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渝周刊·龙水湖总第529期 >2024-08-02编印

又见小平(长诗选载)
刊发日期:2024-08-02 阅读次数: 作者:布谷夫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布谷夫


第十七章 人民中国始挺立


公元1949 中国农历己丑年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年份
是年 毛泽东五十六岁
周恩来刘少奇同庚 五十一岁
朱德六十三岁最年长
邓小平四十五岁最年轻
都是年富力强的资深革命家
他们主导并与杰出的战友们
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中国
沉睡百年的雄狮发出吼声
巍巍然在世界的东方屹立

(一)
耳目一新 铿锵有力
毛主席亲笔手书新年献词
《将革命进行到底》雄文
九天后 淮海大地重大捷报
开始清扫硝烟已散的战场
1月份的最后一天又接佳音
在二十九小时攻占坚城天津后
面对上百万人民军队
占绝对军事优势的强大压力
一枪未放 古都北平和平解放
八百年古都古迹文物
毫发无损回归人民怀抱
尚在去年12月30日
邓小平已致电中央军委
提出两大野战军休整调整方案
择机渡江南进的战略构想
中央赶在1949年钟声敲响之前
给这位得力统兵大将肯定性复电
1949年伊始 一切工作
围绕准备渡江作战进行
中央军委命令淮海战役总前委
改为渡江战役总前委
邓小平继续担任总前委书记
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职权

(二)
根据战争发展需要
进一步优化军队编成、规范名称
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得名
彭大将军执掌的西北野战军更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刘邓大军中原野战军更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陈粟大军华东野战军更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林罗大军东北野战军更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其他武装力量也相应更名
野战军下辖兵团、军、师……

(三)
在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
为中华大地尽量免遭战火破坏
毛泽东主席新年发表了
《关于时局的声明》
提出以彻底消灭反动势力
为基础的八项和谈条件
下一步 要和平还是战争
要绿色橄榄枝抑或血色铁蒺藜
选择权都递到了国民党一边
和平渡江 和平解放江南
成为一种潜在的可能性
只要有一线和平的希望
就决不言弃 必须努力争取

(四)
被烈士鲜血洗亮眼睛的共产党人
必须用革命的两手(准备)
对付反革命的两手(打算)
邓小平总揽渡江作战准备
腾出手来抓解放后的接收和建设
着力新兵补充、物资筹备、干部准备
并与陈毅电请中央军委
派四野部分劲旅提前南下
包围汉口钳制白崇禧集团不敢东调
使二野三野渡江作战时免遭尾击
确保渡江战役万无一失、一举成功

(五)
三月春早 大地复苏 草长莺飞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
集中研究了夺取全国胜利之后
党的工作重心和基本政策问题
八天时间确定了“建国大业”
誉为“铲地基”“起房子”的盛会
确定了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外交
描绘出整幅令人憧憬的大国蓝图
细化了新中国经济蓝图的设计版
基本确定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
为建立新中国夯下第一块奠基石
新中国从滹沱河畔的这小山村走来
邓小平在大会发言中不负众望
提出了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
工人与农民的策略
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办法
警醒干部的作风问题
改进中央机构与工作方式问题
体现了一位卓越革命家的
深刻洞察力和远见卓识

(六)
3月31日 邓小平主持起草完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
4月1日汇集北平
响应毛泽东新年之始的和平声明
正式举行和平谈判

(七)
东起江苏江阴 西至江西湖口
百万雄师 饮马长江北岸
滔滔江水奔腾不息 一泻千里
枪炮寒光 刺破江面浓雾
千船万舟 隐蔽扬帆待发
战斗准备一切井然就绪
包括发起战役后的战术细节
欢庆胜利的锣鼓
大韵和音符已悄然飘向江南
眼下坐等北平谈判的结果
选择和平渡江还是战斗渡江
东方诺曼底登陆 史无前例
鉴于长江水情、汛期、月圆月亏
所有与作战渡江有关的重要因素
大军集结后的后勤保障问题
更有引而不发带来的
“再而衰三而竭”的士气销蚀
百密一疏都会功亏一篑
百万雄师和衣而卧枕戈待旦
空气中飘散着刺鼻的硝烟味
作为最后下决心的三军灵魂
重如昆仑泰山的压力在双肩
邓政委处变不惊的气度依然
在焦急中殚精竭虑 更见消瘦
随时战斗渡江的准备已周密万全
一面防止官兵的“急躁病”
一面防止战斗意志的松懈
同时电告中央军委
先一鼓作气打过长江去
然后争取和平接收更有利

