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530期 >2024-08-05编印

聚焦民生福祉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渝中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城市魅力不断彰显
刊发日期:2024-08-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渝中区东水门至黄沙溪滨水步道。
  (渝中报资料图)

渝中区东水门至黄沙溪滨水步道。   (渝中报资料图)

  

□渝中报记者姚延洋
  “梯坎都被电梯、坡道代替了,我可以经常出门了!”
  渝中区两路口街道中山二路社区居民陈渝身患残疾,外出不便,如今他居住的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提升,生活环境变好了,出行也方便了很多。
  这个变化,源于渝中实施的城市更新行动。近年来,渝中聚焦民生福祉,坚持深耕精耕发展空间,以“留、改、拆、增、升”分类推进城市更新,高标准建设长嘉汇大景区及两江四岸核心区,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不断完善6个“10分钟公共服务圈”,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市魅力不断彰显。

城市有颜值生活有品质
扮靓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陈渝居住的老旧小区楼龄较久、依山而建,地势高差达30米,60%居民年龄超过55岁,即使一楼住户日常出行,也需要走几十甚至上百步台阶。
  从2022年10月开始,相关部门以无障碍改造为切入点,通过加装5部无障碍电梯、改造6处无障碍便民坡道、增设2处架空廊桥和1部无障碍提升装置等措施,打通了原本割裂的交通空间,在小区内形成一条约260米的“社区无障碍步行环道”,满足周边居民安全便利出行、就医、办事、休闲娱乐等基本需求。
  “年老体弱登楼难,有了电梯方便多,楼众业主皆拥护,出资廊桥共修建……”88岁的居民韩锦贤,用一首打油诗,称赞老旧小区的改造升级,为居民们“改”出了新生活。
  “不光小区有了新变化,我们还拥有了美丽的江岸线和许多‘家门口’热门景点。”说起近年来城市更新给渝中带来的变化,居民唐琳忍不住“秀”了起来,“东水门—黄沙溪滨水步道贯通、珊瑚公园开门迎客,我又可以像小时候一样常常来江边‘撒野’了。不仅如此,戴家巷、山城巷、十八梯全都焕然一新,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诗和远方’了。”
  近年来,渝中约66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完成了“蝶变”,惠及10万余户居民。渝中因城市更新先后推出“一梯一道两巷两厂”等典型改造案例;戴家巷城市更新项目获评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探索“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实施模式及微更新一体化运营方式推进老旧街区改造等经验成效两次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10分钟公共服务圈”
“圈”出居民幸福感

  “智慧管家,我今天没做饭,想在社区食堂订一份午饭……”家住石油路街道金银湾182号的残疾人家属熊昌荣通过佩戴的智能手环“一键呼叫”了街道智慧呼叫中心。随后,系统锁定订餐人信息,安排社区食堂打菜派餐,10多分钟后,热气腾腾的饭菜就送到了熊昌荣手中。
  “石油路街道的智慧呼叫中心是渝中首个智慧助残护老呼叫中心。除了智慧呼叫中心,我们还先后建成1个惠源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400余平方米的民乐村社区养老服务点。”石油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石油路街道打通新型养老服务网,成功打造了“10分钟养老服务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3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石油路街道榜上有名。
  除了“10分钟养老服务圈”,渝中还在加快促进医养服务深度融合,推动“10分钟医疗服务圈”与“10分钟养老服务圈”叠加建设。如今,渝中依托七星岗街道、上清寺街道、化龙桥街道等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多个医养结合机构。
  以七星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中心为例。该医养中心配有专业的护理、医疗、康复及生活服务设施和专职医护人员。走进医养中心,映入眼帘的便是干净整洁的房间,房间内安装了雾化机、吸氧机于一体的护理带,配备了医疗辅助服务系统,可为入住老人及家属免费提供医学、资讯、娱乐、生活等信息服务。“我的身体恢复这么快,全靠他们的照顾……”曾入住医养中心的汪大爷,谈起医养中心工作人员对他的照料时,脸上挂满了满意的笑容。
  人人称赞的“10分钟养老服务圈”是渝中打造“10分钟公共服务圈”的缩影。如今的渝中拥有一流教育、优质医疗、密集人才等资源,路网密度全市第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社区商业等6个“10分钟公共服务圈”不断迭代升级,持续为渝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赋能增效。
  未来,渝中将坚持“投融建管运”一体化、“留改拆增升”全路径,扎实推动重庆长滨、菜园坝滨江新城等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大坪正街、中山三路等项目谋划,加速释放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城市价值,持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居民生活空间。同时,还会分年度滚动实施15件重点民生实事,深入开展“八大人生关怀”行动,探索构建“渝中怡家”商服互嵌新场景,统筹推进综合救助服务体系、基本社会服务体系等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10分钟公共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