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541期 >2024-08-20编印

10余家中央和市级主流媒体聚焦大足
扛起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
刊发日期:2024-08-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新渝报讯(记者何美林熊敏秀实习生杨心雨)8月16日,“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主题集中采访走进大足区。来自新华网、重庆日报、华龙网、上游新闻等10余家央级、市级主流媒体的记者前往大足石刻游客中心、龙水五金市场、龙水湖旅游度假区、隆平五彩田园、大足高新区等地,深入了解大足区在打造特色产业高地、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建设等各方面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文旅发展日新月异

  当前,大足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大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国际文旅名城”这篇大文章,力争到2024年底,全年接待游客达3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0亿元;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3%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以上。
  达成目标并非空谈。当天,采访团体验了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的视觉震撼、乘船感受了龙水湖的碧波荡漾,不禁陶醉,为大足加快构建“日月辉映、繁星闪烁”(日、月分别指大足石刻和龙水湖风景区,繁星指其它小而靓的特色景点)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呈现的绚烂画卷点赞。
  据介绍,大足石刻的宣传与保护利用突破技术限制,建设出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拥有自身特点的影院,开创了球幕影院的设计、建设新标准,既是对大足石刻文物的保护,更实现了对文物的“有效保护、永续利用”;龙水湖在整个规划方面,坚持“大保护、巧利用、微开发”,深挖巴岳山、龙水湖“山水”资源,策划了度假观光、运动休闲、生态康养、创意夜游、研学修行、主题节会等6大系列、60余个项目,推出不少游玩新场景。
  曾多次来到大足采访的华龙网记者刘岱松感叹,胜景宜人满目新,“让我感受到了更加立体、更加多维的大足文旅新形象。”

产业发展有动力

  走进大足高新区,以施密特电梯、台铃新能源摩托等企业为代表所展现出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智能制造发展趋势让采访团兴趣盎然。“你们企业的智能化体现在哪?”施密特电梯制造中心总监母少林介绍:“我们搭建了电梯物联网平台,通过为电梯配备传感器和连接设备接入平台,可以在线监控一台电梯从销售、设计出图、采购、供应链物流,到生产交付、安装维保等全生命周期流程,实现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故障等智慧功能。”
  在大足区“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中,智能电梯产业只是其构建新型工业化新图景的特色产业之一。下一步,大足区将紧扣服务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继续抓好“2+4”优势特色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专用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再生资源及新材料2个主导产业,现代五金、智能电梯、锶盐、光电4个特色产业)巩固提升,推动“6”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及传感器、医药中间体及现代中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无人机及航空地面设备、机器人、食品及酒水饮料等6个领域细分产业集群)破题开局,加快建设配套成渝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特色产业体系,奋力打造知名的特色产业高地。
  视界网记者王铎翰表示,不管是大足高新区高精尖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还是大足龙水五金市场获批重庆唯一的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他们都能从中感受到全区一盘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产业展现新动力,“其中不乏可借鉴推广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挖掘宣传。”

城乡融合有特色

  城乡融合示范是各个地方都在积极探索推进的重要工作。当天,采访团走进拾万镇长虹村,见证了全村被打造成隆平五彩田园综合体及农村五合一改革试点取得的改革成效。据介绍,全村已建成500亩五彩大地艺术景观、300亩五彩农庄、杂交水稻科普展览馆、米型观景台、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长廊等项目,实现发展稻渔生态种养2000亩,年吸引游客15万人次、研学学生3万人次,带动群众增收800万元,充分展现了大足围绕“城乡融合示范”文章,形成了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上游新闻记者王淳虽已观摩过多次,仍对满田的水稻深感震撼,“这里已经打造成集‘高科农业、休闲观光、科普研学’为一体的农旅文商融合田园综合体,在资源规划、强村富民等方面,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足城乡协调发展焕发出新活力,展现了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和美画卷。”
  “一天的采访行程虽未能展现新时代大足高质量发展全貌,但是,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大足基于区情区位、发展阶段,扛起了新时代的使命任务、亮出了城市新名片、用好用足了发展优势,让我们直观、强烈地感受到了链接成渝‘两高’桥头堡城市发展的勃勃生机。”新华网记者刘文静表示,后续的宣传报道会充分展现大足发展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