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A8: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刊总第563期 >2024-09-23编印

问道“千万工程”
大足和美乡村展锦绣“身姿”
刊发日期:2024-09-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新渝报记者陈龙张艳男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
  这首诞生于40多年前、脍炙人口的名曲,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祥和与产业兴旺、五谷丰登的喜悦。
  9月20日,大足安岳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隆平五彩田园暨“邮运通”宣传推广季在大足区拾万镇拉开帷幕。
  重庆大足、四川安岳两地的农民朋友晒家乡特产、晒产业丰收硕果、载歌载舞,歌颂劳动、礼赞丰收,喜迎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围绕今年丰收节主题,大足、安岳两地共同打造了如“妙趣大安”快乐农运会、“大安庆丰”和美集市、“乡趣大足”五彩田园嘉年华、“福满大足”祈福献穗等系列活动。
  ……
  石刻之乡——大足,从清雅到浓重,总能不动声色地惊艳时光,旅游如此,乡村振兴亦是如此。
  近年来,大足区深学笃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5513”创新举措,以“五星村庄”评选作为拉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的“引擎”,提升乡村“净化、绿化、文化、亮化、美化”等“五化”水平,建设“美丽庭院”“美丽场镇”“美丽公路”“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美丽山林”等“六美”,推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问道“千万工程”,在大足广袤的田野上,一幅幅和美乡村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乡村宜居惠民生

棠香街道和平村村口,民房错落有致,墙面上的3D油彩画憧憬着村民们今后的幸福生活。各院落之间由一条条硬化道路相连,干净整洁。
  村党总支书记邱志洪每天会固定花一点时间,到各个院落去“巡逻”。“要看看村民房前屋后的环境有没有乱摆乱放的,我们不要再回到以前了。”
  以前什么样?
  “前几年,房前屋后都摞柴,路上满是垃圾。一到雨季,污水横流。”提及过往,同行的村干部直摇头。“其实,大家都不愿意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但是改变起来难度确实不小。”邱志洪说,之前村干部张贴标语、上门督促,用了各种方法,但是村民“就是不买账”。
  转变村民的卫生观念,一味宣传、督导,效果不佳,那么先让村民看到改变,感受改变带来的影响,再因势利导,或许更有效。
  2023年,村里开始申报“五星村庄”,村里下决心要把农村人居整好。并以此为“药引”,净化河流,修建旅游环形公路,打造观光长廊、田间步道、院坝广场等,外部环境得到提升。组织村民清理了积存多年的垃圾堆,在破旧的砖墙绘上了山水风景、田园风光、美德故事,凌乱的墙角种上了花花草草。久而久之,连小孩子都能背出墙上的名言名句,美好的种子在大家心中发了芽。
  村里潜移默化的变化发生了:堆在路边的垃圾少了,院墙上的泥渍不见了,乱堆乱放的杂物整齐了……房前屋后的花开得艳,村民来往都要多看两眼,对自家房屋周边的环境也自觉地开始维护,甚至有村民还主动参与到村容村貌的改变中。
  每年进入4月,上千市民“涌入”村里观光休闲,高峰期甚至每天达8000人。村民们看准商机,有手艺的开起了农家乐,有场地的办起了“周末经济”,有劳动力的卖起了“土货”。
  村支“两委”还围绕“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探索了“五心”服务模式,组织引导村民有序流转土地近4000亩,建设有机蔬果园、观光花卉园和生态彩色林。提档升级生态枇杷园850亩,扩大发展李子、砂糖橘、红心柚连片种植600亩,绿色蔬菜基地300亩,播种向日葵10万株,绿化彩化森林2000亩。
  和平村打好了价值转化主动仗。
  好环境吸引了10家餐饮企业入驻,年营业额1600万元,带动130余名本地村民就近就业。
  200多名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1000多名外村人进村创业和务工,常年有500多名外地租客留村。
  ……
  “一边是窗明几净、花木繁茂,一边是蛛网高挂、蚊虫环绕,哪个好,哪个不好,大家心里自有一杆秤。”邱志洪说。
  这是大足区通过“五星村庄”评选让乡村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
  2023年8月,大足区正式启动“五星村庄”评选,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示范区”建设,对每个振兴进行评星定级,评出“一兴一星”,力争经过3年努力到2025年底,评选出100个“五星村庄”,推动实现产业富村、人才兴村、文化润村、生态靓村、组织强村,示范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大足区从269个村(含涉农社区)中评选出首批24个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都是“领头羊”的“五星村庄”,并在发展上给予政策支持,成为“千万工程”在大足的生动实践。
  “五星村庄”评选是大足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的一驾马车,拉着“三大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滚滚向前,人居环境得到了提质增效。
  统计数据显示,大足区以厕所革命为重点,累计新(改)建农户厕所1.54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9%。以分类处置为关键,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推广简单实用的分类处理模式,全区27个乡镇建立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收运处置能力覆盖所有自然村组,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为100%。以水污同治为抓手,实现千人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51%。以“三洁庭院”创建为目标,结合《大足区农村住房建设设计导则》,全面启动“五化”建设,开展农村旧房整治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四旁”植树工程,加速推动美丽庭院建设,“村庄清洁行动”和“五清理一活动”覆盖率保持100%。


