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三环 高速和渝蓉高速。 新渝报记者瞿波摄
◀重庆大足红蝶锶业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新渝报记者蒋世勇 何美林摄
渝蓉高速大足石刻服务区。新渝报记者欧柚希摄
成渝中线高铁大足段宝顶境内隧洞施工现场。新渝报记者黄舒摄
主持人
新渝报记者侯小梅刘星
访谈嘉宾
大足区交通运输委党委书记、主任童强
大足区商务委党组书记李荣燕
大足区招商投资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启明
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
近年来,大足区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倾力谋划客货运输通道,着力提高路网联通水平,全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为大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童强介绍,目前大足外联内畅的“大通道”正逐步打通。成渝高铁、成渝铁路过境大足16公里,设成渝高铁大足南站和成渝铁路邮亭站、长河碥站。成渝中线高铁启动建设,过境大足40.9公里,设大足石刻站。渝蓉高速、成渝高速、重庆三环高速、潼大荣高速、大内高速5条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总里程达125.2公里,密度达全市平均1.9倍,东连重庆主城、西接四川成都,北上遂宁、南充、合川,南下永川、泸州、内江的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全区普通公路总里程达3883.1公里,与周边区县全部实现高等级公路外联,行政村通达率、通畅率均达100%,“干线公路编织成网,乡村公路纵横阡陌”的美好图景正在大足徐徐展开。
“客货融合的‘大枢纽’不断稳步推进。”童强说,大足区以“站城一体化”为思路,依托成渝中线高铁大足石刻站、渝蓉高速大足石刻服务区、大足汽车站,打造服务大足全域发展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依托重庆都市圈铁路西环线双桥物流中心站、万古站和成渝高铁大足南站,助力轨道货运物流发展,着力打造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客货运枢纽。以12个高速互通和渝蓉高速大足石刻服务区为关键节点,发挥高速枢纽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打造高速公路服务出行重要节点。
童强表示,城乡一体“大流通”也在迈步前进。大足区加快推动“公交化、公司化”改革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同城化,促进服务均等化,已开通镇街公交15条,营运线路总里程379公里。开通跨省公交线路2条、农村客运线路54条,全区203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近年来,大足区先后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全国首批“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先行区”,以全市第1名的成绩入围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成功创建全市“农村物流三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示范创建县”,成功纳入全市第1批“邮运通”试点区县。
如何持续围绕“大通道、大枢纽、大流通”目标任务,全力提升大足区位优势,奋力跑出现代化新大足建设“加速度”?童强说,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一是加密“大通道”。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推动重庆都市圈铁路西环线建设加快启动,谋划南大沪城际铁路、渝自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大足线(C3线)、大足区南北向轨道项目,布局北上渝新欧、南下西部陆海新通道、东联沿江大通道、西接进藏大通道的城际铁路网。完成成渝高速扩能改造,推动川渝两地新机场高速新通道建设,加快大永高速前期工作,推动大安高速纳入四川规划。
二是提速“大枢纽”。序时推进成渝中线高铁大足石刻站与C3线终点站并站建设,助推交通枢纽与城市融合发展。加速重庆都市圈铁路西环线双桥物流中心站、万古站建设,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适时启动渝蓉高速石门山互通、高升互通建设,科学布局大永高速、大安高速公路下地互通,促进沿线镇街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做强“大流通”。以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为契机,着力优化全区公共交通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格局,加快实现全区公铁货运枢纽与重庆果园、合川渭坨、永川朱沱等长江干线港口“软联通”,加快构建“衔接顺畅、转换快速、高效便捷”多式联运体系,让大足特色工、农、文、旅产品卖向全国、迈出国门,打开大足商贸流通新局面。
发展外贸新业态培育增长新动能
2022年9月,大足区龙水五金市场获批为全市唯一的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大足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依托通道、口岸、产业优势,布局打造中小微外贸企业聚集地,着力优服务、畅通道、育货源、拓市场,在稳外贸、稳预期、促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试点落地以来,着力完善‘关、税、汇’政策闭环,多措并举打造良好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依托“渝采通”跨境贸易服务平台,不断培育新业态、拓展新功能、创新新模式,打造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李荣燕介绍说,目前,大足市场采购贸易货物在全国25个口岸实现通关,货达7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申报出口5381票、8030个标箱、总额26.09亿元。今年1—8月全区进出口额约44.2亿元,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17.3%。
“大足作为重庆外贸新业态重要抓手,‘建圈强链’、强化区域合作、扩大外溢效应,市场采购贸易历史性机遇将转化为持久性红利。”李荣燕说,下一步,大足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重点,打造西部内陆外贸新业态高地:
