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并重,促进文旅融合,让古老非遗焕发新生。
  目前,大足区共有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5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2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大足成功创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3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19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2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4个。
  每一个非遗项目背后,都有兢兢业业的传承人。截至目前,大足区共有23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7名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当前,大足区正在推荐申报6个重庆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即大足黄良松腌腊食品传统制作技艺、尊香园灰包松花蛋制作技艺、邓鼎计川味调料制作技艺、大足古龙龙芽绿茶手工制作技艺和大足胡月月饼手工制作技艺等。

非遗美食挑味蕾

  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柳州螺蛳粉……热辣鲜香、美味诱人的特色美食不知道撩拨了多少人的味蕾。如今,因为一道美食而出发去“寻味”的旅行者越来越多。
  地方特色美食具有天然的“名片属性”。大足的非遗中,就又不少特色美食,香味醇厚的大足冬菜、麻辣鲜香的丁家坡土豆、味鲜肉嫩的邮亭鲫鱼等。
  据《大足县志》记载,清朝末年,大足县“裕盛通”酱园铺出产的大足冬尖名扬于世。
  大足人自古到今,有好种冬菜之习俗,追溯历史始创于1180年,每棵冬菜“白露播种”,“立春收获”,历经播种、收获、晾晒、腌制、装坛、开坛六道工序。冬菜装坛蕴藏,密封发酵,三年酿制方可开坛。此法制作的冬菜油润脆嫩、香味浓郁、享有“菜味精”的美誉。
  如今,大足冬菜早已成为川渝特产,与涪陵榨菜、宜宾芽菜、内江大头菜并列为“中国传统名腌菜”,素有“十里香”“菜味精”“腌菜中的‘茅台’”等美誉。
  近年来,在大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大足的冬菜产业发展良好。冬菜酿制非遗技艺进课堂、大足冬菜进超市、冬菜博物馆建立、冬菜扣肉创新推出、大足冬菜出口海外……
  来大足,没吃过丁家坡洋芋也是一种遗憾。香脆的洋芋片片,粉糯的洋芋坨坨,色泽红亮,麻辣爽口,风味独特。
  丁家坡洋芋起源于民国初期,那时大足商业网点兴起,城区内设多个场,来往的行人与商贩成为了丁家坡凉拌洋芋的食客,靠着独特的小摊经济一直延续至今已逾100年。丁家坡洋芋的制作技艺需要经选、剥、切、煮、晾、配、拌等6个步骤。
  时光流转,对大足人来说,丁家坡洋芋不仅仅是一道特色小吃,更是承载着许多人难以割舍的记忆和抹不掉的乡愁。
  来大足,怎么能错过名声大噪的邮亭鲫鱼呢?
  邮亭,乃旧时上到重庆,下达成都必经之驿站,自古为成渝交通咽喉,史称“邮亭铺”。清代咸丰年间,南来北往的行人停留邮亭铺,喝茶、打牌、吃饭、住宿。于是,本地的一些精明的渔民便依托邮亭铺开起了路边鲫鱼店,熬鲫鱼汤、煮鲫鱼方便行人食用,并延续至今。
  最有名的当属“邮亭刘三姐鲫鱼”,始创于清代咸丰年间,如今传承四代,逾百年历史。
  邮亭鲫鱼的吃法,改变了以往吃火锅必备的鲜油碟、干油碟,改成碎米花生、碎米榨菜、葱花等调料。食客将整条鲫鱼从锅内取出放入食盘内,随个人喜好放入各种调料,再舀一小瓢鲫鱼汤调匀,一并食用。这样吃鲫鱼,鱼肉的麻辣鲜嫩、花生的脆香、榨菜的醇香、火葱的芳香,在口中迸发出来,味道堪称一流。
  邮亭鲫鱼传统制作技艺于2013年1月进入大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1月入选重庆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邮亭鲫鱼饮食文化独树一帜、名扬四方、经久不衰。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拉萨,大足人刘军开的“邮亭鲫鱼”在传统不太吃鱼的地方站稳了脚跟;在北京、河南等地,大足“邓鼎计”火锅底料以及调味品,走上了北方人的餐桌;在非洲肯尼亚,大足尊香园灰包松花蛋广受欢迎……
  美食是带动和促进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足非遗美食这张地方名片,正熠熠生辉,被越来越多人看到。

