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记者周传勇
10月18日,记者从重庆市2024年教育学术年会暨首届科学教育大会上获悉,今年,大渡口区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近年来,大渡口运用曾经的老工业基地优势和历史文化特色,在现有的市区级科普基地、科普示范社区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区、企、校、社多方资源,推动区域内有关场所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基地,搭建了区级场馆、企业场馆、校级场馆、社区场馆,四级场馆,已实现联动,形成了科学教育馆教结合的模式。
“此次能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正是得益于馆教结合模式发展日益成熟,并形成四大特色。”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机制特色上,大渡口建立了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协调机制,大渡口区教委牵头,大渡口区科技局、区科协、区经信委等部门共同参与,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成立了由专家学者、市教科院和区进修学院教研员、学校教师等组成的指导团队,对科学教育进行谋划指导和推动落实;各中小学也建立了科学教育领导小组,着力开发课程,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建设科学教育教学场馆场景。
在场景特色上,依托区内的天安数码城、重庆工业博物馆、金鳌田园等区级场所,包括中职学校在内的各中小学科学教育场所,大渡口区教委、区科技局、区科协等部门打造了高品质科学教育体验设施,并实现科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此外,投资1.9亿、建筑面积3万平米的大渡口产教融合基地也正加速建设。
在活动特色上,近年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节、中小学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普四大特色品牌活动受到全区青少年欢迎。大渡口还开发了金鳌山田园“鳌文化”的精神价值,将“金鳌奋翼归长江”的拼搏、奋进精神融入学生教育,建成金鳌书院和科创基地等学生实践基地。
在课程特色上,科学教育已成为全区中小学课后服务项目必备内容,区内中小学纷纷开设科技特色课程、兴趣小组等,涵盖编程、机器人、3D打印设计、激光雕刻等课程,其中慧泉小学成为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科普创新教育基地;开发了《少有所知—中小学生劳动实践与职业启蒙》等实践课程。
下一步,大渡口将携手高校组建中小幼科学教育一体化发展联盟,探索覆盖全学段科学素养培育的衔接机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持续推进建设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不断擦亮“慧渡未来·3564”科学教育品牌,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辨识度的科学教育改革案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