(八)
国民党政府拖到最后期限
拒签《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其假和谈的阴谋大白于天下
自不量力地孤注一掷 继续选择战争
其全部谈判代表张治中、邵力子等六人
顺应历史潮流 摈弃腐败旧政权
心甘情愿留下来建设新中国
21日 毛泽东和朱德发布
向全国大进军的命令
20日晚上持续到次日
我百万渡江大军兵分三路
千里江面桅杆林立篷帆招展
直面对岸敌军的猛烈炮火
在枪林弹雨中沉着迎战
奋力还击扬帆竞渡勇往直前
我战防炮把南岸打成火海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东方诺曼底登陆成功
彻底摧垮了敌人号称
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
我百万大军早已百炼成金

(九)
渡江战役最激烈之时
中国百年屈辱的罪魁祸首英国
横冲直撞来捣蛋
四艘军舰趁火打劫
开炮死伤我军二百五十二人
我军战防炮果断开火
重创一马当先的紫石英号
舰长中弹不治一命归西
该舰搁浅江中成为活靶子
其余三舰受伤 望风而逃
几百年来 大英日不落帝国
何曾受过如此奇耻大辱
歇斯底里 扬言严正报复
我军义正词严 严厉痛斥
大英帝国理屈词穷
牙齿打掉 和着血往肚里吞
被打痛后长了记性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
几个月后率先承认新中国

(十)
渡江第三天 解放军占领南京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落地
伪总统府飘扬起鲜艳的红旗
邓小平着眼全国战局的需要
和尊重参战的兄弟部队
将接收南京城的荣光
照射到替代原定二野四兵团的
三野八兵团英勇将士身上
反动王朝统治顿时土崩瓦解
毛泽东主席欣然赋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他号令全军将士再接再厉
宜将胜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十一)
作为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
根据党中央安排 担当更重
凡作战问题及军事业务
统由邓小平办理、审阅
思想及组织原则等战略性问题
常委们分工负责 邓小平签发
二野枕戈待旦对付外来武装干涉
同时精心筹划进军西南
三野经营华东 展开淞沪战役
5月27日 上海解放
歼灭国民党军十五万余人
为夺回完整的大上海
落实毛主席关于“要文打,不武打”
“既军事进城,又政治进城”的命令
等于在瓷器店里逮老鼠
我军没有采用炮火打击
解放军战士付出了更大的牺牲
从战斗渡江到上海解放
历时三十七天 歼敌四十余万
美国、苏联包藏将中国分而治之
以攫取非分利益的祸心
大耍花招企图肢解中国
胁迫国共划江而治、不统不合
制造现代版“南北朝”
埋下中华民族长期同室操戈的祸根
在解放军平定江南的嘹亮凯歌声中
“东方马歇尔计划”终成南柯一梦
大陆全境获得新生的胜利已奠定
民族自由解放的重任已基本完成
中华民族被折断的腰杆挺直起来了

(十二)
面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极大危险
邓小平高度警觉 敏锐果断
起草华东局和总前委给中央的复电
旗帜鲜明阐明了两大观点
敌人被消灭得愈彻底
外来军事干涉的可能性就愈小
帝国主义从经济上对我施压
迫使我们政治上让步、就范
才是我们今后的最大困难
事后的实践和历史再次应验了
邓小平先知先觉 准确预判

(十三)
邓小平全面部署
经营华东和上海的一揽子计划
针对解放浙江、福建及北方“死角”
制定了解放大西南的总体方案
派雄师四兵团随四野赴两广作战
最后包抄云南、解放云南
在云南会师后归建
邓小平胸有成竹向中央当面汇报
先后会晤了朱德、周恩来、陈云
两次与毛泽东主席开怀长谈
提出了在废墟上建设新中国的方案
找准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之道
作为重要文献载入历史档案

(十四)
7月18日二野发布进军西南指示
8月1日中共中央宣布成立西南局
第一书记邓小平 然后刘伯承贺龙
三日后 邓小平在北平六国饭店
向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代表

