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575期 >2024-10-14编印

重庆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动力何在?
刊发日期:2024-10-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接1版)
  三安意法碳化硅半导体项目在渝落户,将建设全国首条8吋碳化硅衬底和晶圆制造线,达产后将实现年产48万片8英寸碳化硅衬底、车规级MOSFET功率芯片的制造能力,预计将在今年11月实现芯片厂投产……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子信息制造业是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已突破7000亿元级的规模,形成了智能终端、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等多元化产业体系,集聚规上制造企业800余家。
  后续,重庆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新一代显示技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等集群,把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打造成为世界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加速连通世界 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雏形已成

  不久前,长安汽车举行了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品牌发布会,现场推出了三大品牌,这是其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的重要一环。
  目前,长安汽车已在中东和非洲站稳脚跟,两个地区的累计销量超过40万辆。
  长安汽车只是“重庆造”加速卖到全球的典型代表。随着重庆造的质量不断提升,汽车、笔电、手机等产品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被国人所熟知的同时,也受到了世界市场的广泛认可。
  重庆海关数据显示,1-8月,重庆机电产品出口2887.3亿元,同比增长6.9%,占出口总值9成。其中,笔记本电脑、手机、汽车出口分别为1075.4亿元、267.3亿元、27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25.4%、36.7%,增速均高出全国同类商品整体水平。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重庆造”漂洋过海的背后,是重庆不断完善的开放通道建设。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重庆正加速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构建东南西北四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的综合枢纽多式联运体系。
  向西,中欧班列(成渝)一路翻山越岭直达欧洲腹地,今年1-8月,该班列开行近4000列,运输箱量32.8万箱。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陆达海”,已可覆盖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23个港口。向东,无数货轮沿长江黄金水道抵达沿海,辗转全世界。向北,渝满俄班列克服俄罗斯极寒,丰富中欧班列路线。
  除了通道,重庆的开放平台也在不断拓展完善,为“重庆造”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助力。
  比如,重庆已经获批7个综合保税区。它们都成为重庆开放型经济,特别是“重庆造”出口的主要阵地。目前,重庆7个综合保税区的外贸额占全市外贸总额6成以上。
  再如,去年重庆入选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后,成为全国唯一具备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重庆港口岸扩大开放三个港区,分别是万州新田港区、涪陵龙头港区、江津珞璜港区,我市开放口岸数量也增加至7个。随着这三个港区的建设和验收,重庆开放平台的功能也将进一步得到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