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记者李珩云钰
11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渝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庆市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据介绍,重庆正在加快数字健康建设,以数改推动医改,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其中,我市推出“医检互认”应用,实现跨层级、跨机构医检互认。今年以来,跨医疗机构互认量达到69.7万人次,直接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57亿元。
村卫生室医保报销全覆盖
据副市长但彦铮介绍,目前,重庆正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靠近老百姓、推动数字医学影像服务改革以及健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等8项医改项目,逐步解决群众健康服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画出改革的最大同心圆,我市明确了重点改革部门协同攻关、区县试点探索、经验总结推广等机制。”但彦铮举例说,比如,通过出台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20条举措,全市村卫生室医保报销已实现全覆盖;糖尿病、高血压“两病”门诊使用集中采购药品,在报销的限额内,报销的比例达到100%。
如何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但彦铮介绍,我市持续加强对公立医院的六项投入,2018—2023年年均增长27%。在编制方面,对65家公立医院实行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在原有编制3.8万名基础上新增备案编制6.5万名,备案编制人员与原在编人员在职称评定、薪酬制度、养老待遇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通过改革,稳定了医务人员队伍,引进了一批医学人才,其中,海内外高层次人才400余人。”但彦铮说,重庆还建立了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服务机制,注重降低以物耗为主的服务项目价格,提高与医务人员技术服务密切相关的一般治疗类、护理类、临床手术类、中医治疗类项目价格,以及普通门诊诊察费。调增部分全部由医保统筹,不增加群众的负担。通过调整,公立医院的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2.5%。
“我们还衔接做好绩效薪酬制度改革,严格落实‘两个允许’,构建起以基本薪酬为主体、奖励薪酬为补充的薪酬框架,缩小科室之间的差距,增加医务人员工资中固定收入部分的比例。”但彦铮说。
乡村医生专项补助标准调整
但彦铮表示,为促进三医协同更加高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审定出台三医协同专项改革方案,强化三医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等7个方面22条协同改革任务。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市卫生健康委、财政、人社、医保、编办等多个部门协同发力,以基层为重点,完善服务体系,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由辖区常住人口总量的1‰提升至1.2—1.7‰,将高级职称占比从10%提升至15%,中级职称占比从40%提升至50%,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般的诊疗费,增长部分全部由医保报销;将乡村医生专项补助标准由统一每人400元调整为执业医师1000元、执业助理医师800元、乡村全科医师700元、乡村医生600元,吸引更多的优秀医生愿意留在基层。
二是进一步强化信息联通。依托重庆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汇聚医疗、医保、医药全量数据,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三医”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实现“三医”数据“一数一源、一采多用”。目前,正在打造全流程智慧健康便民服务等“三医”综合应用场景。
三是进一步强化监管联动。建立了“三医”违法案件线索信息通报和移送,案件联合督办,联合激励惩戒机制,实现“问题发现、风险预警、执法处置、信息反馈”闭环监管落实机制。
区县级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介绍,针对群众尤其是边远地区看病不方便、不高效的问题,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和均衡布局。
其中,支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加快发展,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入医院在重庆落地建设,提升区域医疗的整体水平。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区县延伸,17所市级医院分区包片帮扶区县级医院,派出管理、医疗骨干人员不低于1年驻守区县级医院,提升区县的诊疗技术水平。
推动区县级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全市建成医共体78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11个;市级财政投入2.5亿元,按照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标准,打造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61个;以“县聘乡用”的方式向乡镇卫生院派遣区县级医院技术骨干,每年不少于1000人;开展“乡聘村用”的方式,用乡镇卫生院余编或者聘用的方式招录执业医师到村卫生室工作,目前总共有417人;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目前在编在岗的有65人。
推动区域内医疗卫生连续服务,各区县全面建成“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年服务群众超300万人次。
潘建波说,经过一系列的改革,2023年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56.4%,较2019年增长了5.6个百分点,努力实现“大病重病在本市解决,一般病在区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目标。
推出“一人一码一档”
如何推进数字健康建设?潘建波说,我市数字健康建设从群众看病就医的实际需求出发,把多个部门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群众服务的“一件事”,谋划实施了多个应用场景。“比如,我们推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应用,将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社保、医保缴费等10个事项全程一次网上联办,群众跑动次数从7次压减到0次,办理时间从80天压减到5天。2023年以来,全市联办量达到9万件。”潘建波称,我市推出“医检互认”应用,经患者同意后,医生以高清无损的方式实时查看患者的原始检查检验结果,在符合互认条件下,对其他医院的结果予以认可,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实现“一次检查、终身查询,一地检查、全市互认”。
此外,我市还推出“一人一码一档”的健康档案应用,努力为全市居民每个人建立唯一的一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汇聚其在全市范围内所有公共卫生服务、临床医疗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记录。截至目前,已建立2824.6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将于近期在“渝快办”上线,届时,每位居民都可以通过手机查询自己的健康状况。
此外,在医防融合方面,全市88%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了公共卫生科,开展公卫医师处方试点,推进疾控监督员派驻和巡查医疗机构,实现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着力构建预防、治疗和管理一体化防治模式。
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如何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在发布会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吴昊说,该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帮助基层持续提升诊疗服务能力。比如,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现有成员单位21家;牵头成立39个专科联盟;构建连接区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入网机构已达到158家,远程会诊急诊能在1小时内响应,平诊在6小时之内就能得到安排;远程心电、影像急诊30分钟内完成,平诊当天完成诊断;远程病理在24小时内能够完成诊断。
黔江区委书记罗成介绍,对此,该区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抓手,投入6.76亿元,让区域内公立医院实现均衡布局;加强肿瘤、心血管、重症医学和儿科等10个专科建设,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增至33个,并成功申报了国家肿瘤临床重点专科;针对基层引人难、留人难等问题,区级医院派出技术骨干,帮扶建立了10个业务科室,开展了20多项新技术。该区还依托中心医院建立覆盖全域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检查、中心医院出具诊断报告。
“我们依托16名‘区聘乡用’人员,新建了儿科、消化科等。”渝北区龙兴中心卫生院院长陈德惠说,群众在该院做了检查检验后,数据会立即上传,由上级医院诊断并出具报告,同时,数据也接入了市级医检互认平台,与所有入网医院实现跨院调阅、互认,让群众少跑路。
重庆医改数据看过来>>>
●对公立医院的六项投入,2018—2023年年均增长27%
●公立医院的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2.5%
●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由辖区常住人口总量的1‰提升至1.2—1.7‰
●全市建成医共体78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11个
●市级财政投入2.5亿元,打造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61个
●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年服务群众超300万人次
●2023年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56.4%,较2019年增长了5.6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已建立2824.6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重庆日报记者李珩、云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