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渝周刊·龙水湖总第514期 >2024-07-12编印

在逆飞中探寻生命真谛
——解析龙远信诗歌《反方向飞翔》
刊发日期:2024-07-12 阅读次数: 作者:清静  语音阅读:
  

□清静

  读龙远信的诗作《反方向飞翔》,宛如开启了一场奇妙且震撼心灵的深度之旅。这首诗不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一场充满哲思与深度探索的精神漫游。
  诗开篇“从资中县城到渔耕德苑/不过四五里地”,这看似平常的距离陈述,实则如一把隐秘的钥匙,悄然开启了从繁华喧嚣通往宁静幽深的大门。紧接着,“几颗心‘开始下降/一直下降到一条深沟的位置’”,此般描述绝非单纯的物理空间变换,而是一场心灵由浮躁虚妄迈向沉静自省的庄严旅程。这种毅然决然的下降,是对世俗盲目追求的决然背离,是对内心深处潜藏的真实诉求的勇敢靠近。
  “在樵苑,高度已没有意义/海拔已没有意义/向下,向下/向下,是唯一的命题/谷底才是天空/波澜不惊才是飞翔的目的”,诗人在此以无畏的勇气向传统价值观念和常规认知发起了激烈挑战。惯常思维中,飞翔总是与向上的姿态紧密相连,象征着对高远目标和超越境界的不懈追求。然而,诗中的“向下飞翔”却宛如一道独特的灵光,照亮了对内心宁静与纯粹的执着追寻之路。将谷底视为天空,这一颠覆常规的构想意味着真正的广阔与自由并非由外在的高度所决定,而是源自内心深邃的境界。这种逆向的思考,犹如一面犀利的镜子,映照出社会中人们过度追求外在成就和高度的盲目与虚妄,进而引领我们回归内心的宁静港湾,寻觅那片不受世俗标准禁锢的纯净天空。
  诗中对夜晚的细腻刻画,“除了寂静/还有野地里蛰伏的虫鸣/旭日是鸟儿的鸣叫啄破的/蛋黄/它们除了互相印证,还需要什么”,诗人以其细腻且灵动的笔触,精妙地勾勒出大自然的微妙和谐之美。寂静与虫鸣的交织、旭日与鸟鸣的呼应,彼此相互映衬,不仅营造出一种令人陶醉的宁静美好氛围,更在不经意间暗示了生命中那些常被忽视的细微之处所蕴藏的强大力量和深远意义。它们宛如轻柔的钟声,不断提醒着在生活洪流中匆匆奔走的我们,适时停下急促的脚步,静心倾听大自然的浅吟低唱,用心感受那些看似平凡却无比珍贵的瞬间。
  “崇高与崇低/并不是路线问题”,此句看似平缓道出,却恰似一道凌厉的闪电,瞬间撕裂了思维的沉沉黑夜。它深刻地揭示出,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绝非取决于外在的地位高下和成就大小,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坚守与不懈追求。无论是胸怀“崇高”的远大理想,还是选择“崇低”的宁静淡泊,关键在于能否以赤诚之心直面真实的自我,能否坚定地遵循内心深处的声音。这句诗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观,摆脱社会既定标准的无形束缚,勇敢地踏上遵循内心指引的独特道路。
  诗歌的结尾,“最终/和矢车菊住在一起/和蕨草住在一起/和天,和地/和一天的闲云/和一地的松毛/和它们的凋零与自得/住在一起”,如此描绘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呈现出一种与自然万物和谐交融、浑然一体的美好愿景。这绝非对现实生活的消极逃避,而是对生命本真的深情回归。与自然亲密无间地共处,用心感受它们的凋零与自得,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奥秘和自然规律的崇高尊重与欣然接纳,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顺应自然节律的豁达胸怀与高远境界。
  整首诗,凭借其独树一帜的视角、入木三分的思考、优美如斯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意象,精心构建起一个充满智慧启迪的精神世界。它宛如一位睿智的引路人,引领我们挣脱外在的重重枷锁,勇敢地深入内心的隐秘深渊,不懈探寻生命的终极真谛,帮助我们在这纷繁复杂、喧嚣扰攘的世界中寻觅到专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明确方向。
诗人简介
  
龙远信,重庆永川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永川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诗刊》《星星诗刊》《诗神》《绿风》《诗林》《诗歌月刊》《草堂》《红岩》《福建文学》《品读》《小小说月刊》等报刊,入选多种选刊、选本。著有诗集《风,继续吹》。
评论者简介
  
清静,姓吴,四川省隆昌市人,四川某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诗文散见于《星星》《扬子江》《诗潮》《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偶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