全面汇报渡江战役后的工作情况

(十五)
邓小平回到在华东的岗位上
阐述了最新治军治国思想
在二野三野团级以上干部扩大会议上
系统提出了如何接管改造建设城市
当前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是
如何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首先是继续进行空前的大进军
至少解放整个大陆
然后从接管改造建设城市时
迅速将工作重点转向乡村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彻底完成土地革命
再将工作与建设重点真正转到城市
坚定不移搞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必须精兵简政、节衣缩食、艰苦奋斗
8月19日下达进军西南的作战基本命令
各兵团遵照刘邓命令的方向任务实施
准备出动 秘密有序地向西挺进
开启历史上最兵多将广的“西征”

(十六)
邓小平以成熟高超的政治才干
采取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等方式方法
成功扭转了二野将士的情绪开关
从抱怨二野“命苦”到听从党的召唤
从不舍江南温柔乡到向往边远大西南
纷纷递交请战书、决心书、保证书
心甘情愿远征西南服务西南建设西南
八千里路云和月 激情燃红大西南
奉献青春终不悔 革命到底勇向前

注释:本章主体内容时段为1949年1~9月。
京沪杭的“京”指南京,国民党政府首都,此时北京称“北平”。南京古称江宁,所以京沪杭地区后来通称宁沪杭。
筹备建国事宜时,新政治协商会议系临时最高权力机构。

第十八章 二野席卷大西南

1949年10月1日
每个中国人的盛大生日
老百姓在五千年文明史上
第一次翻身得解放
头一回扬眉吐气当主人
下午三时 邓小平喜气洋洋
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出席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随后与众多杰出战友一道
参加了举世瞩目的隆重热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五十四尊礼炮齐鸣二十八声
神州沧桑巨变的天籁回响
全球大震动 世界新展望
革命终于胜利了
可报喜报恩养育我们的人民了
可告慰九泉之下的革命英烈了

(一)
中央决定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
西南局第二书记刘伯承任主席
同时决定成立西南军区
西南局第三书记贺龙任司令员
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任政委
三位开国元勋皆为新任命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二)
二野五十万大军已先行出动
三兵团走北线 为右路
10月上旬已集结湖南常德一线
五兵团走南线 为左路
9月份运动到长沙附近
10月上旬集结于新化—邵阳
全军十分注意隐藏行动轨迹
隐蔽我军真实战略意图
十分注意与四野沟通配合
防止发生拥挤和交叉运动
密切监视白崇禧集团动向
二野四野协同调整兵力部署
二野四兵团随四野剑指广东广西

(三)
喜乘新中国建立的东风
各大野战军乘胜大进军大追歼
二野从华东向西运动至湖南
一边摆开向南攻击架势
一边大张旗鼓要走魏国破蜀故道
吓得胡宗南神思恍惚 寝食难安
两股铁流实则借道湘西崇山峻岭
直击贵阳 占领黔西和川南
一部向东攻占重庆
一部向西解放成都和川西
贺老总在西北与胡宗南泡蘑菇
认认真真打假仗 攻而不破
死死咬住 延滞其入川决心

(四)
蒋介石丢掉大半个中国
仍贼心不灭作垂死挣扎
精心部署了“确保重庆,守住四川”
打好盘踞大西南负隅顽抗如意算盘
布局在“反共堡垒”四川的军队之众
令人咂舌 密密麻麻九十万
解放大西南的关键在四川
云贵高原地形复杂 地貌多变
山高水急 崇山峻岭交通艰难
民族成分复杂 杂色武装林立
地方军队像墙头草 左右逢源
在川军队一旦溃逃进黔尤其是滇
追歼难度加大 劳军耗财费时
敌军狗急跳墙 越过国境外窜
解放“天高皇帝远”的云南更难
必须阻击敌军向云贵高原退却
在四川盆地及周边就地解决最关键
从数量看 又是悬殊的非对称作战
这对刘邓大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五)
从北京南下的刘邓老搭档
10月22日 徐州火车站
与结伴同行的老井冈老战友
陈毅、粟裕相互珍重道别
率领参谋长李达带来的二野机关
以及邓小平一手创建的新生建设力量
由二野军政大师生组建的西南服务团
大造声势 大军西进 从陕入川
刘邓次日抵达郑州 高调抛头露面
发表讲话 新华社播报全国
转身下达向川黔进军的补充命令
全军借道湘西秘密进川
刘邓悄无声息赶到武汉、长沙
大军西进有道必须跨过去的坎
宋希濂的四个主力军成了拦路虎
预防二野重走当年红军长征故道
横亘在湘鄂川边企图“守株待兔”
策应湘鄂川黔四省以确保有备无患
29日刘邓发布命令
三兵团第十一军和四野第四十七军
在湘西和川东南咬住宋希濂
三兵团第十二军快进遵义摁住其头部
五兵团加三兵团第十军
经湖南芷江新晃和贵州玉屏
成为飞箭直插贵阳
对宋希濂兵团形成双层包围圈
瓮中捉鳖 宋希濂插翅难飞
切断敌人向滇黔的所有退路后
刘邓电请中央军委
请贺龙同志率十八兵团向南进攻
像老把式羊倌驱赶羊群一样
将胡宗南集团全部赶进成都平原

