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总第544期 >2024-08-23编印

做大做靓“石刻联动”做足做特“山水文章”全力推动“串珠成链”
大足:加快建设享誉世界“文化会客厅”
刊发日期:2024-08-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八月十六日,大足区风景怡人的龙水湖旅游度假区。重庆日报记者龙帆摄

八月十六日,大足区风景怡人的龙水湖旅游度假区。重庆日报记者龙帆摄

  8月4日,大足区宝顶山石刻景区,游客正饶有兴致地游览参观。 重庆日报记者罗伟摄

  8月4日,大足区宝顶山石刻景区,游客正饶有兴致地游览参观。 重庆日报记者罗伟摄

  8月16日,大足区拾万镇,游客在参观隆平五彩田园。 重庆日报记者龙帆摄

  8月16日,大足区拾万镇,游客在参观隆平五彩田园。 重庆日报记者龙帆摄

  8月16日,大足高新区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园,台铃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推出的多款新能源摩托车引人注目。 重庆日报记者龙帆摄

  8月16日,大足高新区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园,台铃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推出的多款新能源摩托车引人注目。 重庆日报记者龙帆摄

  8月16日,大足高新区,记者在采访施密特电梯智能制造相关情况。 重庆日报记者龙帆摄

  8月16日,大足高新区,记者在采访施密特电梯智能制造相关情况。 重庆日报记者龙帆摄

  

数读

大足做好“三篇大文章”

■国际文旅名城
  上半年,大足石刻游客量和门票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1%、22.9%

■特色产业高地
  选准“246”产业细分赛道,奋力打造知名的特色产业高地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分别达
196家、1642家
  ●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
  ●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城乡融合示范
  探索“五合一”综合改革,有效盘活农村“四块地”
  ●到目前,在
6个试点村(社区)整治农用地19.6万余亩,新增耕地1.1万余亩,腾退宅基地9535户,增加建设用地指标5054亩

□重庆日报记者赵伟平实习生吴金锴
  8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区县谈落实”系列第16场主题新闻发布会,大足区相关负责人围绕“勇担新使命争当排头兵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当前,大足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全力做好国际文旅名城、特色产业高地、城乡融合示范“三篇大文章”,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奋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贡献大足力量,实现长足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文旅名城

  大足不仅拥有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还拥有风光旖旎的龙水湖度假区,以及如梦荷棠·山湾时光、隆平五彩田园、红岩重汽博物馆等特色景区景点。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观、老百姓创造的惬意生活,共同构成了大足的“日月繁星”。
  如何利用这些历史文化以及山水资源,加快建设国际文旅名城?
  大足区委书记陈一清表示,大足提出加速构建“日月辉映、繁星闪烁”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就是要依托大足石刻这张“太阳般”的世界级金质名片,以及龙水湖这个“月光女神般”的靓丽山水,再加上如同繁星闪耀的众多特色景点,将大足建成国际有影响、国内有地位的国际文旅名城。
  具体而言,将从做大做靓“石刻联动”、做足做特“山水文章”、全力推动“串珠成链”三个方面发力。
  以做大做靓“石刻联动”为例,大足始终牢记“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重要要求,聚焦让大足石刻“走下崖壁、与国际对话、向世界邀约”,推动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正式开门迎宾,实现大足石刻“五山”全面开放。
  同时,创新推出8K数字球幕影片《大足石刻》,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云游·大足石刻”正式上线,游客动动手指就能在线领略千年石刻的精美绝伦。
  今年上半年,大足石刻游客量和门票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1%、22.9%。
  接下来,大足将深入实施大足石刻景区保护提升、数字活化等工程,加快推进宝顶山—北山快速通道等旅游环线建设,让游客能更加方便快捷、全面系统地领略千年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开“足”马力打造文艺精品力作

  文化,关乎民族的思想血脉、群众的精神福祉和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近年来,大足坚持文艺立品、文化惠民,用心雕琢“足字号”文化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提升大足的优质文化供给能力。
  在勇攀文艺精品“高峰”方面,大足区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以《只此青绿》主创团队为基础班底,全力打造《天下大足》主题舞剧。目前,《天下大足》已进入最后舞台排练、制作完善阶段,即将与观众见面。
  在铸就文艺创作“高原”方面,大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现实题材文学精品创作等文化工程,创作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文艺作品。如《大足小工匠》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金奖,诗歌《菊的四重奏》获全国赛一等奖。
  下一步,大足还将深入实施文学“讴歌”、美术“添彩”、非遗“传承”等工作计划,持续加强对文艺队伍的价值引领和创作引导,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努力创作更多文艺精品。
  在打造文化交流“高地”方面,大足持续开展“全国知名作家大足行”“牵手大足石刻”等文化交流活动,顺利完成央视《非遗里的中国》重庆篇的录制和重庆卫视《诗行长江·大足之旅》的拍摄。
  接下来,大足将接续办好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联动四川省资阳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精心打造“资足常乐”“点石成金”等文化品牌,全面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推动重庆小商品走向国际“大舞台”

  2022年,大足成为重庆唯一的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在市场集聚区内采购,单票报关单不超过15万美元,且在采购地办理通关手续的贸易新方式。
  大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以来,大足加快建设成渝腹地对外贸易合作集聚区,探索打造市场采购贸易“重庆模式”,推动全市“小商品”走向国际“大舞台”。尤其是今年以来,大足已试点出口3130票,总额达12.5亿元,在全国同批试点中位列第一;1月至6月,全区进出口总额激增153.2%,增速位列全市第三。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专为‘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产品出口量身定做,其准入门槛更低、通关速度更快、税收政策更优、外汇管理更灵活。同时,试点带来的政策利好,帮助很多不敢、不懂、不会开展外贸业务的中小微企业‘出海’,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这为我们的五金等小商品便捷出口国际市场提供了一条合规通道。”上述负责人说。
  同时,为了让跨境贸易更加简便快捷,大足建成投用了“渝采通”跨境贸易服务平台、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将监管服务与外贸服务一体集成。如今,从大足龙水五金市场走出国门的已不仅是当地的小商品。
  下一步,大足将把握试点契机,致力于打造集小商品生产制造、批发集散、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成渝腹地对外贸易合作集聚区,不断畅通外贸“出口圈”,培优外贸“生态圈”,扩大外贸“朋友圈”,推动全市“小商品”走向国际“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