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夫
第四十章 科学教育沐春风
粉碎“四人帮”后的华夏大地
空气开始洁净 天清气朗
中华民族从噩梦中醒来
大动乱大劫难终于结束
但见眼前白雾茫茫混沌片片
中国何处去
人类社会这个最复杂的方程组
似乎无解 更没有现成答案
却如大山堵在国人的鼻翼前
夏日明媚阳光下复出的邓小平
千头万绪中果敢抓住最关键
千秋基业 人才为先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民、人才的伯乐重回人间
(一)
天道地轨 四时轮序
春姑娘在水一方 乍暖还寒
邓小平因病住进三〇一医院
全家在那安静环境中迎来新年
他出院后按叶帅安排住进西山
此地风景幽美安静 宜于康复
方便两位老战友随时谋面
敞开心扉就国是进行深入商谈
叶帅率先向党中央提出
请小平同志马上复出
治国理政亟需他的才干和经验
党中央主席认为时机尚未成熟
小平不得不忍耐 继续耐心等待
此事难以顺风扬帆
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民的思想被禁锢上十年
思想僵化成“正常”的必然
还有人为阻挠的因素
更是当时历史的局限
坚持“两个凡是”①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依然是党中央喉舌的声音
正以强大火力批判“四人帮”
也捎带“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两种思维、观念在斗争
两种代表、力量在角力
还有来不及被清算
正逍遥法外的第“三种人”②
还有享受“文革红利”未被追究
终生怀念“文革”的假面人
他们梦寐以求“文革”永远进行
但历史是人民书写的正义
历史在反思 在前进
人民在呼唤 在成长
中国共产党在革新 在进步
(二)
粉碎“四人帮”之后的
第一次中央工作会议③
陈云王震等功勋元老纷纷提出
尽快请小平同志复出领导中国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冬去春来的讯息催生大地解冻
迎春花引得百花绽放
一石激起浪千层 春水涟漪卷波澜
一笙一箫非独奏 管弦丝竹成合唱
强烈要求邓公“出山”的呼声
一浪高过又一浪
中央正式予以澄清
邓小平与“天安门事件”无关
他的问题将会得到圆满解决
时机选择在十届三中全会上
尽管尚未恢复名誉和职务
面对积重难返堆成山的问题
邓小平以老党员的责任感
以老革命家的远见卓识
在“赋闲”的空档时间里
约谈部分思想解放的同志
提出必须抓落实干部政策
平反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
旗帜鲜明提出端正思想路线
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这是他三十年一贯的观点
“两个凡是”存在严重的错误
它在学理上、逻辑上也是悖论
他就此问题致信党中央并华国锋
现时的中国危机四伏
最根本的是人才危机
抓教育和科技就抓住了根本
这是前年未攻克的堡垒
一因“四人帮”的疯狂干扰
一因时间太短来不及全面展开
这成为百万统兵大帅未解的心结
今年必须攻下这两个“山头”
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总钥匙”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
科学研究是发展的先行官
科技的基础在于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必须先行
这一切都依赖“人”的解放
尊重知识和人才要成为社会风气
(三)
初夏的京城艳阳高照
和煦的微风送来阵阵花香
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了④
在党内健康力量的主导下
恢复小平同志崇高的荣誉
恢复他的党内外一切职务
党中央副主席
国务院第一副总理
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追认华国锋同志为党中央主席
和中央军委主席
“四人帮”被开除党籍
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四妖魔的共同“头衔”实至名归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
反革命两面派
独有的“头衔”恰如其分
王洪文——新生资产阶级分子
张春桥——国民党特务分子
江青——叛徒
姚文元——阶级异己分子
自1970年庐山会议之后历经七年
党内高层的邪恶力量再次被清除
从林彪陈伯达康生到“四人帮”
他们把混账、虚滑、阴险
奸诈、凶狠、毒辣、残暴
演绎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会议针对大乱之后的百废待兴
决定提前召开中共十一大
(四)
足球运动是硬汉间的对话
也是铁杆球迷狂欢的节日
小平复出进入公众视线
首次出现在北京工人体育场
“文革”结束后第一场
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决赛
悄无声息看球的邓公被认出
整个球场顿时热情火爆沸腾
欢呼和问好的声浪排山倒海
终于盼得邓公出山了
七十三岁的古稀老人
像小伙子一般健旺
老人肩挑背扛一个
又大又穷的人口最多之国
是历史的辛酸
却是中国的希望
更是人民的福祉
只要有小平同志顶着
天穹就永远塌不下来
中国又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全国人民敲锣打鼓奔走相告