乡村产业促民富

  近年来,宝顶镇古佛村成为了远近驰名的“果子村”。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不仅春天可以赏花,还可以摘果、住民宿,村容村貌不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也实现了倍增。
  古佛村的“答卷”是探索乡村运营新模式,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发展、特色产品全面开花、人居环境美丽蝶变、综合改革集成深化、乡村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多点发力,让乡村振兴的“微光”持久地闪亮下去。
  2015年,古佛村的土壤被农业专家确定为适宜种植“李杏梅桃樱”等经济作物。经过论证,村里确定种植李子、樱桃等经济作物,既能增加村民收入,也能为古佛村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
  于是,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美丽经济”和“甜蜜经济”双管齐下,樱桃、脆李成为了古佛村的重点产业。尤其是爽脆、清甜、汁多的古佛脆李,更是古佛村一张响当当名片。
  2022年,村里注册了“惟李·有福”商标,不仅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还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每年40余万元的收入。
  随着村里的樱桃、古佛脆李打响了名气,古佛村的乡村游热度也逐年攀升。村里想方设法将前来游览的客人留下。
  2022年,古佛村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打造了一所校园风格的乡村民宿——古佛学堂,让游客留下来、静下来、隐下来,远离喧嚣、归于山野。通过民宿,古佛村实现了餐饮、农旅、采摘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年收入可达30万元。
  产业的发展,带动着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家里的“土货”也跟着热销了起来。
  “我们就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就有接近2000元的收入。”村民彭昌先说。“现在岁数大了,能有这样的收入,已经很满足了。”
  龙石镇青山村曾是“市级贫困村”,全村共有937户3181人,常住人口仅647人,“空心化”严重。2020年脱贫摘帽后,青山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瞄准稻田虾这个赛道,让当地村民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这段时间正是小龙虾上市的时候,6钱以上的大虾每斤能卖40—60元。”村民龙成高兴地说。2021年,龙成流转了120亩土地,开办了一家家庭农场进行稻虾养殖,每年的收入超过25万元。看到收益不错,周边的村民纷纷加入稻虾养殖,现在村里的稻虾养殖大户已有5家。
  有了示范带动,村里培育产业带头人7名,发展稻虾900余亩,涉及80%农户;采取“合作社+脱贫户+农户”模式,种植柑橘100亩、九叶青花椒300亩;建成黑山羊养殖基地1个,采取“借羊还崽”带动群众养殖黑山羊1000余只;采取“草莓+西瓜+蔬菜”循环种植模式,发展大棚果蔬100余亩……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大足区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让农村聚人气、留人才、富口袋、兴文化。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大足区推进大足黑山羊、大足冬虾、大足冬菜全产业链环节统一标准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健康的标准化种植养殖体系,成立种植养殖协会推进标准执行,上半年出栏大足黑山羊8.2万只,同比增长0.3%,存栏大足黑山羊17.8万只,同比增长3.0%,在建万只羊场6个;水产品产量1.68万吨,同比增长4.5%,新增稻渔基地1.3万亩。
  评选全区“十佳农业加工企业”,新增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祥源中药),实现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6.5亿元。创新“品牌引领+标准支撑+直播带货+数据赋能”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开展直播带货活动11场,预计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45亿元,同比增长7.5%。


