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总第563期 >2024-09-23编印

“1381+32”重庆专精特新企业何以再创新高
刊发日期:2024-09-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接1版)
  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专精特新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市前列,部分企业产品在全国及全球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前茅。
  专业化程度高,专精特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值超过8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比值超过95%,聚焦主业的特征明显。
  研发体系较为完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均有专属研发机构,研发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达3成多。
  补链强链效果好,在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里,填补国内国际行业空白的企业占比超过70%,关键领域补短板的企业占比近80%。


化解痛点
开展“政银企”对接,遴选专家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

  重庆专精特新企业为何能屡创新高,且亮点突出?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提供帮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比如,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位于两江新区、专注微创手术工具研发生产的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山科技),其手术动力装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常年位居行业前列。然而这位行业“模范生”亦曾遭遇资金难题——前些年,由于西山科技一笔贷款无法及时偿还,一度面临逾期风险。
  得知这一情况后,两江新区管委会当即派遣专人协助西山科技申报区级财政贴息优惠专项资金,这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治标需治本。通过市经信、财政、金融等多部门调查发现,中小企业贷款时,由于无法出具金融机构所需抵押物,让不少企业面临融资额度赶不上发展速度的困局。
  为此,从去年以来,市经济信息委陆续与多家银行金融机构签订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接连推出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信贷产品“专精特新信用贷”,为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信,通过“政银企”对接及时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对于不断发展壮大的专精特新企业,不仅需要引资,还需要引智。比如,企业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如何上市等“成长的烦恼”,都需要“智囊高参”支招献计。
  为此,近年我市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项行动,形成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企业诉求解决渠道,在区县层面实现专精特新企业“一企一策一人”服务全覆盖,帮助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解决了涉及用地、用电、用工等发展难题。
  为帮助企业了解“专精特新”惠企政策实现“应享尽享”,我市还建立了专家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机制——从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中选出上百名服务能力强、业务精湛、特长突出的专家,为10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并分区县、片区安排300名专家联系“面对面”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通过“引资”“引智”双管齐下,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得到实实在在支持,打好了发展壮大的基础。

多措并举
培育更多专精特新“硬科技”企业

  梳理今年以来我市新培育的专精特新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以发现,它们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软件产业、科研技术服务业,其中不少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416”科技创新的建设推动下,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与全市制造业发展走向一致,发展韧劲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接下来,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如何变得“更强壮”,在数量及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在日前举行的全市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改革工作调度会上,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将深化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改革,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硬科技”企业,具体包括——
  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和优质企业生成,通过精准服务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进档升级”。
  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等专项行动,助力提升企业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深化开展“渝链同行、百场万企”活动,持续畅通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供需信息对接,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加快开发推广“码上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集成化、“一站式”线上服务。
  从行业“点”“线”“面”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创新是企业发展第一要义,我们将支持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全市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该负责人表示,将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开展创新研发攻关,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让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新产品在场景中先行先试。
  另外我市还将提高融资可得性,为企业“输血”,包括引导基金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专精特新企业、优化完善“政银企”对接,建立担保机构、银行和市、区县两级政府风险分担补偿资金池,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政府性担保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