神州大地喜气洋洋游行欢庆
当代周公回来了
诸葛丞相回来了
小平同志终于复出了
我们国家大有希望了
如此的崇高威望
是历史告诉的
是时代选择的
是自然形成的
是战功政绩铸成的
他的老战友们说
现在天要塌下来的感觉
我们这些大个头撑不住
邓公小个子定能顶得稳
党心民心从此有了主心骨
国家民族从此有了擎天柱
逆水行舟从此有了明灯塔
劈波斩浪从此有了领航人
(五)
小平的洞察力深邃如天人
他非常明确地告诫世人
林彪和“四人帮”罪恶滔天
把国家折腾得千疮百孔
但真正的问题和最大的损失
还是在科学和教育方面
十一二年没有培养人才
他复出后一天也没闲暇
指示立即筹建国防科技大学
倡导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
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一概要借鉴
十日之内三次召见教育部长
连同中国科学院负责人
他每次都有新观点且一脉相承
教育和科技要从娃娃抓起
系统端出教育科技改革全盘计划
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的设计蓝图
针对实际走出困境的施工详图
全面振兴教育科技的国家宣言
如果授予他世界杰出教育家称号
真是实至名归 毫无溢美之词
经过十四天紧锣密鼓的精心准备
他主持召开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
会议本身并不特别
这在当时却石破天惊
六年前那个黑暗的日子
“四人帮”篡改毛主席批示
搞阴谋诡计炮制的“两个估计”
仍然是悬在知识分子头上的重剑
他们还挣扎在“黑帽”压顶的深渊
全国人民都为邓公捏把汗
处于担心他再次被打倒的惊怵中
他闯的是敏感区、禁区、雷区
把一批戴着各种“帽子”的
“反动派”甚至蹲大狱的“罪犯”
实则都符合小平确定的四条标准
有贡献、有见解、敢说话、说真话
请到中国土地上最高档的北京饭店
采用最高规格的接待标准
虚心向他们拜师、讨教、取经
整整五天 他没半分钟离席
礼贤下士、仔细倾听
与大家现场互动、耐心沟通
像久违的阳光照耀着禾苗庄稼
他当场答复或拍板解决
所有的疑难或棘手问题
“两个估计”的阴谋一时半会
尚无确凿证据予以揭穿
小平以革命家的胆略明确指出
十七年教育战线的主导方面
不仅不是黑线而且是红线
斩钉截铁恢复了历史本来面目
教育事业重回正常的前进轨道
开始了教育科技发展的新长征
去实现教育振兴的大目标
正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规律
提出五年见初效、十年见中效
十五年见大成效的中长期目标
从根本上明确了解决教育科技
这两个重灾区的路径和方法
这是一把无价的金钥匙
他雷厉风行在这两个基础和关键上
杀开一条血路 开始拨乱反正
(六)
十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十七天
中共十一大⑤在北京顺利开幕
“文革”十年的包袱太沉重
眼下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
缺乏打开新局面的足够胆识
全党全国很难根本性大转弯
会议宣告了“文革”的结束
重申根本任务是在二十世纪末
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却未能恢复正确的思想路线
“抓纲治国”依然大行其道
“文革”的错误理论政策口号
不仅没有纠正 反而加以肯定
历史重大遗留问题堆积如山
中国巨龙戴着脚镣蹒跚向前
如果照此道路继续走
实现根本任务就是空谈
要拨正中国巨轮的航向
举重若轻的小平任重而道远
所幸他像围棋博弈的高手
目光深邃 思维超前
布局精美 天衣无缝
他布下了缜密世界流宇宙流
从不计较和纠缠一子一劫
落子如飞 一气呵成
运筹帷幄 举重若轻
他明智的战友理解并支持
他为国家布局的这盘大棋
更多的人认为是一盘险棋
历史不断证明是一盘妙棋
尽管全国局面似一团乱麻
千头万绪 百废待兴
但他始终保持头脑的异常清醒
火眼金睛穿透了中外古今
全球在他心中不过一幅地图
是他攻城拔寨的小小山村
他自告奋勇主抓教育和科技
好比在重重包围中寻求突围
为大决战组建先遣队敢死队
为取得胜利撕开一个突破口
开辟全军奋勇前进的大通道
(七)
在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上
小平以革命家的胆识和果敢
当场拍板 一锤定音
实行教育“两条腿走路”
高等教育、基础教育齐头并进
当年恢复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
尽管一波三折 步步惊心
小平强有力地把历史向前推动一步
最终如钉钉木 尘埃落定
高考是刘少奇“资产阶级专政的罪证”
取消高考是“文革”的“伟大成果”
高考本是社会各阶层子弟的平等竞争
接受教育的机会像一面镜子
反射的是最大的社会公平与不公平
恢复高考制度的最初几年
参加高考者也是一道奇特风景
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叔侄舅甥
相差一代人年龄的考生同场竞技
有的成为大学同窗校友
这些“老一辈”的同学
多数来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也包括因故留城待业的知识青年
决定千万知青大返城是小平的魄力
印证了他毅然决然的治国本领
为城市青年的前途打开希望之窗
使其能够在正常轨道上主宰命运
部分弥合国家人才大断层的裂谷
并为七年之后开始的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储备了栋梁
中央五七艺术大学音乐学院