乡村和美润民心

  “每天早上打扫一下房前屋后,已经成为村民们的一种习惯了,家门口的环境好了,我们住着也舒服。”龙水镇高坡村,村民王智容拿着扫把打扫卫生。
  文明乡风是乡村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高坡村位于大足区东南部,辖8个村民小组,1549户村民2017年11月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村,2020年通过了全国文明村复查。
  乡风文明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催化剂”,也是提升农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高坡村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在选树先锋榜样、深化宣传引导上下功夫,持续开展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乡村新时尚。从2008年起,高坡村就开始实行“环卫星”“致富带头人”“好儿女”“好婆媳”“五好家庭”等优秀个人和家庭的评选活动。“每年如此,我们已经坚持了好几年了。”高坡村党委书记朱天友说,评选活动的开展,切实提升了村民精神文明意识,让村民养成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雍溪镇凉风村好几家村民家中有嫁娶的喜事。与以往不同,显得十分的“清净”。这都归功于村里的红白理事会。
  凉风村把红白理事会作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教育和带动群众破除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愚昧落后的陋习,遏制不良风气,净化乡风民风,引导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
  “过去,村民办婚丧宴席比较讲究规模,一般在30桌左右,铺张浪费情况较为严重。”凉风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周小梅介绍,为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2021年,村里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以政府为指导的红白理事会,结合村规民约制定了红白理事会制度,对婚事丧事的酒席规格、礼金数额、礼仪模式等作出了规定,并通过发放宣传单、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广泛向村民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理念,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以前,村里的红白喜事,乡里乡亲,哪有不去的道理。”今年55岁的凉风村2组村民袁显刚说,村里大多数村民都是就近务工为主,工资大多在3000元左右。但是,以前村里红白喜事的礼金“标准”是每次400元—500元。“要是一个月赶上四五户的礼,工资就去了一大半。要是遇上多家请客,一家人还得‘拆开’去送礼。”
  相较于往年一到节假日就不得不参加各种宴席,礼包是一个接着一个往外送。今年春节期间,凉风村3组村民贺绍兰的主要支出就是给后辈的红包。
  “现在好了,村里有人婚丧嫁娶,请客的范围和桌数也控制了,很多红白喜事不用再碍于‘在一个生产队’而参加,自然也不用送礼了。”贺绍兰说,“现如今,大家的思想观念都有了大转变,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宴席、随礼互相攀比等不良风气,不再‘打肿脸充胖子’,感觉轻松多了。”
  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人减少了,也带动了村里操办满月酒、寿酒的数量下降。“对于这种变化,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说好。”周小梅说。“村民的思想觉悟、文明意识都很高,铺张浪费情况基本没有了,攀比之风也减少了,红白理事会‘理’出了文明新风。”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就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走乡村善治之路。
  大足区深入推行“三制一化”,以移动公司“小院家”乡村治理平台为载体,全面推行“积分制”,村社覆盖率达到100%,8万户农户纳入积分管理。深入挖掘如婚俗改革、三力七单工作法、“互联网+智慧养老”等典型案例,金山镇“推出暖心举措治理高额彩礼”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获得农业农村部全国推广,培育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美丽宜居巴蜀示范村6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6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23个。
  乡村和和美美,田野才会充满希望。
  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既是大足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的“潜力股”。
  高低相对,长短时变,弥补短板、缩小差距,就是释放潜力、激活动力。未来可期。
  在走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的乡村新篇章中展现大足担当、贡献大足力量,时与势我有,稳与进可得。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足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明确了“5513”的工作思路。
  第一个“5”是——深化推进农村“五合一”综合改革试点,唤醒“沉睡”资源、增强“造血”功能、释放改革红利。
  第二个“5”是——扎实开展“五星村庄”评选,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到2025年底,评选出100个“五星村庄”。
  “1”是——加快推广一套农房建设管控导则,引领带动乡村风貌全面提升。
  “3”是——持续实施三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小镇焕新”行动、“岸上能看景、下河能游泳”行动)五年行动计划,不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工作安排,加快打造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大足范例的具体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实践。
  风正扬帆正当时,勇立潮头敢为先。
  只有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奋力打造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大足范例,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才能使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大足成色更足、底色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