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综合总第516期 >2024-07-16编印

智凤街道
农业产业鼓起群众“钱袋子”
刊发日期:2024-07-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新渝报记者侯小梅李海
  炎炎夏日,瓜果飘香。近日,走进大足区智凤街道登云社区“一律红”生态水果种植基地,一颗颗火红的火龙果压弯枝头,格外耀眼,村民们穿梭在大棚内,细心地将果实采摘下来。“最近火龙果6块钱一斤,我们前几天才卖出去了一千多斤,基地的火龙果品相好,果实饱满,完全不愁销路。”该基地负责人周祖彪的笑容挂在脸上。
  登云社区党支部书记吕元林告诉记者,以前登云社区土地分散,难以发展规模化种植,集体收入来源相对单一。近年来,登云社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产业,成立了月新美和、重庆富葛、草木人等5个农业项目,盘活了闲置土地的同时,也让集体经济和村民实现增收。
  目前,登云社区流转土地1200亩,按照每亩800元的流转费用算,一年下来光是土地租金就有96万元。“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这种模式,公司能够获得连片的土地资源并实现规模化经营,合作社负责组织土地流转和提供服务,农户则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和分红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吕元林表示,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和农户的收入水平,还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拿“一律红”生态水果基地举例,占地200多亩的基地种植了火龙果、百香果、草莓等多种水果,每年除去土地租金、人工养护等成本,也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同时该基地还争取到了产业扶贫项目,这意味着除了入股的村集体,脱贫户也能获得分红。“我们基地采取的是水果轮作模式,效益比较可观,每年的土地租金加上分红,差不多分给村上10多万元。”周祖彪说。
  产业的发展,不仅为登云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我在基地上班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再加上分红,一年干下来也有两万多,上班的同时也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小孩,真的很不错。”登云社区五组的村民罗朝碧笑容满面地说。
  近年来,登云社区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共带动200余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务工收入达2万元。
  “下一步,社区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改良种植品种,同时加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仓储烘干生产基地,增加产品附加值,让集体经济富起来,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吕元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