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渝周刊·理论总第544期 >2024-08-23编印

建议强化“四举措”加快引进市外青年人才
刊发日期:2024-08-23 阅读次数: 作者:李远丹夏波  语音阅读:
  

□李远丹夏波

  对城市而言,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当前,青年人才增长情况,是党建报表的重要指标,也是大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客观反映。据统计,2023年大足区引进市外来足青年人才622人、列全市第21位;今年1季度、2季度分别为106人、76人,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以人社系统2023年社保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市外来足青年人才特征,针对性提出工作建议如下:
  一是“因地制宜”强化云、贵、川及两湖地区引才。引才工作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随波逐流,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准着力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从数据看,四川来足就业青年人才最多,为190人、占比30.5%;贵州、湖北、云南、湖南等周边省份来足人数较多,分别为38人、34人、32人、30人,合计占比21.6%,以上区域人数超过总人数一半。从横向看,铜梁开展了赴四川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校引才活动;江津以成都理工大学为起点,组团赴市外高校开展引才活动等,都把四川作为引才重要省份。从纵向看,今年教育系统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招聘应届毕业生50余人,但符合条件的仅10余人,因过多关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致引才效果不佳。
  建议:以云、贵、川及两湖地区为引才重点区域,通过聘请“校园引才大使”、开启“引才专列”,举办先进制造业、医疗、教育等专场招聘活动,提升引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因时制宜”强化3月、4月、5月时间引才。引才工作要把握好时间点,用好招聘黄金期,特别是“金三银四”应届毕业生求职招聘季。从数据看,参保人数一季度为112人、二季度为87人、三季度为251人、四季度为172人,其中三季度、四季度分别占比40%、27.7%,9月份更达到119人。由于应届毕业生须7月份毕业入职后才能缴纳社保,说明二季度招聘人数最多,是每年引进青年人才的黄金时间段。从横向看,自3月2日启动2024“百万人才兴重庆”首场引才活动后,3月有南岸、巴南,4月有江津、铜梁等区县及时开展专场引才。从纵向看,大足区于8月1日盛大启动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足来足就业创业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相比较起来,时间有点滞后。
  建议:聚焦每年3月、4月、5月招聘黄金期,提前谋划、系统谋划、精细谋划系列引才活动,组织高校、国企、重点民企等用人主体收集并筛选优质岗位,把握好引才有利契机。
  三是“因行制宜”强化制造业、教育、卫生行业引才。引才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单位,推动以才引才、以才育才,实现人才集聚成势。从数据看,制造业、教育培训、医疗卫生3个领域引进人才最多,分别为125人、112人、110人,合计占比55.8%,其中制造业以规上企业为主,主要涉及盛泰光电、双钱集团、大昶等企业。从横向看,“百万人才兴重庆”首场引才活动设置“满天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卓越工程师”等8大特色专区,把引进先进制造业人才放在前列;江津专场引才活动亦主要提供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领域岗位;铜梁专场引才活动重点围绕医疗卫生系统。从纵向看,大足区虽相继举办制造业、教育、卫生领域引才活动,但制造业引才成效一直不高,如某次提供95个岗位赴泸州招聘,仅3人符合市外青年人才条件。
  建议:尽快发布《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收录优质岗位、人才需求、年薪等信息,绘制“人才图谱”,分批分次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教育、医疗卫生行业吹响人才集结号。
  四是“因人制宜”强化“本科+企业人才”“研究生+专技人才”引才。引才工作要围绕用好人才,根据产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人才的使用,做到让专业的人才干专业的事。从数据看,引进青年人才中博士研究生有3人、硕士研究生67人、本科生473人、专科生49人;专业技术人才169人、经营管理人才272人、高技能人才16人、社会工作人才13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中的本科生有239人、占比87.9%;专业技术人才中的研究生有56人、占比80%,比重都较大。从横向看,近期南岸63家企业招聘人才仍以大学本科为主,占比61.3%;北碚对智能制造类岗位需求542人、占比53.9%,对硕士以上、本科、专科人才需求占比分别为15%、50.4%、34.6%,本科人才仍是引进重点。从纵向看,大足区产业人才中对硕士、博士类科研人才需求不高,且还有较大一部分人才需求仍停留在专科类技能人才。
  建议:尽快出台政策差异化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力度、科技人才培育力度,给予购房补助、安家补贴、科研资助等支持,形成政策比较优势,唱响“大有可为 足够爱才”人才工作品牌。

  (作者李远丹为中共大足区委党校干部,夏波为中共大足区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