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513期 >2024-07-11编印

为啥全网都在点赞这个记者
刊发日期:2024-07-11 阅读次数: 作者:罗义华  语音阅读:
  

□罗义华

  7月9日,新华社报道称,针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食用油罐车运输环节有关问题。表示对于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同时举一反三,组织开展食用油风险隐患专项排查。调查处置结果将及时公布。
  这一来自国家部委办局的强烈反响源于7月2日新京报的《罐车运输乱象调查: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的深度调查报道,报道发表后引发公众对于调查记者和做调查报道的媒体的点赞,多个话题同时登上了社交平台热搜榜单。
  报道引发强烈反响的同时,网民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做调查报道的记者:他是谁?凭啥有如此胆识做出直击人心的重磅报道?网民又为什么纷纷对其点赞不断?
  历经千辛万苦只为寻求一个真相。他叫韩福涛,新京报的调查记者。从今年5月开始,就开始了对罐车混用现象的调查。先后跨越数省、历时一个多月调查,终于交出了一份证据链完整且充分的调查报道。
  在新京报这篇文章的留言区,“向新京报的调查记者致敬”“感谢新京报揭开行业乱象”两条留言获得了数千的点赞量。文章刊发后,主流媒体纷纷跟进。
  人民日报评论: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油,怎敢成为“公开的秘密”;央视网评:这样的草台班子是要消费者的命;中青评论:运完煤制油运食用油,绝不能让罐车乱象继续“放毒”;经济观察报评:食用油罐车乱象,企业自查焉能交代;南都社论:煤油罐车混装食用油,要警惕“重过轻罚”;界面新闻:谁该对煤制油罐车混装食用油负责……
  舆论如山呼海啸,除了对“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的谴责与批评,还有对历经千辛万苦寻求真相的记者韩福涛的敬佩。
  新京报记者韩福涛用扎实有力的报道证明,有舆论监督才有舆论引导力,才有媒体的影响力,也再一次为媒体赢得了尊重和赞美。
  每一位调查记者,每一篇调查报道,都在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然而,调查记者的数量却在下滑,据《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及相关统计数据,近十年来,专门从事调查报道的记者数量在大幅下降,减少幅度高达58%。
  对于下降的原因,“报告”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技术冲击与媒体变革”“传统媒体困境”“职业压力与风险”等。
  调查记者数量的减少,无疑对新闻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导致严肃新闻产出量减少,普通百姓的注意力更多被垃圾信息所占据,社会决策成本大幅增加,也可能因此承担更多错误决策的后果。另一方面,调查记者的减少削弱了社会的监督力量,使得一些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曝光和解决,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新京报记者韩福涛的深度调查报道为什么引发那么强烈的反响,网民为什么投以敬佩的目光并点赞刷屏。
  因为深度调查报道的记者和媒体,是社会的良心,是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是党和政府的“瞭望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