年底恢复中央音乐学院之名
录取比例低于百分之零点六
六位青年教师联名上书小平同志
马上得到批示“很高兴,建议子以支持”
招生计划因此扩大一倍多
作曲系成为扩招比例最高的系
培养的作曲家成为中国的“梦之队”
助力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大合唱
将中国现代音乐推向历史的前台
多年后被誉为“改写了中国音乐史”
(八)
在小平的力主和推动下
平反冤假错案终于启动
虽是冰山的一角
但一草一木的开始返青
犹如一滴水可折射大海
窥一斑而见全豹
山野泛绿昭示着春天的来临
他复出后参加的第一个追悼会
就是悼念冤死的前教育部长
为教育事业殉难的周荣鑫
全国大张旗鼓为“臭老九”正名
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壮丽人生的第一位引路人
文艺界教育界受迫害的人最多
老舍是最早为“文革”殉葬的作家
为老舍先生平反最具代表性
立马被提上议事日程
高考随后成为社会生活平常一环
至多不过是暑假期间一叶小景
在1977年却是热点中的热点
是社会瞩目和关切的聚焦点
全国人民学习的热潮空前高涨
教材教辅成了最紧缺商品
一本复习资料如获至宝
因为一张纸可书写美好前程
顿时洛阳纸贵全国出现纸荒
争相传阅大量的手抄本
高考答卷具有无边魔法
往往一锤定音决定人生前景
但政策的框框套套限制人才选拔
急坏文化基础较好的无数年轻人
他们所属的千千万万个家庭
特别是尚未返城的两千万知青
邓公胸襟似海 高瞻远瞩
展现了最博大的仁厚慈爱之心
他干脆利落再次一锤定音
参加“国考”报效祖国人人平等
一律参加考试 择优录取
政治审查一律不准设置障碍
政治标准就是本人表现好这一条
热爱祖国 不反党反社会主义
果断取消了“单位同意”的条款
防止个别人以组织名义设卡
用权力任性攫取其个人利益
真是顺应民意 深得人心
其时刘少奇还是头号“反动派”
他无辜的儿子也曲折通过了政审
凭真才实学跨进了高等学府大门
成长为我军和政府的优秀领导人
小平敞开天空般宽广的胸怀
不拘一格为国选拔人才
洞开为国挑选和培养英才的大门
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强盛后继有人
(九)
小平蓝天雄鹰一般的视界
心明眼亮透视苍穹和大地
见微知著洞悉社会发展规律
现时人才危机的根源在基础教育
就像正月里的庄稼青黄不接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全面恢复全日制教育秩序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规范地编印全国统一教材
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氛围兴起
照此耕耘自然就根系深植
枝繁叶茂 硕果满园
丰富的阅历使他深刻认识到
科技水平的深浅高下
才是国力竞争的关键
我国的科技水平在发展大潮中
遭风吹雨打 步履蹒跚
他双眼紧盯世界科技先进水平
瞄准科技创新与革命的最前沿
抓手就是改革科研和高校体制
激发国人主动性积极性方能搞科研
加强学习引进外国技术和管理
“两条腿”协调起来飞跑向前
追回我国停滞的十几年
弥补这些年中发达国家加速发展
甩开我们距离的三五十年
在“文革”阴魂未散的1977年
小平没有操之过急
集中火力一举攻破了“两个估计”
从政治、精神和声誉等高级层面
解除了知识分子的沉重枷锁
恢复了他们应有的价值和尊严
激发了他们献身事业的荣誉感
稳住了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基本盘
并通过外交途径使这两个领域
与国际接轨 实现国际合作
最早传达出拨乱反正的中国之愿
刚刚入秋中央就发出通知
即将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吉时定在明年霜冻刚融化的春天
(十)
作为身经百战的老帅
小平完胜了复出的第一战
尽管是地雷密布的攻坚战
但毕竟是在文明社会的二十世纪
大抓教育科技相对较快达成共识
无端障碍荒谬政策既可人为设置
努力通过调整和改革也能够取缔
要纠正冤假错案等重大历史问题
牵一发而搅动太多人的奶酪
牵涉评价文化大革命等敏感神经
必然牵扯到执政党的形象和威望
小平作为中国巨轮的掌舵人
必须在疾风暴雨中稳如磐石
火候上循序渐进 绵密细致
他揭穿“四人帮”的第一张画皮
——打着革命的旗帜搞造反
老干部是走资派反革命
造反有理 造反派是革命派
他撕下的第二张画皮是“两个估计”
他们污蔑知识分子是“臭老九”
他们企图泯灭人的思想束缚手脚
意在消灭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消灭传授知识传播文明的人
推行愚民统治的法西斯专政
他们反人类反人性反文明的罪恶
曾导致中国政坛一度的荒谬奇景
上了三个月私塾的流氓打手王洪文
当上写进党章的接班人
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文盲农民
成为副总理兼省委书记
纺织女工也能直接担任副总理
“两个估计”这棵罪恶之树
被连根拔起之后
文明之树科学之树
才得以扎根广袤大地
枝繁叶茂 开花结实
浓郁香气漫天飘洒
累累硕果造福人间
(十一)
小平运筹帷幄布下的每步棋子
都在中国大棋局乃至世界棋局中
适时发挥出奥妙无穷的威力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年
经济发展血气不足
社会大局几无起色
这位革命老人复出仅五个月
镇定自若、不徐不疾
在主抓的领域已亮点纷呈
开始推动大中国风生水起
教育和科技的长期荒漠上
开始绽放花朵 萌动绿荫
民众干涸贫瘠的心灵世界
开始得到知识和科技力量滋润
