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522期 >2024-07-24编印

这场“硬仗”,重庆如何打好下半场?
刊发日期:2024-07-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公布。《决定》在部署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这凸显出国资国企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当下的重庆,正在加快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即国企改革、园区开发区改革、政企分离改革攻坚,有效盘活国有资产,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注入强大改革动力。
  市属重点国企亏损企业阶段性减亏309户、扭亏241户,进展率86.1%;51户市属重点国企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3级(或合理4级)以内,完成全年目标的100%;市属重点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848.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6%……
  “三攻坚一盘活”,是重庆抓经济促发展的一场“硬仗”。今年上半年,市属重点国企“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年度主要目标提前完成。2024年的进度条已过半,接下来,重庆又该怎样打好下半场,巩固拓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成果?


  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有不少“难关”要过,“三攻坚一盘活”就是其中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今年初,重庆新年第一会——全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动员部署会召开,吹响了改革攻坚冲锋号。其中作为改革攻坚主战场的国资系统,签下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重庆市属重点国企“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年度主要目标提前完成,甚至还有不少指标超额完成。那么,重庆改革攻坚为何能够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下好“一盘棋”,改革攻坚势头强劲。向改革要发展,向改革要效益,成了重庆自上而下的发展共识。锚定目标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一盘棋”思维,从围绕主要改革任务进行分解指标,到逐户压实企业责任;从紧盯月度、季度等关键时间节点,再到逐项完成任务,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攻坚的势头始终保持强劲。
  用好“一企一策”,精准施策、扬长补短。国企改革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庆在围绕“止损、瘦身、提质、增效”进行全方位谋划的同时,也注重因企施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企一策”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重庆机场集团通过“拓市场、创效益、转路径”等方式开展亏损治理,减亏1.3亿元、减亏幅度达24.6%;通过“瘦身”改革攻坚,1—6月,重组整合后的驾考公司全年节约人力成本180余万元,经营成本同比下降16.35%。
  搅活“一池春水”,国企民企协同发力。国企与民企等社会资本合作,是搅活国资国企改革“一池春水”的重要抓手。
  相关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属国企与民企等社会资本股权合作金额超过700亿元,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已占到市属国企总量的一半,形成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年3月,重庆举行“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首批发布了市区两级259个国企重点项目、103个民企重点项目,让更多民企深度参与到重庆市国资国企改革之中。


  上半年,通过真抓实干,重庆国资国企交出了一份高分“年中答卷”。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松劲歇气,因为仍有不少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的差距和短板,需要在不断发展中逐步解决。
  “尖子生”不够多。一家强大的龙头企业,往往能够带动上下游上百家乃至上千家的中小企业发展,继而带活产业发展。但目前重庆市属国企整体“量大体弱”,标杆性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对产业的带动力还有待加强。
  创新能力还需提升。重庆是老工业基地,虽然工业门类齐全,但不少企业还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投入特别是基础研发领域投入不足等问题。想攻克这些短板,需要久久为功。
  市场竞争意识还需增强。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重庆一些国企还缺乏主动出击、抢占先机的竞争意识。另外,相较于行业标杆,重庆国企在资本运用方面尚存差距,导致资本收益率不高,进而影响了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比例。
  对经济的撬动能力不足。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李敬表示,重庆国有资产体量较大,但其中有较多的闲置,影响了对经济转型增长的贡献。如果能够把国有资产充分盘活,将对重庆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助推作用。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如何进一步为国企卸下包袱,让其轻装上阵、大展拳脚,值得我们长远思考。
  在今年的下半场,重庆国企改革应怎样进一步发力?
  提高国资国企在市场竞争中“虎口夺食”的能力。企业总在竞争中壮大。未来,重庆国企改革还需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通过市场竞争,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比如,重庆可运用市场化手段,将静态的国有资产唤醒为活跃的“国有资本”,通过设立产业母基金,充分发挥资本的撬动作用。这样不仅可以盘活国有资产,还能让其发挥融资作用,真正充分混合到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并渗透到重庆经济的毛细血管中,激发整体经济活力。
  此外,还需引进相关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企的市场意识、产品意识、服务意识,从而加快打造现代新国企。
  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李敬认为,重庆国资国企通过“三攻坚一盘活”完成了快速“止血”,值得肯定,但要想取得长远发展胜势,还需把更多精力放在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上。
  对此,重庆应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比如可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416”科技创新布局,加快国有资本在未来能源、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布局,押注未来赛道。
  与此同时,重庆国企还应借助自身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核心技术攻关,真正承担起科技创新的重任。
  规范体制机制,为国企改革提供长期动力保障。国企改革是对领导干部的一场大考,战线长、任务重,唯有规范好相关机制体制,方能让国企改革行稳致远。
  比如,在改革过程中,需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可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进行分级分类考核,细化国企干部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干得好就激励,干不好就调整。
  又如,还需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强化行业主管部门指导督促,压实涉改单位主体责任,按照既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推进改革突破,全力打造标志性改革成果。
  改革不停顿,发展无止境。显然,重庆国企改革的“轻舟”,仍需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据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