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
这一波“秋老虎”,既猛烈又持久。
根据新华社8月26日报道,重庆市气象台26日11时30分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这是自8月21日以来,重庆连续6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连续多日发布高温预警,且均为最高级别“红色”,不可不重视。红色预警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这已经远超人体平均温度,如果长时间待在户外,极易引发中暑。也因此,必须认识到,高温预警不仅仅是一种提醒,更对应着一系列的相关工作。在高温红色预警下,政府部门要提醒民众外出时做好防暑防晒,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保持食品新鲜,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要停止除特殊行业外的户外露天作业;要按照预案做好高温应对、防火相关工作等。这些都要有条不紊地展开,精细落实。
再到劳动者个人,要严格按照《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参考文本)》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全天安排职工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职工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安排室外露天作业职工加班。用人单位要不打折扣、严格执行,合理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的户外工作时间,尽量避开酷热时段作业;适当增加劳动者休息时间和轮换班次。多一丝关怀,就多一分安全;多一些保障,炎炎夏日就多一丝清凉。
高温,也会带来比如森林火灾、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关职能部门要倍加重视、倍加警惕、倍加负责,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把各类可能突发的情况预想到,把各种可能诱发的问题预测到,在科学预判的基础上,提前把人员力量和任务分工部署到位,做到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防患于未“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预警,预的是思想,是行动;警的是群众,更是相关部门的责任落实情况。唯有不断提高警觉,时刻保持灵敏、迅捷的反应,打有准备、有防备之仗,才能在来势汹汹的“秋老虎”中,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