非遗表演有“看头”

  11月15日,巴渝非遗文创集市在大足区昌州古城开市,川剧、万古鲤鱼灯舞、苗族民歌、玩牛、双桥杂技等10个非遗项目轮番展演。现场人山人海,观众尽情享用着这一场精彩的传统文化盛宴。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非遗+旅游”已成为大足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推动非遗融入旅游方面,大足区坚持节会搭台,以旅游文化节、文旅推介会、文化博览会、民俗活动等节会为契机,举办非遗展演展览,不仅为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打开了新路径,也丰富了旅游供给,激活了非遗资源。
  中敖火龙是龙舞(龙灯)中的一种,其起源考据之一是纪念南宋忠臣赵昴发,后来演变为一项祈福、求平安的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春节初六的晚上,中敖的乡场上,火龙队伍依次走过乡场上的每一户人家,场面热闹非凡。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中敖火龙也面临着被遗忘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大足区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这项传统文化的保护。2011年,中敖火龙被列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足区民间火龙艺术协会成立。中敖镇作为“火龙之乡”,还在加福社区修建了“故里·火龙湾”,为中敖火龙提供了专门的表演场地。越来越多的表演活动中都能看到中敖火龙的身影。
  万古鲤鱼灯舞历史源远流长,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它起源于唐末,由挂灯提着玩耍,演变为表演。戏水、觅食、翻身、漂江……一系列鲤鱼的动作被民间艺人惟妙惟肖地搬上舞台,流传于“岁时年节”“寿庆婚嫁”等礼仪活动之中,人们通过舞鱼,寄托“吉庆祥和”的期盼和“年年有余”的诉求。
  今年67岁的何定模表演万古鲤鱼灯舞已经有20多年了。2005年,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他和几名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了万古鲤鱼灯舞民间艺术团,带领万古鲤鱼灯舞走上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双桥杂技也是节会演出的“常客”。双桥杂技是活跃在双桥一带的民间杂技,传统节目主要有顶功、倒立、翻滚、高竿等10多个类型,具有惊、险、奇、绝的特点。2011年双桥杂技被列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惊险刺激的表演,观众百看不厌。
  非遗是活态的、不断向前发展的,非遗传承也需要不断创新,开辟新格局。近年来,大足区各大非遗主题节会、展会,如同一扇扇窗、一道道门,让游客从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中感受到大足文旅魅力。

非遗产品成“新宠”

  在巴渝非遗文创集市上,各式织绣、竹编、石雕等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每一款产品背后都代表着一项独特的非遗技艺。
  近年来,大足区积极推动非遗项目产品化,越来越多的非遗产品成为游客喜爱的伴手礼,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大足石雕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相伴而生,雕刻题材丰富多样,技艺精湛,在继承中又有创新发展。2021年,大足石雕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传承石雕技艺、振兴文创产业,2019年初,大足区设立大足石刻文创园,并快马加鞭推进园区建设。今年国庆节,大足石刻文创园在大足区三驱镇正式开园,目前已经跻身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正在迈步走向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大足石刻文创园生产的大足文创产品备受业界专家和消费者的喜爱。其中,基于大足石刻文化元素而开发的《大足狮》《大足小工匠》手办,分别获2022年、2023年中国工艺美术文创大赛金奖,《宝华缨络》文创珠宝获2022年中国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奖。
  同样深受游客喜爱的非遗产品还有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刀具。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在生产凿石匠作工具和冶铁练兵中诞生,之后转入民用五金制品生产,已有1200多年历史。2009年9月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了解,大足是西部最大、配套最全、辐射最强的五金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集散地,与广东阳江、浙江永康并称中国三大“五金之乡”,2022年成功纳入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获批全市唯一的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成全国先进钢铁材料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也在五金产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在众多五金产品中,以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制作的刀具产品作为伴手礼受到旅游市场的青睐。2023年“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作品《深海利刃》连续荣获大足区旅游商品大赛“大足好礼”金奖、重庆市旅游商品大赛“重庆好礼”金奖、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近年来,大足区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研发文创产品,申请商标,发明专利,仅2019年申请专利5个、商标3个。非遗文创产品参加2021“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获1银2铜。
  非遗产品化,让非遗走进了更广阔的市场,也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非遗作品,还能亲身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本版图片为新渝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