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豆花 水八块鸡
丘陵平缓,巴岳巍然。
从七宝山峰到沙河村,自然勾勒出独一无二的城市轮廓,淮远河淌入万家灯火,白昼来临,映衬出鳞次栉比的建筑。
晴空之下,山河环拥。
它曾扬起明清时期的风沙,将百年故事揉作长卷,风来,卷起,舞一场历史繁荣。
万古镇,自古便是南来北往商贾的必经之地。城市的发展、经贸的繁荣,人口的增多,必然带动饮食文化的繁荣。
美食是认识一个地方的窗口,也是一个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足历史文化厚重,美食博大精深,万古作为大足高新区的主战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黄金分割点”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商贸百强镇、重庆市卫生镇、全国重点镇。因此,以美食为媒介,让众人熟悉万古饮食文化、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并进一步认识万古,正是一场恰到好处的城市影响力传播。
水八块鸡、鲜嫩鱼豆花这两道菜中,亦藏着这座新兴之城的创新与开放密码。
水八块鸡:
传承百年的“吃鸡”扛把子
万古,处在小川东道的“黄金分割点”上,有一道远近闻名的美食——水八块。这里的人们制作“水八块”非常讲究,常常把整只鸡按部位剁成八大块,然后再凉拌食用。因为整个制作过程以水煮为主,水八块便由此得名。
水八块鸡(香麻鸡片),系川菜类,以香麻鲜嫩著称,火候刀功极为讲究。采用当年散养的公鸡,宰杀洗尽后先放入锅中煮熟,后透过凉水,再用刀片成大小相等带骨的薄片,淋上调好佐料就可上桌,是一道佐酒下饭的好菜。
根据万古镇镇志记载,水八块的来历还得追溯到清朝末年——
家住万古镇米市街的李恩浦,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编入驻成都的清军,在清朝一位名叫玉昆的将军手下任标统(相当于团长)。
玉昆是满洲旗人,不喜欢吃辣椒,但偏爱鸡肉,他的私厨便以土鸡为材料专为他制作了几道私房菜。席间,玉昆特意叫来爱将李恩浦一同品尝,李恩浦看着琳琅满目的佳肴,不禁佩服起厨师的高超手艺,起初还有些拘谨,但席间却被一道撒满花椒细粉特制的凉菜吸引,这样的做法在铁锅炖鸡汤的家乡小镇是没有的,李恩浦是个出名的孝子,此时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那个因年岁已高时常呕吐清水(消化不良),每次都只能吃下炖得软烂的鸡肉,而生在四川本就喜爱椒麻的口味,母亲餐餐都食欲不佳。
这道凉菜因热煮冷制的方法让鸡皮爽脆的同时也保留了鸡肉的软嫩,一吮脱骨,调料的碰撞增添了佳肴的风味,花椒作为主辅料既能增加食欲也能养胃止呕。李恩浦心生欢喜,便私下去找大厨学会了这道带骨鸡肉的佳肴。
1912年,李恩浦解甲归田,回到万古,这道私房菜也就在万古继承了下来。由于过去的酒席每桌只坐8人,每人只有一片煮熟带骨鸡肉,在调好的佐料中蘸一下就可以食用,因此,很快便有了名声。后来经过李家四代人的摸索,在传统水八块鸡的基础上作了改进,把大片改为小片,让菜品的呈现更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
制作水八块鸡的过程中,对食材的选择非常严格,尤其是对公鸡的生长时间、肥瘦和重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制作师傅李平,在当地被誉为制作水八块鸡的名师,他在选择公鸡时,能够仅凭手感估计出公鸡的重量,并在宰杀、褪毛、剖鸡掏除内脏以及煮鸡掌握火候等方面展现出极高的技艺。
他的刀工也十分了得,能够根据公鸡的不同部位熟练运用片、斩、切等多种刀法,确保开片的水八块鸡肉大小、厚薄及鸡肉与骨头的比例都达到极其严格的要求。
