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C919的“飞机棉”,是“渝北造”;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胶囊内镜机器人是“渝北造”;重庆每下线3台汽车中就有一台是“渝北造”;全球每生产20部手机,也有一部是“渝北造”……渝北作为重庆高水平开放主阵地、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客厅,聚焦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向“新”而行已成为渝北鲜明的城市底色。
2023年,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载客商业飞行,让“中国制造”备受关注。其中,为C919穿上“轻薄棉衣”的,是来自重庆的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唯一、全球第3家能够批量生产“飞机棉”的企业。渝北科技创新实力再次受到关注。
渝北区紧扣服务重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十条举措”,致力于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通过依托仙桃数据谷等平台,建成了华为软件开发云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级研发中心,推动了“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建设。同时,以前沿科技城等园区为产业承载,深化了“亩均论英雄”改革,设置了亩均税收和产值的标准线,促进了产业的高效发展。
渝北区的政策“组合拳”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身科技创新的新浪潮。通过建立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持续给予精准支持,渝北稳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让科技企业创新“有底气”。目前,渝北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已超过7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26%,这一比例在重庆市处于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渝北区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聚“链”成势,深耕“链主”“链长”企业,打造了全国首个万人研发汽车软件产业基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传音生产基地,实现了年产新能源整车超28万辆、手机4000万部的业绩。
展望未来,到2027年,渝北区工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7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渝北工业”。渝北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其工业基础、创新能力、优良营商环境等优势,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和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不断提升“渝北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让渝北在全球市场上更加闪耀。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