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综合总第549期 >2024-08-30编印

首播前三日收视率全国第一超八成戏份在重庆取景
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走向大西南》在央视热播
刊发日期:2024-08-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日报记者周双双实习生罗多多
  首播前三日收视率全国第一,这是重庆出品的电视剧《走向大西南》交出的成绩单。
  8月23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联合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四川京成影业有限公司、重庆星光书影文化传媒等出品的37集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走向大西南》在CCTV-1黄金时段播出。
  记者了解到,该剧播出3天来,凭借恰到好处的叙事节奏、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意蕴深厚的历史内涵,迅速吸引了广大观众的视线,热度居高不下。
  《走向大西南》为何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哪些场景在重庆取景拍摄?在创作过程中,该剧又有哪些新的表达?8月28日,记者对《走向大西南》编剧、制片人、后期导演李康进行了线上专访。


编剧团队多次到重庆求证采风
组织文史专家交流研讨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毛主席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雄伟诗篇。我军势如破竹,于1949年5月27日解放上海。党中央随即布局大西南,决定由邓小平和刘伯承率二野入川,解放大西南。刘邓二人再次携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百感交集。《走向大西南》的故事就从这里讲起。
  “这部剧让我看到了自己所生活的城市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真的很有共鸣。尤其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在这样的节点播出这部剧,让人们对历史有了更多的回顾。”市民周忠表示,剧集才播放到第6集,但已迫不及待想要看到后面的剧情。
  “我们的创作团队大都来自西南地区,可以说解放大西南的故事深深烙在了我们的成长记忆中,这也给大家提供了更多创作灵感。”李康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后来又回到西南大学任教,编剧团队多次到位于北碚缙云山上的中共中央西南局旧址求证采风,组织文史专家交流研讨。


在重庆取景拍摄
让重庆观众更有亲切感

  “重庆人对于中共中央西南局的历史是熟悉的,当初西南局发出‘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的号召,建设了重庆人民大礼堂、重庆体育馆、大田湾体育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等,为区域建设和治理奠定了基础。”李康介绍,为了在剧中呈现出这样的历史厚重感,剧组在北碚中共中央西南局旧址、举人楼,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里的红楼(原重庆第二机械工业学校第一教学楼),江津夏公馆以及两江影视城、成渝铁路等处取景拍摄。
  “可以说剧中超过八成戏份都是在重庆拍摄的。”李康表示,这也让重庆观众更有亲切感,更能沉浸式追剧。

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唱响“三首歌”

  《走向大西南》是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剧,并被列入中宣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电视剧展播活动重点推荐剧。这样一个重大革命题材,对于剧本创作有更高的要求。
  李康表示,编剧团队在创作过程中秉承的宗旨就是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写实方面,充分尊重历史事实,讲好中共中央西南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陆续完成了恢复工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剿匪反特、修建成渝铁路、团结民族同胞、和平解放西藏等历史故事。写意方面,则聚焦塑造更生动、鲜活的人物,以打动更多的年轻观众。
  李康介绍,整部剧作实际上唱响了“三首歌”。首先是波澜壮阔的史诗颂歌。电视剧聚焦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同志带领的中共中央西南局,展现了如何在艰难险阻中开创西南地区和平稳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其次是拨开迷雾、成长奋斗的青春之歌。电视剧聚焦由万余名高校学生、年轻干部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展现了如何将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西南热土。而这首歌的勾勒,也与李康大学教师的身份有关,他希望剧集能给更多的年轻人带来关于理想与奋斗的感悟。
  最后是诠释人间烟火的幸福欢歌。电视剧聚焦大西南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充满烟火气的幸福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