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在南川区金山大道,市政工作人员正在将车行道上的普通路灯,更换成能耗更低、寿命更长的LED灯。目前,当地主次干道的灯具改造已完成99%。
除了更换节能灯具,南川区13000余盏照明和景观路灯还接入了大数据系统,可根据室外光照情况,动态调整道路照明设施的启闭时间,实现“智能启闭、照度合理、节能低耗”。
迎峰度夏期间,不少地方还取消了“灯光秀”、建筑物装饰性照明等非必要照明。在大渡口,市政工作人员正开展设备调试,科学调整公园里景观照明设备的开启时段。
5月中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全市公共机构迎峰度夏节约用电倡议书》。倡议总共七条,“降低照明负荷”里,就包括“尽量减少使用景观灯、装饰照明,电力紧张时段停开景观灯、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的内容。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用电负荷将快速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研判,最高负荷预计同比增长超过1亿千瓦,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高峰时段局部地区可能供应紧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庆、江西、安徽等多地发布类似节电倡议,用意不言自明。景观灯、装饰照明,是城市夜晚的“面子”。而公共和民生场所的供电保障,则关系城市的“里子”。在供电能力可能受限的情况下,“面子”让位于“里子”,这样的取舍理性、务实。当然,要确保电力供应平稳,城市运行安全有序,除了着眼当前,更要立足长远。最近,重庆人期盼了多年的直流特高压输电通道,又有了新进展。
渝北±800千伏换流站是西南地区首座受端换流站,也是重庆电网接纳新疆清洁能源的唯一落点。目前,换流站GIS设备交安时间提前了47天,接下来的安装工作也已做好周密策划。主体工程加快建设,配套工程也在稳步推进。7月底,在合川区官渡镇,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受端配套工程全面开工,将新建铁塔311基,新建架空线路247.3公里,同时对重庆地区近半数500千伏变电站进行改造升级。工程投运后,能将来自新疆的清洁电能进行分配和传输,直接送入重庆主城都市区。
重庆一次能源匮乏,自己的发电量,主要依靠火力发电,火电所需的煤,又需要外运,是西南地区唯一的能源净输入省市。伴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再加上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电力供应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长远来看,电力保障存在着“硬缺口”。要解题,需要从本质上实现“开源”。不能仅仅是一时救急,而是要面向未来,作长远谋划,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汪锋看来,“疆电入渝”工程落地落实,是重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出的关键一步。重庆作为一个受端电网,长期来看实际上是有电力的一个缺口的。疆电入渝能够很好地来保障重庆电力的供给。第二个层面,疆电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风电、光电的占比是非常高的,可以极大地改善整个重庆市的能源结构,更加符合国家的“双碳”目标,降低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碳排放。第三个层面,作为新疆跟重庆重要的一个合作项目,也是国内大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在中国的西部,创造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场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创造很好的这么一个基础性的条件,保障国家的战略安全。
“疆电入渝”在加速跑,“川电入渝”也传来了好消息。就在8月6日,随着输电运检工人完成最后一段铁塔的登塔走线验收,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输电工程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重庆段现场验收工作圆满完成。该线路预计今年年底全线贯通、投运。电力是现代工业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能源。电力保障,不仅是经济问题,更关系能源安全、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重庆的电力供应,既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力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也事关整个国家能源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我们期盼着,山城能早日用上川渝、疆渝特高压送来的电。 (据新重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