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讯(记者邓小强)10月11日,第十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在江西省瑞金市举办,当晚举行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终评。下午4时,央视新闻直播间记者探访仍在备战的各地民间艺术队,重庆市大足区民间舞蹈队通过直播间向网友推荐了大足万古鲤鱼灯舞和大足石刻文化。
下午5时许,大足民间舞蹈队队员们正在舞动万古鲤鱼灯,央视记者上前询问这项表演有何特点。大足区文化馆馆长杨庆介绍,鲤鱼是锦鲤的代表,被人们赋予美学色彩,而龙、狮、鱼都是民间的祥瑞,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重大节点和欢庆丰收的时候,大足人就会跳起万古鲤鱼灯舞,表达愉悦的心情。
万古鲤鱼灯舞传承数百年,民间艺人在保留文化根脉的基础上,在扎制技术和演出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创新,以期让更多人喜欢上这项重庆市级非遗。
“万古鲤鱼灯的扎制技艺在不断改进,以前是一体化扎制,现在扎制成鱼头、鱼身、鱼尾三部分,各部分可以拆卸调整,这样舞动起来的时候,鱼的身体显得更加灵活多变。”杨庆介绍。
“嗯,这样的话,就能让鲤鱼‘活’起来了。”央视记者看到鲤鱼灯的关节后,赞叹起来。
大足民间舞蹈队队员们的服饰和头饰十分漂亮,带有几分中国古代神话元素色彩,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这也是非遗传承的创新之处。”杨庆介绍,队员的服饰绣上了水波纹,而头饰则是鱼的形状,如此更能和鲤鱼灯融为一体。
另外,为了更好地呈现本次表演的效果,万古鲤鱼灯舞的配乐也作了创新处理。
这次的配乐加上了“大足味”十足的重庆方言。“鱼化鳌,鳌变龙,龙穿云霄惊长空,龙腾九州天下同”,讲述的是民间传说“鲤鱼跃龙门”的故事:鲤鱼跃过龙门之后,变身为龙头鱼身的鳌,显现的是逆流而上的奋斗精神。鳌再需要恰当的修为,就能变幻成龙。
“我们编排的舞蹈,让大足的‘鲤鱼’和当地的‘龙’合作演出,这个舞蹈是为了讲好中国故事,提振中国精神。”杨庆说。
龙和鱼都是中国人熟悉的文化形象,寓意丰富。“我们大足石刻的崖壁上,就雕刻了龙和鱼的文化符号,欢迎大家去参观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在央视直播间,杨庆向网友们发出相聚大足的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