一是数字化平台“链”接全市,实现外贸跨越式增长。“渝采通”作为全市首个专注于外贸新业态领域的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已聚焦升级为服务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等多种贸易方式的综合性平台。大足试点把握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为代表的碎片化国际贸易爆发式增长机遇,可赋能全市乃至西部中小微企业低门槛合规出海,持续扩大试点出口服务规模。
二是聚力构建产贸共同体,打造全市联动发展格局。大足作为重庆唯一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创新政策红利、外贸通道、海外资源、服务共享的市场采购贸易合作机制,依托试点服务全市五金、汽摩、农机等特色产业带,打造“市场采购贸易+产业带”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内陆市场对接口岸市场,高效拓展中小微外贸企业国际空间,聚力构建产贸共同体。
三是拓宽内陆外贸新通道,联通新业态加速跑。立足大足区优势产品特点,对外放眼世界,对内精准对接。充分协同全国外贸口岸,强化港口联动,叠加陆海新通道国际优势,全力打造大足外贸“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类外贸企业。聚焦“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产业聚要素”这一目标,充分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虹吸效应,以重庆全域为节点,形成“东西南北四向贯通、铁公水空四式联运”的出海出境通道体系,加快构建通道、物流、产业融合互促、高质高效发展。
围绕全力打造成渝腹地对外贸易合作集聚区目标,大足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将全面构建开放、便捷、高效、合规的外贸新业态服务体系,集聚具有资源统筹力、网络覆盖力、要素集聚力的国际化现代物流和跨境贸易企业,全力推进“千军万马”上通道走市采的发展态势和生态体系。
开拓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机制方面,大足区积极行动,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众多国内外企业的关注和投资。”邓启明介绍,目前,大足区已成功引进盛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足红蝶锶业有限公司、重庆棠商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外商投资企业共33家,涵盖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邓启明表示,在构建大通道、大枢纽、大物流融合发展体系上,大足区充分发挥自身地理位置优势,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渝、大内、成渝中线等高速公路、铁路贯穿全境,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引进了重庆普足仓储设施有限公司等知名物流企业,提升了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如今,大足区已初步形成了集运输、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探索内陆制度型开放方面,大足区勇于先行先试。”邓启明说,大足区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通关效率,同时加强与沿海地区和国际市场的对接,拓展对外贸易渠道。目前,大足区的对外贸易额不断增长,产品出口到白俄罗斯、越南、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此外,在优化外商投资管理服务机制方面,大足区秉持“1224”的服务理念,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建立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及时解决企业在投资、建设、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近四年,大足区共引进外资项目13个,实际使用外资额3724万美元。
如何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邓启明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持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机制。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加大对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洽谈会等活动,拓展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提高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效益。
二是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管理服务机制。优化外商招引机制,科学谋划一批强优势、补短板、盘存量、促整合的外资项目,建立动态管理的项目储备库,吸引外资积极投向先进制造业、未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健全外商投资促进机制,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鼓励外资积极投资电子通信及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等高技术制造业,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活动平台精准招商,打造外资招商区域品牌;完善外商服务保障机制,加大要素保障支持,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做好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切实维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激发开放平台利用外资引擎作用,着重发挥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招引重大外资项目和链主企业的主阵地效用,进一步扩大引资规模,提升引资质量。
(本版图片均为新渝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