(六)
沿途 刘邓在吉普车和马背上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指挥若定
宿营时不间断培训西南服务团
一路谈笑风生 不忘品山观景
小平起底伯承是“老牌军阀”
伯承奚落小平是“假洋鬼子”
两个老乡相差十二岁同属相
样貌身高个性差距较大
语言表达风格各具特点
伯承态度恳切、言辞和蔼
小平不拘形式、浅显深刻
两人却默契亲密赛过孪生哥俩
相互尊重发自内心又似恋人
两人布置工作或下达命令时
伯承说话时小平插话、补充
小平说话时伯承插话、补充
听者或记录者有时候分不清
究竟是谁说了哪些话
或者某些话是谁说的
这没关系 有一点很明确
他们各自说的都是同一意思
观点完全一致、从无争议
所以刘伯承说刘邓刘邓
刘与邓之间放不进一个顿号
刘邓是同时拉车前进的骏马
从来都是往前奔向同一条道

(七)
刘邓首长今天又一路开玩笑
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像在说相声
把四川的人和地 四川的军阀
闲谈式地评说了一番
目的是说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听
他们之中不少外省人
为他们分析战场对手、统战对象
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拿捏好尺度
四川是移民大省 不排外还好客
盆地培养小农意识 格局不够大
难免目光不长远 难免意气用事
农耕经济自给自足使得小富即安
又有不安分的基因和群体习惯
思想活跃行为调皮还爱标新立异
天下未乱而蜀先乱
天下已治而蜀未治
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
就是由四川保路运动点燃
袍哥组织(哥老会)是四川土特产
川人受袍哥文化浸润甚深
袍哥人家浑身散发江湖气息
不大重利益但很重义气侠气豪气
看看四川的地方军人
军阀混战在全国最激烈
分分合合翻脸倒戈 不一而足
刘文辉刘湘叔侄也杀得昏天黑地
全川人民深受其害 水深火热
青山不老 残阳如血
红军进驻四川 他们真打
“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
鲜血染红滔滔嘉陵江水
红军路过四川 他们假打
朝天放枪当敬礼 礼送出境
抗战爆发 四川人民热情最高涨
四川军阀握手言和 亲如兄弟
轰轰烈烈蜂拥出川抗日杀敌
打鬼子奋不顾身 深晓民族大义
有的穿草鞋 有的光脚板
东进 北上 一气走了几千里
没人怂包 没有逃兵 无人投敌
川军将士勇敢不怕死 可歌可泣
蒋介石打内战 他们不愿意干了
虚与委蛇 消极怠工 顺应时势
每位川军将领都有部传奇故事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策反川军将领
民族大义的思想武装远胜过枪炮
毛主席周总理高瞻远瞩
早在长征途中就布下的棋局棋子
而今就要发挥奇兵的作用了
可以预见 起义投诚要成风尚
包括我们释放的那个郭勋祺
定会成为这盘大棋起作用的棋子

(八)
邓小平高声说道
二野的靠山硬得不得了啊
那就是强大的新生红色政权
还有伟大的四万万同胞
试看咱们刘军神手段如何
川军的老对手老朋友们
以什么模样乖乖就范
应该充分相信你们
经历了抗日战火的洗礼
你们会做好这道单选题
选择好一条单行道
从此走上光明的大路
最终回到人民的怀抱