中国龙船的发动机成功装上芯
从此动力充足 马达轰鸣
富民强国将不再是空想式愿景
注释:本章主体内容时段为1977年。
①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②指在“文化大革命”中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
③1977年3月10—20日召开,总结粉碎“四人帮”以来5个月的工作和政治形势,部署1977年工作任务。
④1977年7月16—21日在北京召开。
⑤1977年8月12—18日在北京召开。
第四十一章 主政神州气象新
这一年中国低开高走
注定了在历史经纬上的不平凡
是中国开“天眼”的首年
思想解放风起云涌
拨乱反正大步流星
工作重点果断转移
邓小平吹响了嘹亮的冲锋号
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拂大地
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历史
定然从公元1978年开始起笔
已是融入中国人DNA的遗传性记忆
(一)
中国的天空已净朗一年多
社会走上正常轨道、恢复秩序
教育科学领域改革有序推进
军队的整顿和改革稳步进行
各种全国性会议相继召开
邓小平都一概关心关注
接见其代表给予支持和勉励
他挤出春节前的“闲暇”
访问了邻国缅甸和尼泊尔
重申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
中国永远不称王称霸
切实增进睦邻友好关系
途经四川时实地视察
指出农村和城市的政策
都要系统清理和改革
知青回城的根本出路在于
发展工业以吸纳就业
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旅游业
充分就业并积累资金
继续搞好农田水利基本设施
建设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二)
春节刚过召开全国政协会议
小平同志继周总理之后
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
随后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
他继续担任常务副总理
协助总理领导国务院全面工作
主管外交、教育、科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年规划纲要①
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
后来被称为“洋跃进”
修订的宪法被称为“七八宪法”
与“七五宪法”同出一辙
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概念
是“五四宪法”的退步
通过的“新国歌”则令人费解
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标志
是主权国家的标准音
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密码
是国家的记忆、灵魂
是民族肺腑音、时代最强音
独特、激越、深沉、雄浑
每每响起都会令国民暖流涌动
眼窝发潮、热血沸腾
此时的国民思维禁锢、思想僵化
国歌居然也备受折腾②
“新国歌”苍白无味
内容缺乏激情和形象性
简单把几句干巴巴的口号
强拉硬凑在一块儿
既没有鲜明的时代主题
又难以引起共鸣和深思
折射出精气神的流失
平淡得令人昏昏欲睡
反映了找不着北的迷茫
这些曲折和退步
皆为“两个凡是”指导下的产物
把并非真理的金口玉言奉为真理
用于指导不断变化与前进的实践
自然事与愿违、南辕北辙
把真理进行绝对化地照搬
就是死板僵硬的教条
出现张冠李戴的谬误
这其实是科学认识论的ABC
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校准前进方向
必须有新思路大智慧大手笔大图纸
宏伟蓝图在邓小平心中已初步明晰
他思谋周详后便果敢实施
(本章内容未完,转下期)
注释:本文主体内容时段为1978年。
①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概述了国务院《1976年至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10年规划纲要(草案)》设想的奋斗目标:到1985年要建设120个大项目,其中包括10个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油气田、36个大电站、6条铁路新干线和5个重点港口等项高指标的大计划。到20世纪末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生产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
②《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是新中国成立时确定的法定国歌。但在1978年3月25日的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被“新国歌”(曲调未变,换了歌词)取代,全国一片质疑和反对声。终于,在1982年12月4日的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新国歌”被废止。
(布谷夫:本名刘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