调料配比上,水八块鸡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根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了适应性的改良,以迎合现代食客的口味。正宗的万古水八块鸡不仅对煮鸡的火候要求很高,切鸡的刀法也很有讲究,需要将整只鸡分解成头部、颈部、胸部两块、腿部两块、翅膀两块等八大块,连骨带肉切成3毫米厚的块状装盘。
以前吃这个水八块,纯粹是物质享受。现在吃水八块,吃的是历史,吃的是记忆,品的是文化,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在大足区荷棠飘香美食文化节上,水八块鸡荣获“二十道大足美味”称号。
鱼豆花:水八块鸡:
餐桌上的鲜嫩组合传承百年的“吃鸡”扛把子
万古镇历来就是鱼米之乡,更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古鲤鱼灯舞”的发源地,百姓对鲤鱼尤其喜爱。
在古代,鲤鱼就被称为“百鱼之首”,无论是字典《尔雅》还是医书《本草纲目》,写到鲤鱼时都把它放在“鱼”部的首位。鲤鱼在古代是吉祥如意的图腾,自古迄今也被视为食中珍品。在中国八大菜系里面,有很多以鲤鱼为主料的名菜,人们想通过菜品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在万古民间,即使家庭条件再艰苦,年夜饭中也会有一道鲤鱼菜肴,寓意年年有余,代表着人们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希望事事顺利,日子能越过越红火。
万古老地方餐厅的传统鲤鱼全鱼宴共有30多道菜品,其中的代表有鲤鱼跃龙门、鲜嫩鱼豆花、霸王鱼片、豆干炝鱼丁、泡粑菊花鱼、扣碗蒸鱼片,清汤鱼丸、双椒蒸鱼头、鱼馅抄手等等最具特色,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在中华烹饪技艺中,一道制作极为精细的工艺菜肴,有“吃鱼就似鱼”“吃肉就似肉”的烹饪技艺,即将素料制成有荤味的菜肴,即所谓“以素托荤”。万古当地的厨师,则反其道而行之,来一个“吃鱼不见鱼”“吃肉不见肉”,将荤料制成素形,即人们所谓的“以荤托素”。鱼豆花就是当地荤托素的代表菜,是鲤鱼全鱼宴中的一道高端菜品,堪比国宴巅峰之作——开水白菜。因此这道菜只有在接待客商、贵宾等高端宴会上才会出现。
鱼豆花色泽雪白,形似豆花,以鱼为料,故名。它一入口,会感到它嫩如豆花之质,细细品尝,才又感到它的味比豆花更高一筹,而用以冲制“豆花”的汤是一种特制清汤,它也是以鱼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这种汤味极鲜美,清澈见底,汤中无一物。正所谓“吃鱼不见鱼,不似鱼肉,恰似鱼肉,胜似鱼肉。”
在制作方法上,厨师选取鲜活鲤鱼一尾(3斤以上),去刺、骨、皮,用刀剁成鱼泥备用,将熬制好的青汤放入锅中烧开后,改用小火待用,将鱼泥放入盆中,加入盐、葱姜汁,胡椒水汁、味精等调味,再加入打泡的鸡蛋清调成糊状,沿锅边将其慢慢倒入小火烧制的清汤中,待鱼糊成豆花头时,起锅倒入装有时令蔬菜垫底的汤盆中,撒上葱花既成。
制作此菜有三个“关键”。“制茸”是一道关键。鱼肉末捶茸,如刺未去尽,就不可能有豆花式的细嫩之质。鱼茸、蛋清、豆粉的渗兑比例是第二道关键。这里因原料含水,气温、湿度的千差万别,有不可衡量的问题,有难以言传的妙处,稍一失调,不是下锅成坨,就是不能成花。用火是第三道关键。火小冲制不熟,火大会冲散。鱼豆花为咸鲜味型。色泽洁白,成团不散,质地细嫩,咸味鲜美,营养丰富,老少咸宜。
胃是有记忆的,也是有感情的。除了水八块鸡、鱼豆花,鳝鱼面、白泡粑、盐豆干,这些万古特色的美食,都是小川东道上旅人们最独特的记忆。
如今,大足高新区在万古镇拔地而起,齐聚了天南地北的客商,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建设、改变着这座小城,也将这座小城的美食带了“出去”,小城深巷中的“菜香”,随着他们的脚步,也越飘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