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破碎、筛选、高温焚烧……在位于铜梁区的长江造型材料公司,经过多道工序后,铸造废砂可成为再次使用的“新砂”。企业负责人说,通过技术研发,企业攻克了覆膜砂循环利用难题,循环利用的废砂可用于铸件生产,既降低铸造生产成本,又减少硅砂资源开发成本和对环境影响,一举多得。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当前,全市越来越多的园区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产业向绿,带动环境变美。
两江新区鱼复园区是国家级绿色园区,它的绿色化主要体现在智能应用——在园区智慧指挥中心平台,一块硕大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园区入驻企业各类数据和监控画面,这些数字化的企业资料库,让园区实时掌握入驻企业日常运营情况。
“例如平台的生态环保监测板块,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形成园区环保监管系统,实施‘一企一档’管理定期对园区内企业的环保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园区负责人表示,平台通过企业污水排放口和主要污染物产生环节的视频监控系统及在线检测系统进行监测,当排放超标时系统会自动预警,园区将及时帮助企业排除隐患。
标准化规范
为设备更新“导航定向”
专家认为,工业设备更新不仅是顺应新型工业化趋势,更是为工业设备注入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然而,虽然设备更新改造是大势所趋,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面临资金筹集、设备兼容等难点。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看来,工业设备更新所需的资金,不止设备本身购置费用,还包括安装、调试等成本,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次性拿出这笔资金并非易事,“这需要企业在有限资金资源中进行合理权衡分配。”
另外,新设备的引入往往涉及技术兼容和整合,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之间可能存在技术标准不一致、接口不匹配等卡点。怎样将新设备与现有生产线、管理系统进行有效衔接,确保生产流程稳定运行,需要进行大量技术调试和改造,这也是一大挑战。
与此同时,设备更新不仅涉及硬件升级换代,还需优化人员培训。因为新设备往往需要更高阶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企业需加强员工技能水平。此举同样需要时间及成本投入,这也是设备更新中的一大难点。
对此,在重庆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程中,此次印发的《方案》作为标准化规范,将起到“导航定向”作用。
市经信委表示,在《方案》起草编制期间,该委面向全市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扫街摸底”,共收集储备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意向2000多个,计划投资超1500亿元,新增购置各类设备5万余台套,退出低效装备2万余台套。
“《方案》围绕全面推广先进设备应用、加快引导制造业数字赋能、深入推进绿色装备替代、重点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等4项任务,以此推动全市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市经信委负责人说,我市多部门将为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提供一站式转型升级服务,包括加快培育技术改造生态,完善设备更新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供应体系,以及加大设备更新再贷款、技改专项贷等财政金融支持。