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596期 >2024-11-12编印

川渝青三地消委会联合发布:
超九成老年消费者遭遇过养老骗局
刊发日期:2024-11-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游新闻记者严薇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预测,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对此,近期,重庆市消委会联合青海省消协和四川省消委会共同开展了“居民养老现状线上消费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消费者遭遇过养老骗局。


近六成老人有养老服务需求

  据介绍,本次问卷调查活动时间为2024年10月11日至10月18日,为期8天。其间共收集有效样本18789个。年龄在70—79岁的老人占比最多,为48.88%,60—69岁的老人占比33.92%(6371人),80—89岁的老人占比15.33%(2881人)。参与本次调查的老人月收入集中在1001—3000元,占半数以上。
  调查显示,多数老人都是与家人同住,其中,“与配偶及子女等共同居住”的老人最多,占比24.57%(4617人)。有57.22%(10752人)的老人生活需要有人照顾。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主要需要医疗、餐食、日间照料服务。老人最需要的是“慢性病诊疗及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和“餐饮服务、老年饭桌等餐食服务”,分别占比38.87%(7303人)和36.05%(6774人),其次是“日间照护服务或者托管服务”和“家政清洁等日常照料服务”,分别占比30.20%(5674人)和24.43%(4590人),此外,“法律咨询或援助等法律服务”的需求相对较少,仅占2.52%(474人)。
  73.72%(13852人)老人更倾向于居家(上门)养老,“希望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家里人能够提供照顾”是这部分老人倾向于居家(上门)养老的主要原因。


九成以上消费者遭遇过养老骗局

  调查显示,在18789名受访者中,52.65%表示有过养老服务消费经历(包含帮助家中老人进行的消费)。
  “网络社交圈”是消费者获取养老服务信息的重点渠道。其中,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圈”获取服务信息的消费者最多,占比达67.42%。超半数(54.59%、5400人)消费者每月养老服务花费在1000—3000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有16.65%(1647人)的消费者在养老消费中,从未验证过机构或人员资质。
  消费者对于养老服务消费经历的满意度评价总体一般,均分为69.41分。其中,仅“服务质量和效果”项满意度得分超过70分。“服务态度、设备设施配备、收费合理性”均低于70分。消费者评分最低项为“收费合理性”,仅68.02分。
  无资质诊疗和亲情营销是消费者遇到的最多的养老骗局。在有过养老服务消费的消费者中,九成以上(92.32%)的消费者(9132人)都遭遇过不同形式的养老骗局。
  同时,居家养老中,85.42%(5189人)的消费者遇到过消费问题,遇到商家“获取过多个人信息”“借机推销别的产品”的消费者最多,分别占59.52%(3616人)、55.54%(3374人)。“售后服务跟不上”“价格不透明”“服务过程不够规范”也是反映较多的问题。
  此外,在养老机构中,超九成(95.47%、4337人)的消费者都曾遇到过消费问题。摔倒事故、卫生问题、收费不规范较显著。“物品丢失等财产安全问题”“虚假宣传、服务缺项”“虐待或歧视老人”“食品安全问题”“消防安全问题”“养老机构卷钱跑路”等,也是机构养老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