(九)
大陆全部解放的收官之战
就这样不露声色打响了发令枪
解放西南要解决的敌人最多
11月6日在湖南常德
刘邓向各路下达进攻命令
经受过无数狂风巨浪霜刀雪剑
属相同为龙的大龙小龙兄弟
从鸡鸣三省的洪安入川
游回了家乡巴山蜀水
轻车熟路 如鱼得水
一击横扫川东南
打垮拦路虎宋希濂
十八万多蒋军被歼十六万多
二击解放贵阳及大部黔境
阻断敌军从川南黔西窜入云南
震动川南川西川北
三击解放大重庆
大度笑纳送来胡宗南的见面礼
八百辆军卡运至重庆的一个军
蒋介石要“确保”的当年战时首都
重庆于11月30日获得新生
解放大军威逼四川省会成都城
以胡宗南集团为主力的中央军
在成都附近麇集起三十万
空气中弥漫弹药分子
烽火阵阵 战云滚滚
我军奋力追赶 火速挺进成都
一番番势如破竹 风卷残云

(十)
不战而屈人之兵为要
设法摆脱中央军挟持的将领们
掀起了奔向光明的起义浪潮
1949年最后一个月
驻防西南诸省的国民党将领
开启了争先恐后“起义竞赛月”模式
起始于“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
联袂在彭县通电起义
“云南王”卢汉
同日在昆明通电起义
第二天王伯勋率十九兵团
在贵州普安通电起义
第三天郭汝瑰率第二十二兵团
在四川宜宾通电起义
十天后 四川峨眉的金口河岸
率残部逃亡的宋希濂被俘获
这位因抗日有功被中美两国政府授予
青天白日勋章棕叶自由勋章的将领
甚至被誉为“黄埔之光”
但作为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
坚决反共 为老蒋卖命打内战
时人送其蒋介石的“鹰犬将军”称号
他成为蒋介石集团逃往台湾后
被俘的最后一员高级将领
应验了世人戏称的“宋中将军”
宋姓中将为蒋家王朝“送终”也
成都-绵阳一线以东已是人民的天下
阻止蒋军退守西昌的千里篱笆已扎牢
各派系蒋军已成瓮中捉鳖
要么投降要么覆灭 别无选择
胡宗南三大主力兵团也军心崩溃
淮海战役中被打残的孙元良等兵团
其残部在蒋介石支持下纠合到四川
混杂组建成第十六兵团
这伙反动军官和兵油子虽有作战经验
但领教了解放军的威力也吓破了胆
董宋珩率领十六兵团和川陕鄂绥署机关
经过曲折在四川什邡打出义旗
极具投奔光明的示范意义
志大才疏又贪生怕死的胡宗南
丢下大部队飞逃海南三亚
蒋介石气得吐血 扬言要取他人头
紧接着 起义高潮掀起第二波
裴昌会率第七兵团十万余众
在四川德阳通电起义
开创“中央军”大兵团起义的先例
陈克非率第二十兵团
在四川郫县通电起义
罗广文率第十五兵团
在四川德阳通电起义
杨森之子杨汉烈
率杨森的看家底子第二十军
在四川金堂通电起义
赵子立率第一二七军
在四川巴中通电起义
四川挺进军总司令范绍增
在四川渠县通电起义
成都市长、民众自卫总队长冷寅东
在芙蓉城内就地起义
蒋介石恨得咬牙切齿
对主持首义的刘文辉疯狂报复
在成都街头见到刘姓者杀无赦
12月27日成为转折日
李振率第十八兵团在蓉城通电起义
胡宗南第二个主力兵团倒蒋易帜
成都正式宣告回到人民怀抱
蒋介石看家底子第一军所在的
第五兵团在死党李文率领下
负隅顽抗 疯狂向西逃窜
我军放出他们在成都城外比试
在川西坝子歼灭两万多人
两日后五万多残部举手投降
其他杂色武装弃暗投明或覆灭
起义捷报漫天飞舞
人民看得眼花缭乱
蒋介石看得痛哭流涕
刘邓大军打进西南不足两月
川黔滇康大局初定
国民党九十万军队化为乌有
邓小平仍将光芒照耀到战友身上
命令二野一兵一卒不准跨进蓉城
陈锡联率三兵团原路返回重庆
杨勇率五兵团原路返回贵州
陈赓率四兵团从广西直进云南
12月30日的川西平原锣鼓喧天
贺龙将军胸佩大红花 神采飞扬
率领十八兵团浩浩荡荡入城
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
蒋介石凄惶如丧家之犬
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
永远逃离了祖国大陆
他企图保住大西南
作为反共反攻堡垒的妄想
成为黄粱美梦 历史笑谈
史册把进军大西南的狂飙
通称为“席卷大西南”

(十一)(十二)
【报纸版面所限,内容从略】

注释:本章主体内容时段为1949年10~12月。
(布谷夫:本名刘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