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昌州小学的师生们一起弹奏尤克里里,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资料图)新渝报记者瞿波摄
川渝石刻文创产业综合实训基地内,学生正在雕刻。(资料图)新渝报记者刘星陈安林摄
渝发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里,AGV智慧小车正在运输货物。(资料图)新渝报记者蒋世勇摄
主持人
新渝报记者犹骥余佳
访谈嘉宾
大足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石朝勇大足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建飞
大足区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杨朝均
以改革创新之笔绘就
﹃大足教育暖万家﹄新画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面对“强区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命题,石朝勇表示,大足区教委将按照全会精神,锚定办“公平有质量,温暖有良知”的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以均衡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核心,实施“六大行动”,让“大足教育暖万家”新成果绘就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画卷。
石朝勇指出,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是“六大行动”的先导性工作。大足区教委坚持五育并举,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以大足石刻文化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形成石刻育人品牌,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持续扩大优质学位供给,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做实集团化办学,到2029年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不断缩小区域、校际、城乡教育差距,到2027年“优质学校+”的教育发展共同体达到90%以上。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到2029年累计创建国家级、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达80所以上。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
在此基础上,大足区教委还在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提质领跑行动,做精做特石雕石刻等骨干专业、特色专业,重点推进“大足石刻文创产业学院”建设,大力推进校企共建电梯产业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全区“246”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促进学校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大力实施教师队伍强基培优行动,深入实施“好老师”培养工程、强化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职称评价改革、建立教师配置监测与预警机制、推进教师配置超前布局,推进家校社协同共育,强化教育与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大力实施数字教育迭代升级行动,扩大优质教育辐射面、积极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教育环境,通过知识图谱、学情分析、个性建议、针对辅导等举措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实现因材施教;大力实施教育改革集成攻坚行动,纵深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做好全区教育发展规划建设,进一步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深化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培育试验区建设,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实施教育保障安全守护行动,构建“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确保校园安全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建立健全留守、困境学生“一生一案”的关爱机制,构建学生“335”关爱服务体系,落细落实“五防”(防溺水、防性侵、防轻生、防欺凌、防抑郁)教育,护航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加快构建具有全市影响力的
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今年以来,大足区科技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袁家军书记来足调研指示要求和大足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构建具有全市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各项指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针对全区仍然存在的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问题,曾建飞表示,大足区科技局将认真落实全国、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区委三届九次会议部署,坚持创新制胜、人才引领、改革突破,迭代升级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汇聚新动能。到2027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市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体系化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明显提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大足区科技局大抓科技体制改革,创造性开展工作吸引更多优质科创资源汇聚大足。目前,该局正进一步提升数字重庆实战实效水平,推进“企业创新激励一件事”应用11月全市推广复用,为全市企业创新能力“数字化”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案例;大力强化科技创新统筹,聚焦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引育做强高能级科创平台、有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开展调研,找准改革突破口,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活力;推动创新积分贷形成具有大足辨识度的特色化金融品牌,推进科技创新基金组建,完善天使、风投、股权投资等多种融资机制,构建“投、贷、担、保”有机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深化与中科院、重庆大学等合作关系,开展联建、联创,争取更多国家级平台分中心、联合实验室、研发基地落户。曾建飞表示,到2027年,大足区整体研发投入强度将持续保持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同时国家级孵化器将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0个以上。
为了抓好创新主题培育,大足区科技局已持续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完善可持续促进机制,加快科创资源向企业集聚,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在科创人才引育方面,大足区科技局正建立优秀人才早期发现、全面培养和跟踪机制,以形成人才成长梯队;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探索用人单位自主评价、薪酬贡献评价等市场化评价方式;完善科技创新“揭榜挂帅”、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容错纠错等人才激励机制。到2027年,为全区培育巴渝工匠1000人、特派员300人、技术经理人10人。
另一个工作重心是围绕全区246产业布局,抓好原创成果产出、加快建设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平台,以促进区内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教育+人才+科创+产业”的创新生态,并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融合创新,共享、共建、共用。工作目标是:到2027年,全区每亿元营业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突破1件、万人发明专利达到10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30亿元。
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推进科技教育新融汇
面对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大足区职业教育中心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努力成为成渝中部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科技创新高地。
“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把创新意识融入学生血液。”大足职教中心党委书记杨朝均表示,学校致力“一校两区一基地”的发展策略,努力探索园校互动办学模式,前景让人乐观。
目前,大足职教中心海棠校区办学规模达4000人,主要围绕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开办专业培育人才,为大足作好“国际文旅名城、特色产业高地、城乡融合示范”三篇大文章服务。该校区正积极谋划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合作,开设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通过引入VR/AR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能力,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2022年9月投用的高新区校区学生已突破4000人大关。该校区积极加强与大足高新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各专业实现了学习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足石刻文创产业公共实训基地落户大足石刻文创园,已建成大中型石雕雕塑加工制作环保型现代企业车间,集产、学、研、培于一身。
在大力优化硬环境的同时,大足职教中心始终重视软实力的升级蝶变。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该校不遗余力推进科技的教育新融汇。
为了始终适应和促进区域产业、创新的需求,大足职教中心构建了“学科—产业”联动机制,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确保学科建设紧跟产业链升级;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和技术创新中心,学校能将最新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中职教育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在上述机制的作用下,大足职教中心近年来陆续开办了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文化艺术等11大类22个专业。其中,有国家中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与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重庆市首批特色专业民间传统工艺(石雕石刻方向);重庆市骨干专业——汽车制造与检修、计算机应用、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专业。
在专业建设方面,大足职教中心围绕电梯、摩托车、智能制造及石刻文创产业需求,体现产教结合、育训结合、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建设了四大产业学院——电梯产业学院、新能源汽摩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和大足石刻文创产业学院。
目前,大足职教中心90%以上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获取了一样或多样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为中职学生高素质成人、多样化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