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532期 >2024-08-07编印

“后招商时代”的新考验
刊发日期:2024-08-07 阅读次数: 作者:罗义华  语音阅读:
  

□罗义华

  国务院总理李强今年6月6日签署第783号国务院令,公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条例》中备受关注的一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以往作为招商引资重要手段的税收优惠,将退出历史舞台。自此以后,被媒体称为“后招商时代”。
  过去,对于一些招商引资而来的企业,地方部门往往将当地最好的税收政策进行倾斜,设置“返还、减征、补贴”等举措,金额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这种特定的税收优惠,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也因此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一大“法宝”。
  在以往的“税收奖补”招商模式中,一些地方为吸引企业而提供了过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不但没能“招龙引凤”,反倒让投机的“候鸟企业”抓住了机会,很难为当地带来真正的税收贡献,一旦搬迁,甚至造成地方的损失。
  后招商时代,那些资源条件并不理想的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竞争激烈的浪潮中,又怎样出彩见效、破壁出圈?
  一些招商引资的专业工作者、招商政策研究人士等纷纷建言献策,以适应“后招商时代”的新挑战、新考验。
  以圈突围,经济圈的协同效应是区域产业合作交流的最佳示范者,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联合优势,打造区域经济共同体,实现发展共赢。
  以优突围,地方可深挖留存企业,培育发展区域内具有潜力的企业、产业和领域,提升产业链上下带动作用。通过专链突破,把握产业转移的市场机遇,实现产业链精准招商,优化产业结构,引入新兴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以专突围,通过专业团队对地区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优势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地方企业、资本向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以商招商、商会招商等方式拓宽招引渠道,打开区域招商引资新局面。
  以资突围,研发创新需求大的前沿型产业对资本吸引明显,如氢能、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芯片等产业,可通过基金+招商模式,建立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方式,有效推动前沿型产业的发展壮大。
  以“数”突围,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紧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提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
  随着8月1日《条例》的生效,“税收洼地”不再是一种优势,各地面临着新挑战、新考验,对产业发展的前景规划、营商环境的打造、产业链生态圈的构建将成为是否能够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实现突围的核心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