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军林(重庆)
认识刘泽安已经多年,最初不是因为文学,而是因为工作有交集,打过几次交道后,才知晓他不仅是一名公务员,还是颇有名气的儿童文学作家。作为媒体人,自己业余也进行文学创作,对文学的事还算敏感,认识一些或专业或业余的作家,但刘泽安是自己认识的第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当时很是讶然。
过去自己压根不关心儿童文学,刘泽安却让我第一次关注起儿童文学,想了解他这个人,了解他的写作。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僻远乡村的作家,刘泽安跟很多有乡村背景的作家经历类似,通过苦读书跳出农门考上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当老师,后机缘巧合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历经辗转升迁一直到今天,唯一不变的是始终怀揣着文化梦,且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构筑自己的文学世界。很多有乡村经历的作家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有的盯着乡村进行创作,便成了乡土诗人、乡土作家,有的把视野拓展到城市甚至更广大的范围,便成了拥有另一类称呼的作家。刘泽安无疑属于始终盯着乡村的作家,其独特之处在于他始终盯着乡村儿童群体,长期进行诗歌、小说、散文创作,最终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乡村儿童文学世界,散发出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
都说文学这条路不好走,儿童文学更艰难,因为关注的人更少,但刘泽安却在艰住中走出了意气风发的气势,他曾发表作品四百余万字,作品入选《小说月报》《儿童文学选刊》《中国儿童文学年度选》和各种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出版有儿童诗集、散文集《风筝上的眼睛》《守望乡村的孩子》《綦上一条江》等九部,曾入选重庆市文艺扶持项目,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重庆儿童文学奖等十余种奖项……也许作家不需要头衔,但作家需要作品,作品才是作家的底气和荣耀。
这不,也许是巧合,今年六一儿童节刚过没几天,自己便意外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刘泽安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爷爷的唢呐》(重庆出版社, 2024年4月第一版)。捧着书本,打量着封面和书名,自己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瞬间想起刚刚过去的儿童节,想起自己的儿童时光,想起曾在乡间听过的一声声唢呐……怎么说呢,通过封面和书名,自己居然生出了一丝乡愁。
本以为儿童小说吸引的只是儿童,没想到自己这个成年人读《爷爷的唢呐》也津津有味。可以说,这是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完整阅读过的一部儿童小说,让自己倍感惊讶。整部小说故事流畅,细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佳作,无论是孩子们还是成年读者,都能在小说中找到共鸣,感受到那份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部作品以重庆市綦江区永城中学改名中国工农红军王良红军中学为切入口,讲述了四个学生以王良军长的红军精神为指引,组建永城唢呐吹打凤凰组合,刻苦训练,努力学习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唢呐吹打技艺,并将之发扬光大的逐梦故事。全书聚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弘扬与乡村振兴,并将綦江地方民谣、綦江农民版画等綦江特有元素融入到图书的内容与设计中,地域文化特色浓厚。
应该说,《爷爷的唢呐》是一个关于传统音乐传承的充满童趣的故事,更是一幅关于乡村少年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中成长与蜕变的写照。在作者如诗如画的笔触下,綦江区永城中学成为一个充满音乐韵律、情感波澜与智慧火花的世界。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交织,少年成长与文化传承和谐并行,共同谱写了一曲绚丽多彩的乐章,不仅荡气回肠,而且富有诗一般的质感。
在书中,作者将地方民谣作为故事的主线,力求让每个细节都生动鲜活,让每个人物都形象鲜明。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作者尽力让故事贴近生活,让人物贴近读者。于是,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且富有个性的人物跃然而出——
牛老师,这位怀着深厚传统文化情结的语文老师,毅然投身唢呐吹打艺术的传承事业,成为学生们学习唢呐的引路人;大爷爷,作为唢呐技艺的传承者,他吹奏的唢呐声,连接了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他的坚守与执着,不仅让唢呐这一技艺得以传承,更在无形中影响了周围的少年们;凤凰组合——牛雨菲、肖萍萍、陈绍渝、潘贵远,这四位各具特色的乡村少年,是小说中的璀璨星辰。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与经历也各不相同,但都在唢呐吹打的过程中找到了共鸣,如何追求梦想、传承文化、实现自我成长。
都说“千年琵琶万年筝,唯独唢呐震乾坤”,在小说《爷爷的唢呐》中,一把小小的唢呐代表的是薪火相传的技艺传承,是青春激荡的梦想追逐,是永不过时的昂扬精神,足以震荡心灵。借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诗哥的话说:这是一部声音之书,跌宕起伏,荡气回肠,不仅吹响了孩子们的心灵之歌,也吹响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嘹亮之歌,更吹响了当年红军狙击敌人的记忆之歌,每个孩子都应该来听一听!
是的,《爷爷的唢呐》不仅仅是一部长篇儿童小说,它也是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关于《爷爷的唢呐》,刘泽安自己这样说道:“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这些形象,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们了解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给予一些启发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