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天下大足总第546期 >2024-08-27编印

鱼稻共生“唱”丰年
刊发日期:2024-08-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水稻收割现场。

水稻收割现场。

  

  新渝报讯(记者 李东 陈柯男 实习生宾振宇文/图)初秋时节,在大足区棠香街道和平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1200亩水稻喜迎丰收,其中,300亩鱼稻共生田更是奏响双丰收的动人乐章。
  走进和平村,收割机忙碌地穿梭于广袤的田间,发出阵阵欢快的轰鸣声,金黄的稻谷如粒粒珍宝被收入仓中。为确保水稻顺利收割,村民们在收割前夕将共生田里的鱼集中转移至一个鱼塘。夜幕降临,点点手电光闪烁,村民们齐心协力拉开大网,肥美的草鱼、活泼的鲫鱼在网中欢蹦乱跳,村民们的脸上个个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水稻不用自己种,鱼也不愁卖,大家都自愿参与,收入高了当然高兴。”村民罗龙玉说。
  和平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邱志洪告诉记者:“水稻收割之前,村集体将每家每户稻田里的鱼集中到了这个鱼塘进行集中销售,因为天气最近的高温天气,我们将捕捞售卖工作安排到了晚上。村民不仅可以得到每亩700元的土地租金,还可以在年底得到相应分红。”
  今年,和平村的村民们收获满满。除了水稻和土地租金的收入,今年村民们还可收获5000斤鱼。和平村的“稻+”产业,不仅实现了粮食稳产增收,还通过养殖鱼类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也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力量。
  邱志洪介绍,“和平村共有300亩鱼稻共生面积,鱼在田中生长,吃的是稻花与微生物,节省了饲料的投入,同时鱼的排泄物也可以成为水稻生长的肥料。相较于传统水稻种植而言,鱼稻共生每亩可以增产2000元左右。”
  据了解,和平村以“稻+”产业为引领,不断探索创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走出了一条生态与效益共赢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